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措辞,罕见!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聚焦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紧盯老问题和新表现,为进一步破除形式主义束缚、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提供了行动指南。

这样的措辞,罕见!

中国政府网截图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必须大力整治并坚决克服。党中央确定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着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清醒看到,不敢担当、不愿负责,敷衍应付、作风飘浮,执行政策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仍然存在,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阻碍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小康社会要全面建成,还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必须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一步为基层降压减负,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通知中提到,要“深刻总结疫情防控中的经验教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


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

”,这样严厉又直白的表述在中央文件中实属罕见,也是网民点赞和转发量最高的一句话。个中信号,值得咂摸。

这样的措辞,罕见!

什么样的事,算得上“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


《通知》对此并未直接加以例举。然而,这个问题却并不难回答。


只要听听群众的真实呼声,答案自然会一目了然。


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受群众欢迎,还硬着头皮蛮干,这样的领导干部,难道真的“蠢”吗?


当然不是。正如《通知》所说,这些“蠢事”除了“让群众失望”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属性,就是“自以为领导满意”。


无论是疫情防控期间大搞表格抗疫,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还是脱贫攻坚最后阶段高估甚至乱估贫困户收入,“急脱贫”“撤摊子”,一些干部屡屡做出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形式主义蠢事。


不少基层干部群众普遍认为:对上面很负责,对下面不那么负责,让领导满意,而不管群众是否满意,正是形式主义难以根治的一大因由。


实际工作中,一些人对“领导满意”的理解变了味。有的干部唯上是从,敷衍群众,落实领导指示不过夜,而碰到群众问题则能躲一天算一天;有的干部看到领导态度恭谦,不仅要高接远送,还要制定每天每小时的接待计划,面对群众则迥然“变脸”,腔调傲慢,门难进、事难办;有的干部不靠工作实绩、群众感受检验治理成效,热衷于造盆景、堆材料、“巧”汇报。在他们看来,只要通过“花拳绣腿”,讨得领导喜欢,就是“答好了卷子”。实质上,这是一种变了味的“官场生存术”,是尤为典型的形式主义做派,也反映出某些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错位。中央文件将其定性为“蠢事”,措辞严厉,表达了对此类做派的深恶痛绝,体现了党中央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决不做这样的蠢事”出现在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的文件中。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时间紧,任务重,叠加疫情因素,困难和挑战将更为艰巨。


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已明确表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工作中,为完成任务,必须要敢于较真碰硬、狠抓落实,而形式主义天然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敌人——特别是“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形式主义做法,如虚报脱贫数据、伪造扶贫成绩等,这些只能是带来“假脱贫”,必须零容忍。


克服形式主义,还要进一步加大对相关问题的监督查处力度,让搞形式主义的人不仅无利可图,还要因此付出沉重代价。只有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让“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脱颖而出,让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做蠢事者”受到严惩,才能推动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持续解决。


附:

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

党中央还提出了哪些硬要求?

这样的措辞,罕见!

这样的措辞,罕见!

这样的措辞,罕见!

这样的措辞,罕见!

这样的措辞,罕见!

这样的措辞,罕见!

这样的措辞,罕见!

这样的措辞,罕见!

这样的措辞,罕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