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三、地道的標準

如何才能品嚐到地道的洞庭山碧螺春?

想要喝到正宗的碧螺春,當然要選原產於蘇州洞庭山的碧螺春,但是如果因為保存或沖泡不當,也無法享受到碧螺春獨樹一幟的花香果味茶韻。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地道洞庭碧螺春的十大標準

1. 洞庭兩山

蘇州太湖洞庭東西兩山,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雲霧多,溼度大,非常適宜茶樹生長。

原產於太湖東山西山的碧螺春,才能冠名洞庭(山)碧螺春,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外地產的碧螺春不地道)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2. 群體茶種

原產於東西山的群體小葉種,古時稱小青茶,當地人也叫“柳條茶”。

早熟的引進種烏牛早、迎霜、福鼎大白茶等早熟品種,但其香氣、滋味和外形,與傳統的洞庭群體種相差甚遠,炒出來的碧螺春不地道。群體種茶葉一般要等到每年的3月20日以後才開始採摘,之前的碧螺春都是引進的外地早熟茶種。

(早熟茶種炒的碧螺春不地道)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3. 茶果間種

太湖洞庭東西兩山,山上有枇杷、楊梅、石榴、李子、柑橘,梅花、板栗、銀杏、桃樹、梨樹、石榴、佛手、玉蘭等二十多種果木,茶樹與果木問植,枝椏相接,根脈相通。春天採茶季節,茶園四周的枇杷花、梅花、油菜花、桃花、梨花、橘子花次第開放,吸附能力強的茶葉,會吸收這些花香,所以碧螺春帶有豐富的花香。夏秋兩季,果農會故意將一部分青梅、枇杷、楊梅、板栗、橘子等水果留在樹上而自然掉落,在大自然微生物的發酵作用下,茶園裡瀰漫著各種果香,所以碧螺春兼具花香和果味。

(茶樹果樹不間植的碧螺春不地道)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4. 土灶柴燒

傳統工藝炒茶,用的都是的柴火土灶鐵鍋,但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資源較多。炒茶時,炒茶師傅得和一名火夫配合,灶臺牆上開一傳聲洞,火夫隔著灶牆,從洞口聽取炒茶師傅的指示,迅速加柴、退柴,滿足炒茶師傅對鍋溫的要求。若是新式的煤氣鍋,則可以避免炒茶、燒火雙方默契不足的問題,溫度高低由炒茶師傅自行控制,可以節省人力。然而煤氣鍋的鍋溫不似柴火鍋穩定,做出來的茶不如在土灶鍋上制的好。

(煤氣鍋炒的碧螺春不地道)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5. 殺揉捻搓

炒制碧螺春主要有四道工序:殺青、揉捻、搓團、烘乾。祖輩相傳的口徑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操作,一氣呵成”,殺揉捻搓之間是對炒茶師傅體力的和耐心的考驗。碧螺春的炒制工序比其它茶葉更加複雜,有些茶廠研發了專門炒制碧螺春的設備,但茶型,香氣都不如人工炒的碧螺春。

(機器炒的碧螺春不地道)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6. 時間限定

受氣溫和雨水的影響,採摘的碧螺春茶青是一天一個樣,炒製出來的成品差異也很大。

3月20日-3月28日 這個階段的群體小葉種才開始萌芽,茶樹經過一個夏天的生長,一個冬天的儲藏,早春時節,一芽一葉初展,芽頭短壯肥碩,葉形卷如雀舌,芽葉背面茸毛密佈,炒出的碧螺春,銀綠隱翠,白毫銀輝、茶湯嫩香清鮮、湯色嫩綠明亮。這個階段的碧螺春產量少、質量好、價格高,一般需要提前預約才買得到。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3月29日-4月5日 這個階段的茶樹,因為天氣溫暖,長勢迅速,一陣雨,一茬芽,如果隔一天去採,芽頭就老了,茶農最忙最辛苦的就是這幾天了。這一階段的碧螺春,產量大,質量穩定,炒出的碧螺春,銀綠顯翠,白毫披露、茶湯嫩香清高、湯色嫩綠明亮,是碧螺春的主力,號稱明前碧螺春。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4月5日以後,理論上還能炒制幾天時間的碧螺春,但白毫已經明顯稀少,條索細長顏色深暗,茶湯清香醇厚哦,湯色綠明亮,一般這個時候,茶農還會把茶青發酵成紅茶或做成炒青售賣。


(清明後的碧螺春不地道)

7. 茶耐五泡

好的碧螺春茶泡出來後,湯青葉綠、香氣嫩香清鮮,滋味清鮮甘醇,湯色嫩綠明亮。第一道茶湯中還懸浮著很多幼小的茸毛,很是好看。正宗的碧螺春,泡五次以上,茶湯還是色香味俱全。

五次茶湯,要不要留根也有不同意見。淨根出湯是比較嚴格的要求,對於普通茶農炒的茶,留根五泡就不錯了,對於正規茶廠,還是要求淨根出湯五泡留香。

留根的意思是指每次出湯時留下一部分茶湯(也叫茶根)在容器內,與下一道的茶湯混合。留根的目的是為了讓茶湯的滋味保持穩定,每一道之間的風味不會有太大的起伏。

(不耐泡的碧螺春不地道)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8.茶形優美

成品碧螺春茶,葉芽纖細、捲曲成螺、白毫密佈、嫩綠隱翠。判斷好壞的標準是:幹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細而不斷。沖泡後湯色碧綠,葉底幼嫩多芽,嫩綠明亮,如果泡開後,焦葉很多,碎葉很多,說明撿茶的時候不認真,殺青的時候溫度高了,揉團的時候用力大了,泡出來的茶,色香味都是下品。

(紅葉碎葉多的碧螺春不地道)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9.儲存得當

碧螺春茶比較乾燥,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也比較嬌嫩,容易斷裂破損,隨時要喝的茶,放在冰箱冷藏室保鮮儲藏。準備長期存儲的,最好分成密封小包裝後,放冰箱冷凍室保持,按需取用。如果常溫長時間保存,碧螺春的顏色和口感都會大大減低。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常溫保存的碧螺春不地道)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10.沖泡有序

碧螺春採用“上投法”沖泡,先在玻璃杯內倒入開水、等水溫降到85度左右,再投茶入杯。茶葉有“落水沉”的現象,沉水的速度反映了茶葉的身骨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淺談碧螺春之三 地道的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