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成人後的差別,真不是一個層次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被稱為“中國心理犯罪畫像第一人”,長期專注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問題的研究。

因為通過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研究,她發現了每一位青少年的犯罪都離不開家庭教育,她說到,沒有天生的罪犯,只有後臺培養出來的。

所以,她的育兒講座總是給人恍然大悟、醍醐灌頂的感覺,她的育兒語錄也被眾多父母奉為經典。

“總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成人後的差別,真不是一個層次


你喜歡打孩子嗎?可能有很多性格暴躁的父母都會點頭。

“當然了,孩子不聽話就要打!只要打不死,就往死裡打!”

他們覺得只有孩子的身體感受到了疼痛,才能夠對父母產生敬畏,對父母言聽計從。

也有的父母認為“棍棒教育”應該被淘汰,長期打孩子會讓他們和產生心理陰影。

“總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成人後的差別,真不是一個層次


孩子不聽話到底該不該打呢?這也是很多家長都糾結的問題。

不打孩子,和孩子冷靜溝通,孩子覺得父母說的都是“廢話”,將其當做“耳旁風”。

打孩子吧,孩子“寧死不屈”,還會和頂嘴說:“我就不聽你話!隨便你怎麼打!”

對於”軟硬不吃”的孩子,很多家長在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之後,不管對孩子有沒有效果,都會選擇大家孩子。

“總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成人後的差別,真不是一個層次


絕大多數家長在打完孩子後,看到眼淚汪汪的孩子,又有些後悔,責怪自己打孩子的錯誤性。

其實想知道孩子該不該打,家長可以先了解孩子捱打和不捱打的區別。

捱打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什麼區別呢?

性格的差異

經常被父母打的孩子,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對父母的一些小打小踢都覺得是無關痛癢的“毛毛雨”。

這樣的孩子,臉皮也”厚“,反正被打習慣了嘛,孩子認為這是父母正常的教育方式。

對於父母的鞭打,孩子也不會放在心上,更不會和父母記仇,反而和父母的關係更好。

“總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成人後的差別,真不是一個層次


而從來沒有被父母打過的孩子,在家裡一直順風順水,沒有體會到被拒絕的滋味,更沒有經歷過挫折。

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變得以自我為中心,蠻橫無理,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當場發洩負面情緒。

他們心中沒有規矩意識,在社會上很容易吃虧。

“總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成人後的差別,真不是一個層次


心理承受能力的差異

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打的孩子,因為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在此過程中還會被父母責罵,對各種難聽的話也已經“麻木”。

這樣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強,遇到困難時也敢於面對,然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愈挫愈勇。

而沒有被父母打過的孩子,一直在父母創造的“溫室”中長大,沒有經歷過各種困難挫敗。

孩子今後遇到生活和工作中困難,沒有獨自面對的勇氣和經驗,都會選擇逃避,很難有太大的進步空間

父母怎樣才能剋制住打孩子的衝動呢?

動手前先冷靜思考

當孩子犯了錯誤或是不聽話,家長想要動手的時候,可以先冷靜感到思考:

孩子犯的錯誤嚴重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嗎?如果不打孩子會有怎樣的效果?

思考完這些問題之後,家長心中的憤怒情緒也已經減輕了一半,然後再選擇冷靜的方式解決。

“總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成人後的差別,真不是一個層次


冷靜分析,用積極話語教育孩子

小孩子也有自尊心,犯了錯誤之後也希望被家長原諒,也希望被父母平等對待。

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要冷靜分析孩子的問題所在,不要用消極的語言責罵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抗拒情緒。

家長要從客觀的角度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引導孩子獨立思考,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總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成人後的差別,真不是一個層次


孩子的心理防線脆弱不堪,並沒有父母想象的那麼強大,家長的鞭打,是摧毀孩子心理防線的長槍火炮嗎,想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家長要用平等的方式對打孩子,給孩子的內心送去陽光。

孩子的一些壞毛病都是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而孩子會長成什麼樣,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壞習慣都與父母的培養教育脫離不了關係,因此,儘早給孩子立規矩,以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質。

“總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成人後的差別,真不是一個層次


在教育孩子講規矩時,父母一定要利用好繪本這個教育孩子的好工具。

在孩子對文字的理解不是那麼敏感的時候,圖畫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孩子可以通過圖畫的形式,從中學到知識,慢慢改正自己的行為。

“總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成人後的差別,真不是一個層次


而繪本中故事主人公的做法也會讓孩子進行模仿和學習。

而繪本就是讓孩子接受知識最快最有效的好助手。近幾年,繪本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庭所認可接受。

通過對繪本的學習,孩子體驗到了生活中的恐懼、焦慮、擔心、羨慕、生氣、沮喪、無助等負性情緒。也學習到了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的處理辦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成人後的差別,真不是一個層次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