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防疫訪談錄 | 彭興偉:下沉戰疫,我經受了考驗

社區防疫訪談錄 | 彭興偉:下沉戰疫,我經受了考驗

彭興偉,男,1979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共北京市懷柔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科科長。系下沉參加社區(村)疫情防控幹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彭興偉第一時間響應黨組織號召,與全區1040名機關幹部共同深入一線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記者:您作為區委派出的下沉幹部,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彭興偉:疫情期間,按照工作安排,我先後下沉到了橋梓鎮楊家東莊村和茶塢鐵路社區值守,之後又抽調到區級工作專班,負責在鄂返懷人員接站轉運工作。在這4個多月的時間裡,在村和社區,主要參與道口值守、入戶排查,以及為居家觀察人員送藥送水、購物買菜、收取快遞等工作;在接站期間,負責核對到站人員信息、提拿行李、引導有序乘車等服務保障工作。作為指導全區基層自治組織建設的科長,我把這次下沉作為發現基層治理不足,以及思考如何改進提升實地調研工作的契機,同時,作為自己應對各類突發問題和處理問題的難得鍛鍊機會。

記者:請您結合疫情防控實際,談談是如何為大家做好服務的。

彭興偉:疫情防控期間,如何保障社區服務正常化尤為重要,僅靠有限的社區工作者為居民提供服務明顯力不從心。在疫情防控中,無數的醫護人員、警察、社區工作者、志願者,他們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在為廣大群眾提供細緻周到的服務,作為下沉幹部,我也不例外。

為做好人員管控,方便居民出行,我堅持每天準時到崗,為居民登記信息、辦理出入證。針對居家觀察人員,為不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我當起了他們的“管家”,儘可能地滿足他們的各種生活所需,做好服務保障。

在北京西站接站轉運工作中,我始終用耐心和誠心為返懷人員提供暖心服務。通過一次次仔細詢問、一遍遍耐心解釋、一聲聲關切叮囑,體現人文關懷,減緩他們長時間滯留湖北帶來的壓力與煩躁。我們接回的一名返懷人員,通過日記《一個湖北小家庭的返京之旅》,詳細記錄了一個平凡家庭返懷的艱辛,並表達了對接站人員的感恩之情。

記者: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麼?最突出的感受是什麼?

彭興偉: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接站過程中,大批乘客已順利出站,而名單內1名返懷人員還遲遲未到集結點。在與其多次電話溝通後,才得知他是一位乘坐輪椅的殘疾人,正在站臺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下車出站時,我立即與其他幾位接站人員將接站點位前移,主動前去迎接。同時,我們幾個人明確分工,從推殘疾車上滾梯、幫提行李到攙抬其上車以及拆卸輪椅裝車等環節,處處小心翼翼,通過細緻入微的關心,未讓其感到任何不便。

疫情防控工作不同於其他工作,打贏這場戰役不僅需要我們勇於擔當,更需要我們在工作中講方法、重細節,提前掌握情況,預判可能出現的問題,儘可能把事情想得更周密,從而做到給人以更貼心、更周到的服務和關懷。

記者:您平時的工作涉及社區建設和管理。您怎麼看待社區治理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實際效能?

彭興偉:疫情發生以來,各部門以社區(村)防控為重點,全力指導社區(村)築起了基層防控網。城鄉基層組織積極承擔主體責任,實行封閉式管理。我們重點加強對“三無”小區的防控力量和防護資源傾斜,做到無死角、無盲區。把各種資源和各方力量整合到一起,把轄區居民發動起來,分工合作、協同作戰,把社區治理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的實際效能,形成疫情防控的強大合力,這對於有效遏制疫情的輸入、傳播和蔓延發揮了重要作用。

記者:您認為這次社區疫情防控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如何改進?

彭興偉:疫情防控是對城鄉社區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這次疫情防控,我們充分認識到,城鄉社區工作者在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社區工作者人手不足、工作負擔過重的問題也凸顯出來。

社區居民的需求越來越複雜和多元,僅僅依靠有限的社區工作者開展工作是遠遠不夠的,“給社區減負”不僅是口號,更需切實落實。應以健全組織體系為抓手,重點將城鄉社區工作者納入人才發展規劃,選優配強社區(村)“兩委”班子成員,加快推進社區服務站改革,從人員選拔使用、管理培訓、考核激勵等方面進一步強化,逐步建立一支素質優良的專業化城鄉社區工作者隊伍。同時,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力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機制,構建多方參與、協商聯動、共同治理的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要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引導、發動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與社區建立共建共治機制,積極調動社會組織和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社區治理,形成群防群治、共建共治的治理體系。


來源:前線客戶端

微信號 :懷柔組工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