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就會捱打,何苦呢?”想教出悟性高的孩子,你得學會這3點

記者:“你想開學嗎?”

小學男孩:“想啊!”

記者:“為什麼呀?”

小學男孩:“我終於可以出來了。”

記者:“開學有什麼不一樣的嗎?”

小學男孩:“我覺得很不一樣,人人都要戴口罩了。”

記者:“假期裡面你經常做什麼事情呀?”

小學男孩:“宅在家裡不出門,不給國家添麻煩。”

記者:“在家裡怎麼過的呀?”

“反抗就會捱打,何苦呢?”想教出悟性高的孩子,你得學會這3點

小學男孩:“寫作業。”

記者:“是你自己要求寫,還是爸爸媽媽讓你寫的。”

小學男孩:“都是我爸媽要我寫的。”

記者:“你有沒有反抗過?”

小學男孩:“沒有。”

記者:“你喜歡寫作業呀?”

小學男孩:“不是。反抗就會挨一頓罵,也會挨一頓打,還不如自個兒寫,還能得表揚。為何呢?何苦呢?”

何苦呢?這段來自返校小學生接受採訪時的靈魂拷問,最近可謂是火遍全網了。有家長一臉羨慕的留言:“我經常這麼苦口婆心的教育我的孩子,但他總是get不到我的點啊!”

是呀,悟性這麼高的孩子,不僅家長省心,孩子也過得極為快樂,可謂是一舉兩得。可難就難在如何提升孩子的悟性呢?曦曦媽建議你可以嘗試著做好這幾點——

“反抗就會捱打,何苦呢?”想教出悟性高的孩子,你得學會這3點

(1)立規矩,先說斷後不亂。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俗語,可以說是人盡皆知,但是很多家長並不懂得如何去靈活運用。

比如:他只是在孩子出門的時候告知孩子,應該按時回家,但他並沒有告知孩子如果延時回家會是什麼後果。這個時候孩子往往容易在玩得開心的同時,忘記家長的叮囑,結果回家之後暴跳如雷的家長開始對孩子一頓痛罵。這個時候孩子就會心生埋怨,想著回來晚了要捱罵,你怎麼不早告訴我呢?

立規矩,其實就等同於給孩子打預防針。爸媽先把醜話說在前面,如果孩子還敢無視規矩,那麼就只能是自討苦吃了。而且在接受懲罰的時候,孩子從心底也會更願意接受,畢竟也心知肚明是自己犯錯了。

(2)獎懲分明,讓孩子自我感悟遵守規則與違反規則的差距。

我知道在很多家庭,家長只擅長對孩子的打罵,卻在認可孩子方面幾乎是零行動。因為家長認為,孩子做不好捱打是理所當然,而孩子做好了某些事情,也是孩子的本分,家長不應該提出來獎勵和肯定,這樣才能避免孩子驕傲自滿。

事實上,生活在只有批評、打罵的家庭,孩子的安全感是很低的,在這個家庭中感悟到的溫暖也是有限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負能量越多的家庭,越是激發孩子逆反的心理。

“反抗就會捱打,何苦呢?”想教出悟性高的孩子,你得學會這3點

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獎懲分明,讓孩子既能感悟破壞規矩、不遵守規則的懲罰,也能感悟努力做好所受的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當看到這種差距之後,孩子就會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去發揚優點的同時也積極改正缺點。

(3)家庭成員之間配合默契,不能一方管教另一方護短。

每一個家庭成員的一舉一動,對孩子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很多與老人住在一起的孩子,更是不聽父母管教。因為當父母管教孩子的時候,老人總是第一時間站出來護短,總是一副為孩子保駕護航的狀態。在這種環境裡,孩子往往容易是非不分,甚至把父母當做仇人,轉身卻把老人當做救命稻草。

家庭成員之間一定要配合默契,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才是最為有利的。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老人不宜插手,如果的確看不下去了,可以先出去走走,畢竟眼不見心不煩嘛。

事後可以在避開孩子的同時,對孩子父母提出自己的看法,包括提醒他們注意下手力度或者管教方式等問題,我相信只要是為了孩子著想,其父母也是一定會接納的。

而如果發現老人有溺愛孩子的行為,我們在提意見的時候也要學會尊重老人,維護老人的自尊,注意方式方法,別破壞了一家人和諧的氛圍。

——————

孩子的知書達禮也好,高情商也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您的孩子寫作業會自個兒去寫嗎?您通常是如何教育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