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建議給大家發錢,這樣只會讓社會變窮

我不建議給大家發錢,這樣只會讓社會變窮

■文 |謝作詩☞經濟學教授


  1. 只有政府減少開支,之後給每個人發錢,這才是有意義的。這相當於減稅。
  2. 用貨幣購買東西,本質上還是用(自己的)東西交換(他人的)東西。
  3. 需要不是需求,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才是需求。


疫情期間,政府應該給每個人發錢。很多專業學者也支持這樣做。

支持的理由無外乎兩點:其一,這可以刺激消費;其二,其他國家也這樣做了。

其實,這個問題無需有勞政府,我就可以辦成。我擁有造錢的技術,放心,造出來的錢跟真的人民幣一模一樣。請問:我給每個人發2千元行不行?發2個億都沒有問題啊!

然而,你們要嗎?不會要的,因為商品和勞務不變,即使我給每個人發2億元,能夠買到的東西不會變,大家的狀況不能得到任何改善,錢多了,物價上漲,還徒增計算的困難。

我不建議給大家發錢,這樣只會讓社會變窮

政府發錢和我發錢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嗎,為什麼呼籲政府發錢,卻拒絕我發錢?

其實,假如政府不減少開支,那麼發錢就只有兩種可能:

其一,開動印鈔機;

其二,舉債過日子,等疫情過後再增加稅收,讓大家還賬。

前者跟我發錢無異。沒有商品和勞務做支撐,即便是政府發的鈔票,其本質也和我發的一樣,是假鈔。後者,大家自己舉債度過難關不就行了嗎,又何必藉助政府的手呢?預知政府不能發錢,大家就會提前儲蓄以防不測。

大家也不想想,假如靠發錢就能克服困難、增加消費,那麼讓老百姓拿起筆在自己的鈔票上多畫幾個零不就行了。給所有人發錢除了使價格上升,沒有任何其他作用。只給一部分人發錢,那是拿一部分人的錢去補貼另一部分人,並不是發錢本身能改善這部分人的生活。

所以,只有政府減少開支,之後給每個人發錢,這才是有意義的。這相當於減稅。

可是,那些主張政府應該發錢的人,恰恰主張在經濟衰退的時候政府應該增加開支。

【過緊日子,是唯一選擇 】


既然政府減少開支然後給每個人發錢相當於減稅,那麼,為什麼不直接減稅呢?

很多人看到東西賣不出去,就認為是有效需求不足。殊不知,這完全是直覺思維。

我反覆講,生活中我們一刻也離不開貨幣,但是分析經濟問題,我們要忘記貨幣。貨幣只是交易媒介,用貨幣購買東西,本質上還是用(自己的)東西交換(他人的)東西。

我不建議給大家發錢,這樣只會讓社會變窮

好比是你負責抓魚,我負責摘果子。我的果子就是對你的魚的需求,反過來,你的魚又是對我的果子的需求。這是因為,我們彼此不會白送對方東西,必須拿自己的東西交換對方的東西。

微觀研究個體,需求和供給可以分離。但是宏觀計算總量,需求和供給屬於一體兩面,只是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罷了,二者永遠相等。所以,哪有什麼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啊!

冰箱賣不出去,可是還有大量家庭沒有冰箱,這並不是什麼有效需求不足,而是冰箱廠家進行了錯誤投資。是錯誤的投資,就要及時糾正,而不能用政府補貼的方法讓錯誤延續。

如果冰箱的問題你想不明白,那麼我們換成勞斯萊斯吧。勞斯萊斯賣不出去,可是我還沒有勞斯萊斯,能不能說,這是有效需求不足,政府應該補貼讓我買上勞斯萊斯?

不能嘛,這是勞斯萊斯進行了錯誤投資,應該趕緊糾正錯誤,該減產減產,該倒閉倒閉。

這兩種情況有什麼本質區別嗎?沒有。那麼,為什麼我們對待這兩者的態度截然不同?

其實,需要不是需求,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才是需求。這個支付能力也不是鈔票,而是鈔票背後的商品和勞務。政府補貼並不能無中生有地增加商品和勞務。商品和勞務不增加,所謂的政府補貼,無非是增加了冰箱的錯誤生產和購買,減少了其他地方的正確生產和購買。

疫情發生後,生產停滯,財富減少了,唯一的選擇就是過緊日子,這是神仙也沒有辦法的事情。無非是選擇現在就過緊日子,還是選擇現在揮霍、將來過緊日子的問題,僅此而已。

【如何做才能真正幫助窮人 】


政府給每個人發錢不只是透支了大家的未來收入,關鍵是這樣做還強化了政府的權力。

明明疫情發生後,生產停滯,財富大幅縮水,可是西方政客們在那裡忽悠:不能讓每一個人的生活受到影響。這怎麼可能呢?就這麼簡單的道理,居然沒有人質疑,還有那麼多人擁護。

當然了,疫情發生後,有些家庭可能不只是過緊日子的問題,而是活不下去的問題。這個時候是需要政府和社會一起提供救助的。但這是對少數困難人群的救助,不是普遍的發錢。這種救助並不是政府的恩賜,因為政府不直接創造財富,而是從其他人那裡轉移過來的。而且,這種救助還必須是低標準。否則,那些有勞動能力的人,就會選擇不勞動而等待救助。

疫情發生後,美國失業率飆升,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失業補貼太高,上班還沒有在家領的補貼多,而且上班還要冒感染病毒的風險,何必呢,所以當然要選擇失業在家了。


我不建議給大家發錢,這樣只會讓社會變窮

▲美國2200萬人失業,抹去美國過去十年的新增就業人數。來源:華盛頓郵報


曾經,有人主張廉租房不要搞私人廁所,用公共廁所就可以了,這遭到很多人的謾罵。他們說,這是不同情窮人。這怎麼是不同情窮人呢?大家想想,如果廉租房搞得又大又漂亮,那麼還能落到最窮的人手上嗎?只有沒有廁所,將廉租房送給有權有勢的人,他們也不要,然後廉租房才能夠落到最需要它的窮人手中。所以,這種主張才是真正同情和幫助窮人的人啊!

同樣,我主張對困難人群實施低標準救助,這也不是我沒有同情心,而是假如標準太高,那麼那些有勞動能力的人就會裝作沒有勞動能力,選擇不工作領取補貼。最終,整個社會會因此而變窮,每個人,包括那些需要社會救助的人,生活都會因此變得更差而不是更好。

魯迅說:講假話的人領賞,說真話的人捱罵,但,這個社會太需要真話,今天在這我就發自肺腑講幾句真話,哪怕被大家不理解,被大家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