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万里耀天山——新时代全国气象部门援疆工作综述

十年援疆薪火相传,大爱无言桃李成蹊。

自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全国气象部门迅速掀起援疆工作高潮。十年间,《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推进新疆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全国气象部门对口支援新疆气象工作的方案》等系列文件先后印发,提出对口援疆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及主要任务。19个对口援疆省市气象部门尽心竭力,全心全意“浇灌”这片沃土。

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在中国气象局党组的统筹部署和积极支持下,19个对口援疆省市气象部门98名援疆干部倾力协助,新疆各族气象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三山两盆”的发展日新月异,防灾减灾成果喜人。十年来,全国气象精英汇聚于此,用青春和智慧书写新时代援疆建疆、兴疆稳疆的崭新篇章。

 业务科技援疆 从“快走”变“快跑”

11月2日,国家气象中心援疆干部曾晓青早早来到自治区气象台办公室,这是他第二次援疆。去年他牵头搭建的新疆智能网格预报业务系统进入应用阶段,自治区气象台有了完备的数值模式资料集。这次,他援疆的重点就是将这一平台推向智能化和自动化。

业务科技援疆是气象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新疆能否如期实现气象现代化。新疆地域广阔,精细化预报一直是制约事业发展的短板,在一批批援疆干部的接力下,睿图-中亚模式实现中亚地区9公里、新疆区域3公里的分辨率精度,城镇晴雨、高温、低温预报准确率分别较上一个4年提升2.1%、2.4%、4.6%,其中晴雨预报准确率、低温预报技巧稳居全国前10名。

十年间,先后有67名业务骨干不远万里奔赴条件艰苦的新疆基层台站工作——北京市气象局援疆干部孟春雷编写大气稳定度运算程序,使和田地区气象局预报员的业务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全面锻炼和提升;福建省气象局援疆干部罗保华申报的“昌吉州洪水分类预报系统研究”等3个科技项目成功立项,改变了昌吉回族自治州气象局长时间鲜有课题在地方立项的情况;吉林省气象局援疆干部王兴贺推动出台《阿勒泰地区公共气象服务白皮书》,以及为农服务等系列文件,为气象工作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近五年来,在自治区气象局和援疆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多模式变权集成预报系统”“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技术研究”“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SWAN)”等成果实现本地化,成为保障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器”,有力提升了新疆防灾减灾能力,全疆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从2015年的8.5‰下降至2018年的3.4‰。同时,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2017年和2018年均居全国第二。

仅2015年至2019年间,业务科技援疆涉及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预测、技术支持与装备保障、气象科技应用与研发、民生保障与气象文化建设等5个方面共40项任务,惠及全疆15个市(州)气象局和9个直属单位,进一步提升新疆气象业务科技实力。在各援疆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气象局完成业务科技项目90个,创历史新高。

 干部人才援疆 从“授鱼”到“授渔”

干部人才援疆,是援疆工作的关键。十年间,援疆干部与新疆各族气象职工携手并进,攻克一道道科研难题,让一个个援疆项目落地生根,为新疆气象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劲动力。

阿克苏是著名的“瓜果之乡”和国家重要优质棉种植基地。然而,阿克苏地区气象局的最大难点“翻山大风”对作物影响极大,成为当地天气预报“痛点”。

杭州市气象局获悉后,尽快落实援建并联合浙江大学开发阿克苏数值预报模式平台。

这套集合了欧洲中心、GRAPES等预报模式的软件系统,极大提高了阿克苏地区预报员工作效率和数值预报模式的应用水平。“随着数值预报系统改进,‘翻山大风’的预报准确率达到80%。”阿克苏地区气象局副局长罗继说。

在新疆这片沃土上,援疆干部立足自身优势,充分融入新疆气象事业发展大潮中。新疆气象部门也充分信任援疆干部,将其当作自己的干部来使用和管理,前后安排张先良、余耀兴、杨国星等三名援疆干部连续6年任主要岗位领导,更积极带动30多名援疆干部负责项目科研、预报服务等工作。自治区气象局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从食住行等方面给予援疆干部关心支持,努力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便利的生活环境,有效激发援疆干部内在潜力,也使其在干事创业中历练心智、提高能力、增强信心。

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始以来,自治区气象局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着力提升干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新疆与内地气象干部互动交流,增进了各族干部职工思想上的共鸣、文化上的认同、感情上的交融。近五年来,先后邀请省市专家共629人次到新疆授课,有近800名气象干部到对口援疆省市学习交流、挂职锻炼。

项目资金援疆 从“援疆”到“润疆”

10月14日,自治区提升综合减灾能力现场会在哈密市气象局召开。会上,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对自治区气象现代化和气象文化建设给予高度肯定。

而哈密市气象事业之所以有今天喜人的发展成果,离不开河南省气象局的大力支持——缺少人才就派遣援疆干部,没有资金就帮助争取项目。十年来,哈密市各基层气象局无论是单位院落文化建设、职工宿舍,还是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都一应俱全,有力创造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好环境。近年来,哈密市气象局的软硬件实力不断提升,业务质量、文化宣传、气象服务一年比一年强。

自治区气象局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背后,离不开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各援疆省市气象部门在完成额定援疆资金的‘规定动作’以外,还有额外支持的‘自选动作’,占比30%以上,而这部分资金全部用于自治区气象现代化和基层台站软硬件建设。”自治区气象局计财处调研员王建华说。

据初步统计,从2015至2019年,自治区气象局共收到援助资金15156.39万元,计划外5156.39万元。为了妥善使用对口支援资金,让援疆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自治区气象局制定了对口支援经费管理办法(试行),针对性解决事关干部职工切身利益和基层台站建设的问题。

资金援疆也带动了“文化润疆”,塔什库尔干县,由深圳市气象局援助的天文望远镜,可观看日食和星空,成为全疆中小学最受欢迎的室外“课堂”;成功申报阿勒泰雪都,开展伊犁州彩虹预报、哈密星空观测等,打造新疆气象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金名片;在全疆建成一定规模的气象科普基地;协助新疆农业气象台搭建“兴农爱购”App,助力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销售……

援疆项目也极大造福了新疆各族群众。强对流天气预警信息可提前44分钟发出;新疆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体系基本形成,可生成任意位置的站点预报,短期天气预报已精细到乡镇(由96个站扩大到841个城(乡)镇),并扩展到中亚重点城市。同时,《新疆大风暴雨暴雪灾害防御办法》发布实施,《新疆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条例》《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新疆绿洲可持续发展人工增水及防雹保障工程”全面启动……在全国气象部门的无私援助下,全区气象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气象现代化综合水平位居西部地区前列,连续5年目标考核优秀。

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赵明表示,十年来,在中国气象局党组的领导下,中国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兄弟省市气象局举全局之力,用心援疆、真情援疆、精准援疆,全方位支持新疆气象事业发展。全区各族气象工作者将牢记职责使命,接续奋斗,为推动自治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