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楓葉紅,這四首紅葉詩,有何獨到之處

古人寫秋天、寫紅葉的詩詞簡直是多得不勝枚舉。經歷了春的燦爛,夏的火熱,人們對蕭瑟的秋有點不習慣。因為春天夏天形成的繁華,眼看著都要被一陣陣的秋風打亂打破,整個自然界要變得荒涼冷漠起來。

秋天楓葉紅,這四首紅葉詩,有何獨到之處

難怪詩人王勃要說“秋水共長天一色”,難怪杜甫要說“無邊落木蕭蕭下”,難怪曹操要說“秋風蕭瑟,洪波湧起”,難怪秋瑾要說“秋風秋雨愁煞人”。秋風掃落葉,讓人感到一股肅殺之氣。

記得王實甫的《西廂記》裡也說過,“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可知詩人寫秋天,是離不了西風、黃花、大雁和霜林這些獨特意象的。

秋天楓葉紅,這四首紅葉詩,有何獨到之處

臨風杪秋樹,對酒長年人。

醉貌如霜葉,雖紅不是春。

上面白居易的詩歌《醉中對紅葉》就是如此寫法。詩人寫杪秋即晚秋的景物,也是抓住西風、樹木和霜葉這些秋天特有的意象。但是這首詩又不是單純的寫景。

詩人年事已高,又喜歡飲酒。他喝得微醉,感覺到自己滿臉通紅。蒼老的面孔中佈滿皺紋,就像那秋風中逐漸變紅的楓葉。

這樣經過風霜後的楓葉雖然如火如荼,但是它又不是春天的那種燦爛;這樣的臉龐雖然容光煥發,但是它是酒精刺激的紅暈,又不是少年。詩中沒有一句去說憂愁,但是悲秋的心情溢於言表。

秋天楓葉紅,這四首紅葉詩,有何獨到之處

洛下三分紅葉秋,二分翻作上陽愁。

千聲萬片御溝上,一片出宮何處流。

這是徐凝的《上陽紅葉》。秋天的紅葉到處都是,徐凝卻只寫洛陽的上陽宮,可見這裡有獨特的故事。如果把洛陽的紅葉比喻成三分,那麼獨佔兩分的是上陽宮內宮女的愁怨。

據說唐玄宗的宮女長安和洛陽的合計起來,人數有四萬之多。在唐玄宗獨寵楊貴妃以後,這些宮女基本上都算是打入了冷宮。她們十六歲入宮,深宮幽閉,到了六十歲還沒有出頭之日。

秋天楓葉紅,這四首紅葉詩,有何獨到之處

上陽宮內多紅葉,很多宮女就把自己憂思愁怨的詩歌,抄寫在紅葉上拋向御溝,讓紅葉隨流水漂出去。這千萬片紅葉載著宮女的心思,都擠滿了溝渠,向宮牆外流去。

這首紅葉詩沒有特意去描繪紅葉的美麗,而是通過紅葉表達了對女子不幸命運的同情。當然也有像顧況和韓翠萍那樣,最後紅葉為媒締結了良緣的。

秋天楓葉紅,這四首紅葉詩,有何獨到之處

烏桕平生老染工,錯將鐵皂作猩紅。

小楓一夜偷天酒,卻倩孤松掩醉容。

這是楊萬里的詩歌《秋山》。詩人在這裡寫紅葉,實際上是寫了兩種樹,就是烏桕樹和楓樹。而在整個秋天,也要數這兩種樹的葉子紅得最為熱烈,說它是紅葉的代表並不為過。

烏桕樹是一個老染工,秋風一吹過來,它就把自己原來的黑褐色染成了猩紅。它的紅與楓樹的紅有所不同,在崇山峻嶺中,顯得十分的可愛。

楓葉的紅,那是它偷偷地喝醉了天上的御酒,那是酒醉後的紅暈。不要不好意思地躲藏,讓青松來掩蓋自己的醉態。其實不用遮遮掩掩,你紅楓正是秋天的大美。

秋天楓葉紅,這四首紅葉詩,有何獨到之處

峭寒催換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遊。

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這是清代詩人趙翼的《野步》。西風呼嘯,天氣轉換,由熱變冷,人們都開始穿上了棉衣。詩人雖然年老體弱,但仍然堅持到野外去散步郊遊。

老了沒有力氣走遠,只能是在居所附近,而且要拄著柺杖。本來是一種悲秋情緒,詩人卻以嗔怪的口氣說出,責備秋風就是一個調皮搗蛋的人,愛多管閒事。

秋風不但把漫山遍野的楓葉吹得紅彤彤的,而且把我們這些人的頭髮也吹白了。是啊,一年一度秋風勁,這不是又老了一歲,人生的事業未成,為何歲月如此匆匆。

秋天楓葉紅,這四首紅葉詩,有何獨到之處

寫秋天紅葉的詩歌太多,這裡只是選了四首來欣賞。因為這四首詩都有它的獨特之處,詩人在反映紅葉之美的同時,表達了自己不同的的感受。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