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一些普适规律

世间的一些普适规律

在《穷查理宝典》中,我第一次接触到lollapalooza效应这个概念。这是查理提出来的一个说法,意即把好多模型联合起来,这些不同模型的力量会共同作用于同一个方向,产生的不仅仅是几种力量之和,而是更大的爆炸式的可能性。这些模型,来自各个传统学科,包括:历史、心理、生理、数学、工程、生物、物理、化学、统计、经济等。

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有意识地探索生活中各个通用的规律模型,查理肯定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说法的人,事实上,在后来的大量阅读中,我发现,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过这样的体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给出了他认为的高效能人士应该具备的七个习惯,包括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等,这些习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算是适用于个人的通用模型,它能让人们效率更高,更加卓越。

松浦弥太郎在《新100个基本》里面给出了100个自我更新指南,这些指南是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人生经验合集,借由此,我们可以变得更好。

在各个理财书中,更是列出了有钱人和穷人的区别,思维差异、不断学习、有自己的导师、对待问题的态度等等,都是普适的规律,从中我们能认清自己在某些方面是有钱人的特质还是穷人的特质,从而改变态度,改写人生。

世间的一些普适规律

最近,我在看的一本书,叫做《原则》。作者是瑞·达利欧,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出生于纽约长岛一个非常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26岁时在自己的两居室公寓内创办了桥水。经过42年的发展,桥水位列美国最重要的私营公司榜单第五位。他也入选为《时代周刊》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并跻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

《原则》更是给出了普适的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从中我们能得出桥水成功的必备因素,也能得出适用于普通人用于提升自我、工作、人际关系的普适规律。

一、头脑极度开放

世间的一些普适规律

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是影响合理决策的两个最大的障碍。正因为我们的大脑存在意识和潜意识,这两个自我会争夺对自己的控制权,导致了自我意识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人们认知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有差异,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这导致了思维盲点。

要做到头脑极度开放,就是在上述基础上,确切地知道自己在做决策时看到的情况也许并不是最符合事实的情况,从而有效地探析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

瑞在《原则》中给出了头脑极度开放的解释,以及其背景。这是从人类学生物学的角度对人的剖析,深刻地表明很多事我们不了解,就会意识不到其存在的可能性。原始人怎么也想象不到在自己的星球之外,还有另一个浩瀚的宇宙存在。毕竟在他们的认知里,人类还被局限在地面上,虽然可以盖起高塔、爬上高山,但天空仍然是专属于飞鸟、天使和神的领域。更无法想象若干年后的今天,扫地机器人、手机、区块链这些莫名其妙的事物的存在。

借鉴历史,探知科学,经由心理学,我们应该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思维局限和内在意识潜意识的争斗。小学时代开始,我们就被教育过内心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支持你,一个否定你。只不过那时我们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这一点上而已。现在我们知道了其根源,下次再有争论取舍的时候,不妨听听两个小人的心声,看看哪个更适合作为自己的选择。

曾做过一个测试,给一幅画,看看你能看到的是什么,有些人能看到一顶帽子,有些人却能看到女人。有人错了吗?都没错。只是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仅此而已。同样地,即便对于同一件事,有些人看到的是积极的一面,另一些人看到的却是消极的一面。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如此之大,我们能做的只有肯定这种差异性,接纳各种不同的声音。

二、正确对待痛苦

世间的一些普适规律

俄国现实主义作家谢德林说,世界上有不少痛苦,然而最大的痛苦是,想从黑暗奔向激动人心灵而又不可理解的光明时,那些无力的挣扎所带来的痛苦。

提到痛苦,你有何反应?

那种感觉太难受了,很想立刻消除这种痛苦,或者干脆对其不管不顾,任由酒精麻痹神经,暂时忘却痛苦。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反应吧。对待痛苦,我们时常选择趋利避害,总觉得它是一个负面词。

瑞的观点却异常奇特,“如果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痛苦,感到痛苦就是你的幸运,因为这将提示你寻找解决方案以便继续前进。如果你能养成一种习惯,面对精神痛苦时能够自动地反思痛苦而不是躲避痛苦,你将能够快速地学习和进化。直面你的问题、错误和弱点导致的痛苦现实,会大幅提高你的效率。”

这就是不同的境界呢!

好似我们还在根据天气预报预测将来的天气,而另一些早已步入云端,细数哪几片云中藏着水珠。抑或是凡人在世间纷扰探寻未知,而一代宗师,早已入定觅得未来。

痛苦,乃人之常情。在人的一生中,多多少少会经历一些痛苦,无论大小,考试失利,妻离子别,痛失亲人,中年失业等等,选择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之,便成就了不同的人生活法。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而如今呢?纵观周边,有多少少年一不如意,就跟父母恶语相向,离家出走,甚至轻生……脆弱的一代,该好好学习一下如何直面痛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痛苦过后便是辉煌。

三、奉行创意择优

世间的一些普适规律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次选择的机会,大到选择学校,选择职业,选择伴侣,小到选择下一顿吃啥,跟谁做朋友等等,几乎可以说,人人时时在做选择。做对了选择,一个人能得到飞速的成长;做错了选择,也就没有前途了。雷军有句话,叫做“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特别形象地说明了选择的力量。很多时候,选择是比努力更重要的因素。因此,当我们要做选择时,就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所有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尽量争取将不利因素降至最低,将有利因素提至最高。如何能做到正确选择呢?

《原则》里面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创意择优,简单来说就是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平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及其支撑的依据,在确保每个人的意见都被充分听取后,集体决策,根据参与决策者的权重统计得出最后结果。结果一旦形成,无论谁都执行这个决策,哪怕最高位阶者初始意见与最终集体决策相左。

如此一来,这个决策本身就融合了多方的观点,避免了某个人一意孤行,可能出现的判断失误。想想看,我们生活中其实有类似的例子,在开会时候的各抒己见,头脑风暴,政治里面的投票选举,家庭里面的共商大事,只不过我们少做了一个加权的过程。这个权重需根据决策人对此事的历史成功经验来定,即多次成功解决相关问题,及有逻辑地解释因果关系。这种创意择优的理念应该是瑞在总结了经验之后逐步形成的观念吧。

下次再有选择的时机时,有策略地利用创意择优,就能很大程度上做出正确的选择了。这样不用三思而后行,只靠三个臭皮匠,也能赛过诸葛亮了。

以上三点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事实上,还有很多藏在水下的部分,那也是能为我们所用的普适规律,只是你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刻意观察?

成功人士日日自新,一直在积累实践世间的普适规律,所以他们成为了成功人士;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更该学习他们的这种觉知,从一本书,一段音频,一篇文章开始积累适用于我们的普适规律。如此一来,我们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知晓了这一道理以后,接下来就是知行合一和日复一日的坚持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总有一天,我能写出属于自己的《新100个基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