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險惡與之環環相扣:解讀水滸傳中的計謀、陰謀與毒計

水滸傳中有哪些是陰謀呢?正義鬥爭所運用的計謀,人們是不會稱之為陰謀的。如智取生辰綱,雖是極其隱蔽的計謀,讀者卻不認為這是陰謀。梁山泊活捉高太尉,吳用用計將他騙得他眼花心亂,連宋江都禁不住暗暗喝彩,廣大讀者也不認為這是陰謀。

而陸謙設計將林沖騙入白虎節堂,然後安上罪名,這才叫陰謀。

世間險惡與之環環相扣:解讀水滸傳中的計謀、陰謀與毒計

正義和非正義是判斷是不是陰謀的一個重要標準。

如高衙內在岳廟中調戲林娘子,殷直閣要霸佔柴皇城的花園一類公然的橫行霸道,不歸屬陰謀,頂多叫做“霸蠻”。

兩軍對壘雙方運用詭詐的手段,只能稱之為韜略。也不能稱之為陰謀,按字面意思講,“韜”和“陰”都有隱蔽的意思,但“韜略”和“陰謀”是有界限的,兵不厭詐,作戰雙方都使用的詭詐手段,都不能被歸如陰謀,只能美名曰“韜略”。

由此可見,宋公明雪天擒索超,呼延灼月夜賺關勝,固然不算陰謀,如史文恭指使法華寺僧人誘使晁天王中伏,而且還暗地裡射他一支毒箭,這也不算陰謀。頂多算的上是手段狠辣,儘管許多讀者因此深恨史文恭,但戰爭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局面下,運用韜略獲得勝利,這已經與正義與不正義無關了。

世間險惡與之環環相扣:解讀水滸傳中的計謀、陰謀與毒計

陰謀是以權勢和利益作為依憑

陰謀多是處心積慮的,如張都監謀害武松,還要將姑娘玉蘭填進去做犧牲品。王婆為了得到一筆賞錢,唆使西門慶與潘金蓮喂武大郎喝砒霜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謀害他人的典型案例,這些都是陰謀的範疇。

但是,這些小伎倆跟陰謀家陸謙一比,又顯得不夠看了。陸謙為了自己能夠升官發財,將林沖一步一步引入自己的圈套,這種害人方式非常的隱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落入圈套,看不見的繩網越收越緊,等林沖終於察覺的時候,已經是屠刀舉起的時候。

世間險惡與之環環相扣:解讀水滸傳中的計謀、陰謀與毒計

這個陰謀的起點是樊樓招飲,夕巷賣刀,誘入節堂,賄買解差,黑林暗殺,酒店密談,直至火燒草料場,預謀在先,殺人在後。一以貫之,以求必逞。

他的陰謀,又是不惜傷害無辜釀成大禍的,比如火燒草料場,便是不顧國家和軍隊的損失。用心之惡毒,讓觀眾隔著屏幕都想扇他幾耳光。搞這樣的陰謀全是憑著權勢作為依憑,沒有權勢為恃,大事是辦不成的。

世間險惡與之環環相扣:解讀水滸傳中的計謀、陰謀與毒計

陰謀的最低下限便是毒計,在底層人物中尤為常見

那麼,什麼樣陰謀是毒計呢?所謂毒計,其實就是用心歹毒,喪盡天良,通過非常致命的隱藏手段,加害無辜之人的做法。在《水滸傳》中就有這麼兩個來自底層,多次執行這種歹毒計劃的危險人物,押送林沖的差撥,董超與薛霸。

書中寫的很清楚,陸虞侯拿出了十兩黃金,吩咐他們在半路結果了林沖的性命。陸謙還沒有交代他們應該如何行事,他們就說“官人放心,多是五站路,少便兩程,便有分曉”說的話都很有一手交錢,一手拿貨的意味。這兩個人應該是經常做這種的慣犯,路上該怎麼做,在哪下手,一清二楚。

