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記》為何飽受熱議

方方日記著實讓汪芳女士火了一把。4月8日,方方《武漢日記》的英文版率先在亞馬遜官網掛網預售,隨後,其德文版預售的消息也上掛官網。《方方日記》在外國出版改成《武漢日記》,副標題是《Dispatches from the Original Epicenter 》(翻譯為:來自發源地的記錄或者來自疫情源頭震中的報道)。

《方方日記》為何飽受熱議

汪芳(1955年——),筆名方方,生於南京,畢業於武漢大學,中國著名作家。她簡潔明快、舒暢淋漓的敘述中蘊含著敏銳的洞察力和深逮的人生思考,其作品《風景》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並因此而成為中國“新寫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2007年9月當選湖北省作協主席。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一級作家。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方方日記》為何飽受熱議

(一)《方方日記》為什麼會火?

當下,疫情本身就是熱詞,而此文出於疫情震中武漢,更添了一層神秘感。對於當時已被封城的武漢,全世界的人都很關注。一些西方流氓政客,苦於“甩鍋”無計,“栽贓”無門,而《方方日記》無疑極大地滿足了諸位的好奇心,定會迫切地要將其公諸於世。因此,《方方日記》之所以火爆,還要得益於西方媒體、以及某些文化精英人士的捧場與支持。

《方方日記》為何飽受熱議

(英文版《武漢日記》售書封面)

(二)《方方日記》為什麼首先在外國出版發行?

這個問題有些噱頭,網上已有人熱評此舉違法判國,而我看到的一則消息說作者本人不知此事。侵犯著作權不是小事,西方媒體再魯莽也斷不會幹這樣蠢事。即便不以營利為目的,我想,也肯定是得到原作者同意的。

《方方日記》率先在外國出版發行,這本身就隱含著很多有趣的東西。要形成巨大的“國際影響”,當然要藉助西方世界強有力的宣傳與與論平臺。又或者,外國開出的出版條件更為優渥。

《方方日記》為何飽受熱議

看看特朗普對美國疫情的有選擇保密,包括作者本人,不可能不瞭解這部日記的“社會價值”或“政治因素”顯然大於“文學價值”,就這樣拱手獻於西方媒體,您不覺得似乎不太妥當嗎?疫情當下,有多少“毒舌”“髒口”在造謠栽贓中國,有多少無賴政客欲甩鍋嫁禍給中國,這篇《方方日記》會在國際社會造成何種影響,會為中國帶來多少莫須有的麻煩,您難道不曾考慮?顯然,這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方方日記》為何飽受熱議

(德文版《武漢日記》售書封面)

(三)《方方日記》爭議的背後究意是什麼?

第一,《方方日記》內容並不客觀真實。疫情期間,坐在家裡寫的,很多細節未作調查考證,而僅僅只依賴於道聽途說,順便加上自己的憑空臆測。個人認為,這本身就是一部不夠準確、不太負責的日記,不應以文學著作的名義公開發表。

《方方日記》為何飽受熱議

第二,《方方日記》有積極因素,但也隱含陰暗恐懼的氛圍論調,尤其是一些誇張的文字與圖片,讓人很忿悶沉鬱。

第三,彰顯了“人性與自由”,忽視了國家利益。可以預見,《方方日記》肯定會成為西方反華勢力的一張暗牌,怎麼做文章,做多大文章,目前不得而知,但西方之所以趨之若鶩,就一定不會選擇閉口不言,而是會極盡所能的穿鑿附會的挖掘其中的負能量,藉以大肆攻擊詆譭。

《方方日記》為何飽受熱議

淺談。圖片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