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荔枝網評: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

特約評論員/艾佩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一季度經濟負增長,但同時,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為支撐的新產業新業態迅速“補位”,雲端互動、數據拼單、借網絡直播帶貨、靠工業互聯網轉產等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轉危為機、逆勢增長,對疫情造成的經濟活動收縮形成了對沖作用,有力推動了3月份經濟指標“回暖”,成為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的新動能。

透過疫情防控的“危”,創新發展的“機”已經顯而易見。無論是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產業,還是“長”出新業態的傳統產業,都在疫情中找到了發展的良機。從“復工復產”到“主動求變”,線上訂單勢頭強勁、線上直播欣欣向榮,一季度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5.9%,新產業新業態正在釋放可觀勢能,必將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點。因時制宜、乘勢而上,各地要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提速“新基建”、擴面“新應用”、配套“新服務”上積極作為,更好推動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不斷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

提速“新基建”,為培育壯大新動能“奠基”。“疊葉與高節,俱從毫末生。” 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土壤”,是提升新產業新業態競爭力的“基石”。各地要與時俱進,從戰略高度認識“新基建”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加強“新基建”的頂層設計,明確新在何時、基在何處、建在何方,畫好“時間表”和“施工圖”,避免投資過度、方向跑偏、重複建設等“無用功”。要科學規劃政府投資,有效擴大民間投資,引導各類資本投向服務器、5G、超高清視頻終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加快社區、寫字樓佈局快遞、外賣無接觸取貨點或智能取貨櫃,補齊民生設施短板,為培育壯大新動能“奠基”。

擴面“新應用”,為培育壯大新動能“增效”。2016年G20 杭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將發展數字經濟作為中國創新增長的主要路徑,並受到各方的積極響應、支持,而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產業也由此按下了“啟動鍵”。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為新產業加速發展提供了機遇,也讓新產業在拓展應用場景上找到了發展的方向。各地要引導新產業看清國內市場的巨大消費潛力,鼓勵支持新產業瞄準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加大創新發展力度和深度,精準產品供給端與民生需求端的對接,推動5G通信、人工智能等應用場景不斷向辦公、教育、生活、娛樂、醫療等領域全方位、深層次擴展,為培育壯大新動能“增效”。

配套“新服務”,為培育壯大新動能“賦能”。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加速跑”,政府服務 “要跟上”。面對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目標、載體等變化,對應的政府服務也必須及時調整、同步更新,以配套“新服務”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優化“互聯網+審批”服務流程,提高對遠程生產組織方式、在線服務方式的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融合線上線下一體化“互聯網+監管”方式,推行以遠程監管、預警防控為特徵的非現場監管,為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繫好“安全帶”。同時,要打通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暢通數據要素流動,加強數據有序共享,強化信息安全保障,助推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為培育壯大新動能“賦能”。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激活“創新”的動力引擎,以“新基建”“新應用”“新服務”推動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克服疫情影響,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推動國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艾佩韋)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