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情绪管理,要真正明白“情绪、心理本质、心理状态”这3件事


做好情绪管理,要真正明白“情绪、心理本质、心理状态”这3件事


影响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如何解释

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三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只有搞明白了事情本源,才能真正知道怎么办,如同处理工作事情,只有弄明白基本情况以及有关政策依据,那么如何办理以及办理意见也就水到渠成。

为此,当我们讨论如何做好情绪管理这个话题时,也就要首先搞明白情绪到底是什么。

心理动力学给出情绪定义,“情绪就是失控的欲望”,所谓欲望就是需要、动机、目标、目的、期待、意图等等。

如果欲望和需要被满足,就会产生积极情绪,比如年度考核中单位、科室、个人获得优异成绩,自然非常高兴,如果欲望需要没被满足,就产生消极情绪,也叫负面情绪。

由此可以认为,情绪的出现主要在于我们满意度问题,这是主观体验和价值判断结果。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是被事件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件的看法所困扰”

后来,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受此启发,创建了一种心理咨询疗法,即“合理情绪疗法”,这个认识行为咨询技术,最通俗的理解是: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

例如我们外出被人踩了一脚,很生气,再一看是个盲人,会立即感觉内疚,没能及时让路;堵车时候,原本非常生气,得知前面出了增车事故,也就释然;单位负二层车库,空着好多车位不能停,如果你不知情停下了,有人告诉这是私家车位,且上方悬挂有提醒,你会感觉不好意思。

这些都说明情绪不仅仅是源自外界事物,更多是我们主观的解释、看法、价值观、评价造成的。由此,可以理解张德芬说过的那句话,“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做好情绪管理,要真正明白“情绪、心理本质、心理状态”这3件事


心理视野下,我们是和这个世界的形象打交道

当我们知道了上面所说的合理情绪疗法后,告诉了大家这个心理咨询技术,是否就能做好情绪管理了呢,当然不是,因为这仅仅是一句道理。

要知道,道理只是正确的废话。

这就是我们时常自我调侃的那句话,“为什么我懂得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原因就是因为你懂得太多的道理,恰恰不懂心理。

因为心理和道理是反着的。

比如一个内向的孩子,我们想让他变得外向起来,你觉得找一个外向孩子带他变得外向起来,还是找个内向孩子在一起变得外向起来呢?不懂心理的人认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认为找个外向孩子带起来,可是这样会让内向孩子越来越内向,因为心理是比较出来的。

再如一个自卑的人,找个自信人在一起,会越来越自卑。因为原本就痛苦不堪,现在每天看着人家高兴开心,会更加自卑,心理是比较出来的。

再如我们这些一般工薪阶层,住在普通小区很自在,如果跑到高档小区和那些富人住在一起,会感觉不舒服,这也是比较的结果。

这些都是解释科学心理学关于心理的那句话,“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我们看起来是和这个世界打交道,其实心理视野下,我们是在和这个世界在我们头脑中的形象打交道。

比如我们看到的自己孩子,常常是大脑中想象出来的那个孩子,并不是真实的孩子本身,我们是在和孩子的形象打交道,由此导致很多关系冲突。

比如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情绪管理话题,看到的不是我这个真实的人,都是各自大脑中对我产生的形象,而且每个人呈现出我的形象都不一样,因为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情绪管理先判断心理状态,再进行合理应对

如果说明白了情绪和心理是什么,接下来才可以讨论怎么做好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和别人打交道,本质就是与我们心里这个人的形象打交道,但是这形象要与本人实际心理状态吻合才可以,然后再采取合适应对措施。

为此情绪管理第一步,就是快速判断这个人的心理状态如何,这分作三种:心理健康的、心理不健康的、心理不正常的。

判断依据就是根据情绪表达方式,快速识别出来:心理健康的表达诉求,心理不健康的压抑情绪,心理不正常的诉诸行动。

举例说明,忙碌一天后,下班又累又饿,回家后发现没做饭,就会生气。这时候,分作三种情况处理:

一是,假设我是心理健康的,会感受到出现负性情绪,命名为生气,意识到饥饿需要没被满足,由此理性表达诉求,“忙了一天,又累又饿,能不能给我做饭吃呢?”

二是,假设我是心理不健康的,会感受到生气情绪,但是无法找出生气来源,不清楚自己需要是什么,也就是只能压抑情绪,不会去表达自己需要,带着情绪自己去做饭,把厨房弄得稀里哗啦,乱七八糟。

三是,假设我是心理不正常的,可能连生气都感受不到,直接指责抱怨甚至责骂,有的人则会直接动手打人。

生活中各种心理状态的人都有,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这三种不同心理状态。

表达诉求不是容易的事情,情绪下会失控。工作生活中常会带着情绪做事,长久下来会损害身心健康,造成人际关系不良。那些路怒症之类的人,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典型的心理不正常的人。

应对方式很简单:

对心理健康的讲道理;

对心理不健康的讲心理,即反着说,提问的方式说,反复问对方需要帮助什么,想要什么,用请教方式把别人放在老师位置,“强者能示弱”“弱者才逞强”;

对心理不正常的人顺着说,或者不要说,因为对方心理不正常了,好似就是疯子,讲道理无效,讲心理不能,如果纠缠在一起,别人会分不清谁比谁更疯。

做好情绪管理,要真正明白“情绪、心理本质、心理状态”这3件事


智慧就是能区分差异,差异才是信息

上面这些情绪管理方式,就是老百姓说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这里重点不在于说话和唱歌,这些都是大家做得很好的,重点在于迅速判断出遇见的是什么人,到的是什么山,即判断比应对更重要。

类似,当前疫情防控下,诊断比治疗更加重要。只要能快速检测出来,一个人是否是新冠肺炎患者或者携带者,最简单的治疗就是隔离起来,就不会造成传染,在这里检测诊断更关键。

小结一下,做好情绪管理,就是理解领会这三件事:情绪、心理本质和心理状态。

先搞明白情绪是失控欲望,合理情绪疗法这个心理咨询技术含义;再弄明白心理是脑的功能是客观现实反映,我们是与这个世界的形象打交道,这才算心理入门,不再是“门外汉”;由此才可谈论情绪管理,也就是先判断三种心理状态再合理应对。

最后要牢记的还是那句话,搞明白是什么要比怎么办更重要。为此,需要透彻心扉的真正理解下面这段话:

“给我一颗平静的心,让我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

给我一颗勇敢的心,让我改变那些能改变的;

给我一颗智慧的心,让我区分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不可以改变的。”

#心晴计划#

做好情绪管理,要真正明白“情绪、心理本质、心理状态”这3件事


作者简介:心理咨询师,关注家庭教育、婚恋、亲子、神经症性心理困惑等,坚持日更千字文章多年。欢迎关注@心平气和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