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清流之評述:為未成年人讀書導航

某個圖書館舉行了一場為未成年人讀書導航活動,今天就來談一下讀書。可以說讀書最能體現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交流,今人能知古人、南人能知北人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其中書籍的傳播作用最大。荀子曾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不論學以致用,還是修身養性,讀書便多多益善了。三國時孫權曾為呂蒙推薦書目,為今天的小讀者推薦好書,實在是樂而為之,但當代的新書,作者和出版社只重銷量,不惜將精神食糧做成可口的甜點,當少男少女為那些玄幻的主人公而感動流淚時,真希望他們的眼睛能轉移到那些優秀的古典書籍中去,我給未成年人推薦以下幾本書。

文化清流之評述:為未成年人讀書導航

01推薦《唐詩三百首》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精彩的擊缶、畫軸等節目皆為中國傳統元素,也確實讓外國人看得過癮,中國的藝術家們是很幸運的,傳統文化就像是一個源泉,有取之不盡的創作素材,中國的兒童同樣幸運,一部《唐詩三百首》便是世界上最好的啟蒙讀物,如果您聽到誰家的孩子隨口吟出一首唐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那字正腔圓的童音也會讓你聽得悅耳,這是外國人沒有福氣享受的,因為《唐詩三百首》翻譯成任何別國的語言,都會失去它的節奏之美和韻律之美。

的確,人常貴遠賤近,找來找去才發覺好東西就在身邊。學唐詩最益早教,在小孩子三四歲時就可開始,媽媽輕輕地吟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通俗詩句,然後逐漸地教小孩子認識月亮,認識花草蟲魚等。唐詩的短小精悍又朗朗上口,易於兒童背誦,因為容易背誦便產生了興趣,又在興趣的引導下增強了記憶力。除了這些作用之外;唐詩的精妙之處還在於言外之意,不僅可以入畫又可以通過想象來延展,比如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雖然那一葉孤帆已經消失在天際但離別之情卻還在,言雖盡了但意味卻還不止,中小學生以及兒童的想象力本來就很強,唐詩更能挖掘他們的這種能力;而且唐詩對未成交人的品德教育也很有益,整部《唐詩三百首》不論是借景抒情、還是敘事議論,都是積極向上的,充滿了人文情懷,和《詩經》一樣,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文化清流之評述:為未成年人讀書導航

02推薦《論語》

中國古典典籍中的“六經”是中國一切學術之原,其餘都是其支流,“六經”包含了兩個系統,一個是學問系統,一個是價值系統,常人很難參透其微言大義,但《論語》是其簡要讀本,孔子將“六經”中的道理通過他的言傳身教,化作了日常言行,就變得輕鬆易學起來,《論語》的鮮活的對話體使人感到真實親切,二千多年前的古人仍有呼之欲出之感。“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開卷即如沐暖陽,特別是那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成為今天東西方處理人際關係、國際關係的共識。

文化清流之評述:為未成年人讀書導航

03推薦《弟子規》

經典啟蒙讀物《弟子規》是清朝落第學者李毓秀用十多年心血寫成,我們不得不敬佩古人做學問的紮實。錢文忠教授曾說過一個實例:說北京某派出所所長,義務為中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但後來越講越覺得有些言不達意的地方,當他看到《弟子規》時才知道了差距,自己能表達出的和自己想表達又表達不出來的,在這本書上都有。《弟子規》是一部實踐性的行為規範的著作,體現了儒家以“孝”為道德起點的倫理思想,用以校正少年兒童的日常言行。常讀這些經典可以讓他們尊師敬長,知書達理,明辨是非,這對於塑造青少年以及兒童完美人格大有裨益,一個人若仁義禮智置於心,必會像孟子所說:氣色純正和潤,會顯現在臉上,會充滿在體內,會延伸到四肢。

文化清流之評述:為未成年人讀書導航

04讀經典是否會增加壓力

有些人會提出一個問題:中國的應試教育,已經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再以《弟子規》約束,這些孩子能承受得了嗎?其實這不用擔心,就像十字路口的紅燈是為了保障人車的通行一樣,禮規並不讓人生厭,讓人生厭的只是一些繁文縟禮,如果帶著一個彬彬有禮的孩子參加聚會會給家長加分。其實對於兒童以及青少年來說,適當的壓力反而有利於他們打好紮實的基礎知識,有一所學校曾做過實驗,在暑假期間將各年級的前兩名學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召回學校,把上學期的試卷重新做一遍,結果沒有一個及格的。這說明如果沒有一點壓力他們個個都變成了孫猴子。另外學校還應該培養學生做人處事的實踐能力,不要考試全部都考純記憶的死題,不要所有的分數都打在閉卷考試的試卷上,古時教育德先智後,現在教育智先德後,課外讀《弟子規》等經典著作正可均衡德智方面的全面發展。

文化清流之評述:為未成年人讀書導航

05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時移世易,有些經典典籍中也會有一些封建糟粕產生,比如三年之喪的居喪制度以及不問農事的思想等。《韓非子》中講了一個故事,說鄭國有個人要他妻子做條新褲子,妻子問他怎麼做,他說照舊褲子做就可以,褲子做好後妻子發現舊褲子上有個補丁,於是也在新褲子上縫了一個補丁,我們讀經籍可不要像這位笨媳婦那樣,連補丁也學過來。從漢代以來,文人士大夫一直到章太炎,都難脫以孔子為宗的桎梏,幸好我們今天的人理智的多,能正確地分辨出精華和糟粕,其實不論是國學經典還是西方經典,都要以批判的態度來對待,有所懷疑才能使知識進步,這是讀書的一大原則。以上所介紹的書目和其他事項,不知大家有何看法?你們心中的推薦書目又有哪些?請讀者朋友們留下寶貴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