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九胃 保胃戰從現在開始

南京市第二醫院消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熟悉各種消化科疾病;熟練開展胃腸鏡下各種診療技術。在各種肝病導致的上消化道出血領域,以內鏡下食管胃曲張靜脈硬化和或套扎精準治療(ESVD)為中心,配合針對門脈高壓專科綜合治療,以及在上消化道出血的一、二級預防和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針對各型胃腸道早癌的內鏡下黏膜剝離切除(EMR、ESD)、膽道胰腺疾病的ERCP等綜合治療(內鏡+內科)方面,經驗豐富;各種肝病診治,針對不明原因黃疸、難治性黃疸及各型肝衰竭的臨床診治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門診時間:週四全天。

古人云,十人九胃,說明自古以來胃病都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胃病其實包括胃這個器官的很多種疾病,最常見的就是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息肉、萎縮性胃炎、胃結石、胃癌以及胃反流病、胃結石、幽門梗阻等疾病。這些胃部疾病名稱各異,但胃病的症狀缺乏特異性,也就是說一樣的症狀,經過檢查,卻是不一樣的疾病,治療方法也不一樣。針對胃病的常見問題,本期名家訪談,我們專訪了南京市第二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張斌。

身體有這些症狀,多半是胃病找上門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怎麼樣去發現自己可能得了胃病呢?主要從症狀來觀察。

張主任介紹,胃病常見的症狀有: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早飽、泛酸噯氣、口苦腹脹、嘔血黑便等,上腹部的疼痛可能表現為餐後痛、飢餓痛、夜間痛等形式,但疼痛性質大多不劇烈。當出現上述情況,就有患胃病的可能。

由於胃內是一個強酸環境,消化熟肉、生肉也不在話下,那麼為什麼我們的胃沒有被消化呢?張斌說,這是因為胃有很完善的自我保護機制,當胃的受損因素損害了胃的保護機制,就容易出現胃病。常見的損害因素如下:第一種是胃黏膜的直接損傷:比如酒精、藥物、空腹喝牛奶豆漿、喝濃茶、吃辣椒等情況會直接損傷胃黏膜,削弱胃的保護機制。第二種是飲食不合理造成的胃脹消化不良:比如有的人長期便秘、有的人晚餐吃得過飽、睡前吃夜宵、不規律飲食、飢一頓飽一頓會導致胃功能紊亂。第三種是精神壓力過大引起的胃病。有人精神高度緊張、壓力過大、熬夜,導致食慾減退,也可以直接損傷胃的功能。

40歲以上要定期做胃鏡檢查

當胃出現問題的時候,哪些方法可以確定診斷呢?張主任介紹,最常見的直接檢查就是胃鏡,在鏡下直觀的情況下,醫生可以直接判斷疾病的形態,如果對於病變有疑問,不能確定,可以取活檢,在顯微鏡下觀察,有助於診斷。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幽門螺旋桿菌認定為一類致癌物。所以還有一項通過吹氣的方法確定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法也成為了臨床常見的檢查工具。除了以上兩種方法,還可以通過影像學的檢查,比如消化道鋇餐、CT等確定,但是都不如直接直觀的檢查準確,這些方法適用於不能做胃鏡檢查的一些患者。

說到胃鏡檢查,很多人有個誤區,認為自己能吃能喝,沒有任何不舒服就不用檢查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人體是有一定代償能力的,只有當疾病發展超過人體代償的情況,才會出現症狀,尤其是消化道腫瘤,缺乏症狀特異性。就拿胃癌來說,中國和日本都是胃癌發病大國,在中國,90%患者確診的時候都是胃癌的中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而在日本,因為胃鏡檢查的普及,70%的胃癌患者確診都是早期,通過及時有效的治療,明顯改善患者的生存期。所以一定要重視常規體檢,把胃腸鏡檢查作為體檢的一個項目。

那麼哪些患者需要做胃鏡檢查呢?1.建議40歲以上人群無論男女,定期做胃鏡檢查。2.胃癌高發地區人群;3.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者; 4.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疾病;5.胃癌患者一級親屬;6.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醃製飲食、吸菸、重度飲酒等)。

保護你的胃,這些建議應牢記

怎樣保護我們的胃?如果患了胃病,除了檢查明確診斷並遵醫囑服用藥物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做,減少患胃病的幾率呢?

1.避免長期精神緊張、過度勞累,保證高質量睡眠。2.飲食要規律。三餐要定時,晚餐要控制,俗語說“晚飯少吃一口,肚裡舒服一宿”。3.要注意控制菸酒、辣椒。濃茶、咖啡對胃黏膜直接有損害,建議適當飲用。空腹的時候不要喝牛奶、豆漿等高蛋白食物。4.進食時要細嚼慢嚥,不要狼吞虎嚥。細嚼慢嚥有利於食物的消化,細嚼慢嚥時唾液分泌增多,又有保護胃黏膜的作用。進食時狼吞虎嚥,食物未經充分咀嚼,勢必增加胃腸的負擔。5.飲食要注意衛生,不混用他人的餐具、牙具,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也可以預防各種胃病。6.臨床用藥要注意,有些公認的傷胃的藥,比如紅黴素、激素、感冒藥、退熱藥等,服用的時候要注意。7.飲食粗細搭配,葷素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