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清明節?不!其實是美食節!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是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講述的是京城內,古人在漫天的柳絮重,慶祝寒食節的景象。


寒食節在清明節前1-2天左右,

在這一天,全國上下禁菸火,

只能吃備好的熟食或冷食。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

全國各地的人口味不盡相同,

於是,在每個地區過寒食節的時候,

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節日美食。


今天捷貓帶領大家穿越千年文明,一起探究一下,

各個地區的寒食美食圖鑑。


清明果


清明果以鼠麴草和米粉作為原料,

雖然外形酷似北方的餃子,但是味道卻截然不同。


清明果也分為甜黨和鹹黨。

甜黨包入芝麻、桂花糖、豆沙餡,壓成圓模則為甜清明果;

鹹黨包入臘肉丁、冬筍丁、香菇丁、紅椒丁、豆腐乾、醃菜、豆芽餡等。


它最初是被用來解決東晉後,

北方移民來到江浙滬閩一帶產生的水土不服問題。

直到明清時開始流行於江蘇、浙江、上海等地區。


潤餅卷


每到清明節前後,

福建泉州、廈門等地就會有吃潤餅卷的食俗。


餅卷是春捲的一種,有兩種餅皮:

一種是以麵粉加水揉成長餅皮,放入烤爐烤制而成;

另一種是將麵粉加水反覆攪打成麵糰,在鍋上旋烙成薄如紙的餅皮。

餡料根據個人喜好,可加入任意食材。


潤餅捲髮源於福建泉州,而後流行於臺灣、福建等地區。

福建和臺灣一帶的家庭在新年、尾牙、清明節時會以潤餅來祭祀祖先。


烏稔飯


烏稔飯又名烏米飯,最初起源於閩東畲族。

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

久而久之,閩東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吃烏稔飯的習俗。


烏稔飯是新鮮糯米用洗淨煮熟的烏稔樹葉浸泡後蒸煮而成。

烏稔飯米香撲鼻,別有一番風味。


蛇盤兔


蛇盤兔,必定富。

這一諺語在山西、陝西以及甘肅某些地區廣泛流傳。

蛇盤兔饃是這些地區清明寒食必備美食。


人們為了紀念忠誠孝義的介子推,

用麵粉捏成“蛇”和“兔”的形狀,

其中“蛇”代表介子推的母親,

“兔”代表介子推自己,

蛇和兔纏繞在一起,用來表達孝道之心。


歡喜團


歡喜團又名芝麻球。

最初是以炒米作團,用線穿之,或大或小,各色點染,所以名曰“歡喜團”。


“歡喜庵前歡喜團,春郊賣食百憂寬”

這裡的歡喜團,便是舊時成都一帶歲時食品。


歡喜的得名,有兩個來源,

一個是出售的地方,只在成都北門外到歡喜庵的路上售賣。

還有一重意思,說是吃了歡喜團便可以消除煩惱。

人們常常在寒食節作為零食享用。


青糰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食俗。

青團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甜而不膩,肥而不腴。


青糰子有很多做法,

一種是用雀麥草汁和入糯米,一起舂合,

使糯米浸入草汁成泥,變為碧翠色。

包入餡料,再用蘆葉墊底入籠,蒸熟即成。


還有一種是將艾草搗爛後擠壓出汁,

接著取用這種汁同糯米粉拌勻揉和,製成團胚。

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

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


各地寒食美食鑑賞圖鑑暫時就盤點到這裡啦~

在過去的假期裡,大家都吃了些什麼好吃的呢?

在評論區告訴捷貓吧~


寒食節?清明節?不!其實是美食節!

(圖片來源於捷貓優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