第一步,一路上罵罵咧咧讓林沖一路提心吊膽,到了客棧之後,先將林沖灌醉。

第二步,燒一鍋開水,將林沖的腳燙傷。林沖被燙傷後大叫,這兩人還口中喃喃的罵了半夜。

第三步,等到天不亮,四更的時候,把林沖的舊草鞋偷偷換掉,換上硌腳的新草鞋,催促上路。

第四步,走上幾里路,等把林沖的腳磨破了,失去了行動能力,再用計將其綁在樹上,這才露出獠牙。

世間險惡與之環環相扣:解讀水滸傳中的計謀、陰謀與毒計

這等歹毒的計謀,將現代心理學上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應用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一路上冷臉相對,忽然很熱情的跟林沖喝酒。在飽嘗人間冷暖的囚徒面前,隨便一點善意的釋放都會讓對方感激涕零。路上的催促,喝酒,洗腳都是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小事情,我們讀者在第一次讀到這個地方的時候也是脊樑後泛起一股深深的寒意。

世間險惡與之環環相扣:解讀水滸傳中的計謀、陰謀與毒計

這陰謀一環套一環,步步緊逼,當絞索捆的林沖不能動彈後,這兩人方才露出猙獰的面目。當他們在光天化日之下,舉起水火棍打算將林沖活活打死的時候,林沖已經是雙目緊閉,打算完全放棄抵抗了。這就是世間人心險惡與之環環相扣。假如沒有魯智深的出現,這兩人必然已經得手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個人在接到押送任務之後,就已經先拿了林沖岳父“張教頭”的銀子,然後吃了人家的酒席。有道是拿手手短、吃人嘴短。兩邊都拿錢的情況下,居然還要人家的性命,這就有點喪盡天良了。

世間險惡與之環環相扣:解讀水滸傳中的計謀、陰謀與毒計

況且在押解的路上,每次都是林沖不等他倆開口,自己先拿錢買來飯菜大家一起吃。而這兩人根本不領情,全然不顧林沖有傷在身,不但催促趕路,還非打即罵,從肉體到精神去折磨林沖。這就是道德淪喪,毫無人性的體現。這些毒計的展現,在這種底層小人物想網上攀爬時的相互撕咬中,顯得尤為慘烈。

世間險惡與之環環相扣:解讀水滸傳中的計謀、陰謀與毒計

看似正義的梁山好漢也耍弄陰謀

水滸傳中既寫上位者及其走狗搞陰謀,也寫這些“聚義好漢”好漢搞陰謀。賺秦明和朱仝上山所使用的手段,便是陰謀。這兩件事也是處心積慮的,花榮鬥秦明時便不欲射殺他,晁蓋、宋江請朱仝上山也早有此意。

這些本來也無可厚非,爭取人才“聚義”並非壞事,不管陰謀、陽謀總得在“謀”字上做文章,然而不惜間接傷害到許多無辜,釀成大禍,從這一點看這兩件事做得有點卑劣了。

一是為了請秦明上山不惜將青州城外數百家都燒做白地,還殺了許多無辜百姓。

二是將一個年方四歲穿著綠紗衫的美貌娃娃劈開了腦袋,

世間險惡與之環環相扣:解讀水滸傳中的計謀、陰謀與毒計

以這樣殘忍的手段使人“聚義”,絕非什麼正義行為!而且秦明落草,還有稍微有點迫於勢力之故,“正待與宋江等廝拼,又怕鬥他們不過。” 而李逵為了讓朱仝上山,直接將一個剛到上幼兒園年齡的小朋友直接殘忍殺害,背後指使人宋江、吳用是難逃干係的。“聚義好漢”,即有些人所謂的“農民起義軍”也有如此卑劣的非正義行為。

世間險惡與之環環相扣:解讀水滸傳中的計謀、陰謀與毒計


小結:

水滸傳寫陰謀既又寫人性,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罪惡,來自底層小人物的陰詭伎倆固然令人心寒,而來自高層人物的明槍暗箭也是防不勝防。對於晁蓋、宋江這些領袖而言,絕不是一句“恩威並濟”那麼的簡單話就可以概括。

亂世之中,越是蠻霸雄武,越能迅速崛起;越是成功,越難超越個性背後的缺陷。說到底,一代帝王也好,山寨頭領也罷,他的本質一定是政治家,政治家的依靠陰謀成為上位者,上位之後還要應對各種各樣的陰謀。

政治家不是聖人,他必須兼具江湖俠客和體制政客的雙重特點,有他人格魅力的一面,也必然有他耍弄陰謀的陰暗面。唯有如此,才能在北宋末年那個階層矛盾重重、紛繁複雜的社會中取得一席之地。看透了這一層,對帝王將相、英雄人物,也就少一些天真的期許,多一些無奈的釋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