别被鸡汤文洗了脑

在这个公众号泛滥,鸡汤文横行的年代里,各种观点层出不穷,然而很多文章看似有理有据,实则强词夺理。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少数成功的例子来遮盖事实情况。

别被鸡汤文洗了脑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鸡汤文,它们这样举例:查理罗斯是个优秀的男生,上高中时就是校刊编辑,而且年年考第一。在美国密苏里州独立高中1901届毕业典礼,英语老师布朗小姐情不自禁,上台亲吻了他。罗斯身边有一个成绩一般、其貌不扬的男孩,他大着胆子问问布朗小姐:您能不能也亲我一下?布朗小姐说:等你也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再说吧?

后来罗斯果然非常优秀,他考上了密苏里大学,然后留校担任教授,然后获得了普利策奖,最后成了白宫新闻事务的首席秘书。在美国,这是一个新闻工作者能够取得的最高职位。

故事讲完后,就顺势总结到:老师的激励改变了孩子的一生,然后发出了千万别输在起跑线上、老师和家长的激励会成为孩子上升的动力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育儿理论。

故事是事实,理论也是事实,但殊不知,最事实的是站在罗斯身边的那个其貌不扬的男孩叫杜鲁门,后来他成为了美国的总统。

更俗气的是:罗斯之所以后来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得到了自己总统同学的步步提携。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无论是什么样的鸡汤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试图通过一个或者几个成功的案例来得出一个人生感悟。其实这样也本没什么错误,因为无论什么样的鸡汤文他们结果都是好的,都带给了人们满满的正能量,让更多迷茫的人重拾信心和方向。

如果仅就这样来讲,鸡汤文似乎没什么害处,但是在这个自媒体和网络横行的年代,真正能写出直击心灵的鸡汤文的人很少,更多的事实是很多鸡汤文都并没有讲到故事的本质,更多的是通过表面的意思进行诡辩,从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借此起到煽情的目的。

他们采用夹叙夹议这种具有很强的阅读性的写作手法,抓住大众在繁忙生活中学习新观点的心里需求和在茶余饭后喜欢看故事的心态。用一些精心编排、剧情夸张且内容真实性有待考证的故事写出一篇让人猛然间觉得大彻大悟事实多半是下了砒霜的鸡汤,喝多了不仅会上瘾还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别再轻易让鸡汤文洗了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