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焦慮控制了你的心,生了娃就能養得起

最近網上特火的一篇文章就是《月入五萬養不起一個娃》,別說普通讀者和沒生孩子的年輕人,在公號界所有當了父母的作者堆裡都引起好一波熱烈討論,看完後多少還有點生氣,敢情這是用爆文標題套路提高點擊量?

因為文章這裡的五萬指的其實是NASA一個暑期訓練營需要負擔的費用,大概需要三萬四,還不包括機票和其它費用,但這並不是長期的呀!並沒有大數據支撐啊,憑啥用肯定句!

別被焦慮控制了你的心,生了娃就能養得起

且咱們想想,一般職場也好、創業也好做到月入五萬了,試問這種為人父母的成年人會沒有一點智商沒有一點儲蓄,一個暑期訓練營就能破產了?

我相信真正月入五萬的父母如果咬咬牙讓孩子去,不會誇張到去不成或者去完了回來就全家喝西北風的程度。所以,月入五萬,不是養不養得起娃的問題,而是看人家自己願不願意送娃去這麼個暑期班的問題。

NASA是啥,我們還是知道的吧?美國航天局,一般什麼"火星發現文明?””黑洞到底是什麼?”之類的新聞標題肯定會扯到它,作為倆娃的媽,我們家倆孩子也毫不客氣的取了跟天文相關的名字(當然不是美元和英鎊那只是小名),可好聽呢~~足見作為父母我們對天文的熱愛吧?

但這個營我肯定不給孩子參加,一是因為還小,二是這個消費標準對現階段的我來說太高了。


別被焦慮控制了你的心,生了娃就能養得起


說到我的消費水平,上週我寫了一篇文章聊自己的教育觀(我有一兒一女,但我不窮養兒也不富養女)

有讀者留言說bobo姐我以為你財務自由不會為孩子的教育費用操心呢,我當時就驚了下,我收入是不低的,但自從有了孩子的費用支出,而且是兩個,財務自由這個詞就真的離我遠了很多。

如果我把所有收入都投入到他們身上,也可以上私立,短期內是沒問題,但我還是堅持自己的做法,堅持不月光+每月有儲蓄有理財。因為我並不覺得要把所有收入都投入到孩子身上。

我知道這會讓很多父母不理解,這是自私嗎?不是,我把一部分錢花在自己身上,自己開心,有一個情緒積極且身體健康的母親對於孩子來說是比上哪個學區房更重要的事。

別被焦慮控制了你的心,生了娃就能養得起

花自己身上也不代表我就喜歡買各種名牌包什麼的,我覺得完全看個人愛好,get不到名牌包的美所以我覺得自己沒有必要為了個logo去花五位數。可能口紅和一些保養品、美容儀器反而是我喜歡的,還供應得起自己,挺好的。

我還把一部分錢做儲蓄和買保險,這能理解吧?當家裡有些緊急事 (最好永遠不要有)的時候,可以不那麼慌亂。

以及,餘一部分錢用做理財,定投什麼的,你們都知道我沉迷理財的書籍(未來還會專門帶大家一起讀),理財最基本的道理是用錢去生錢,這才能有更多的勞動時間節約出來,能輕鬆一點陪娃、帶娃、親自教育娃,比很多培訓班要好吧?

別被焦慮控制了你的心,生了娃就能養得起

月入五萬的和我自己的情況都說完了,來講更普遍的工薪階層,月收入五千左右的,看了這種爆文除了恐慌外還能咋的?別說把娃丟到垃圾桶的傻話了,乾溼垃圾能分的清麼?

賺五千的工資就過五千的日子,刷卡分期買包包、買手機那是年輕人的愛慕虛榮,如果都當了父母了還這麼不務實,那孩子在這種家庭裡受到的負面影響肯定不是去個高級的暑期班能挽救回來的。

覺得自己賺的少?那焦慮是沒有用的,成年人了,實在點去學個課報個班。

覺得自己就是吃虧在學歷上所以孩子得考重點?唉,自己都沒做到憑啥要求孩子做得比你好?

覺得別人家娃學馬術學高爾夫自己家孩子抬不起頭?喂,如果你的孩子真的這麼想只能說明你對ta的價值觀教育出了問題。

所以,真的,不管月入五千還是五萬,既然生下了娃,就能養得起娃

別被焦慮控制了你的心,生了娃就能養得起


最近還有一些文章動不動就成為爆文,就是《某某鄙視鏈》,不管帝都還是魔都,紐約還是硅谷,反正越是中產階級越愛攀比和鄙視,這類的文章雖然寫得好笑但本身除了營造一種讓準中產階層焦慮的情緒外毫無意義。

真正在鄙視鏈頂端的富豪並不會鄙視別人,像比爾蓋茨除了微軟的事業還有慈善事業需要他忙,他老婆也顧不上鄙視誰有幾個愛馬仕包包家裡有幾個保姆,他們家在紐約上東區有沒有房產根本無人去問,還有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常年開豐田會被開奔馳的人鄙視嗎?巴菲特愛吃的漢堡也不是鑲金邊的呀!

心存“鄙視”這個詞的人本身就是暗暗想要找到比自己更差的人,這是一種扭曲的自卑感。再看到這樣的文,當增長見識,認識下花花世界的人間百態就好了,不要代入自己。

最後我想放一張圖,看到後感動了我很久很久,巴基斯坦一位製片人拍到的,在夜晚的街道上一個衣衫襤褸還沒有鞋的小男孩,把最寶貴的長袖毛衣穿在小狗夥伴身上,孩子的笑點亮了世界

別被焦慮控制了你的心,生了娃就能養得起


真正的富有並不需要用月入多少來衡量,孩子的幸福也絕不是建立在去了什麼特訓班的基礎上,而是能看到他的笑。養娃的人啊,每天,他朝你笑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