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領頭雁”邢海帆和他的戰友張安汶

撰文 劉躍清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北京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下午4時,天高雲淡,天安門廣場世界矚目,一陣震耳欲聾的轟鳴聲由遠而近,受閱飛機“領頭雁”邢海帆握緊駕駛杆,一絲不苟地操縱飛機,帶領空中編隊向天安門飛來,17架飛機分成6個分隊,由東向西依次通過天安門上空。緊接著,他按照預定計劃率9架P-51戰鬥機,右轉彎,繞北京城牆飛行,銜接在第6分隊教練機的後面,再次通過天安門,然後左轉彎到南苑機場著陸。這就是空中17架飛機,人們看到的卻是26架飛機的緣故。戰機掠長空,廣場上幾十萬軍民忘情地揮舞著帽子手帕圍巾,跳躍歡呼,歡聲似海,掌聲如雷……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站在天安門城樓上頻頻向空中機群揮手致意。

典禮結束,朱德總司令在北京飯店設國宴,劉少奇、周恩來、聶榮臻等黨和國家、軍隊的領導人出席宴會。陸、海、空軍受閱代表也應邀赴宴。邢海帆和戰友們連飛行服都沒換就匆匆趕去。朱總司令舉起酒杯,來到大家面前,高興地說:“你們飛得很好,我現在是名副其實的陸、海、空三軍總司令了!”酒酣耳熱,攘袂持杯之際,邢海帆望著身邊一同駕機受閱的戰友,大多為起義人員,此刻,他腦海裡閃過同鄉、戰友張安汶消瘦倔犟的身影。要是“安汶兄”也在這裡該多好啊。

開國大典“領頭雁”邢海帆和他的戰友張安汶

邢海帆

1947年11月的一個晚上,冷雨悽風,路燈昏黃,南京城街頭難得見行人。兩個行色匆匆的身影穿街而過,閃進中山東路雨花巷13號國民黨空軍軍官宿舍,輕輕叩響張安汶的房門。走在前面那個穿國民黨空軍軍裝、身材魁梧的是邢海帆,後面那個看起來很乾練堅毅的是中共華東局聯絡部部長江浩然。邢海帆和江浩然閃進屋內,客廳逼仄,窗幔如牆,燈光昏暗,他們三人竊竊低語,徹夜長談。張安汶坦言國民黨的潰敗已是必然,他對共產黨亦心懷敬佩,但強烈的保持“政治氣節”的忠義思想,他還是"婉謝"了邢海帆和江浩然的"策反"勸說。其實,還有一個隱秘而關鍵的原因是,張安汶當時備受國民黨空軍領導高層(王叔銘、胡偉克等)的"器重"。

此前,邢海帆向江浩然(即楊同傑,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吉林化學工業公司黨委書記)介紹張安汶的情況時,以他多年來對安汶兄為人處事的瞭解,和他倆的交情,他是信心滿滿的。張安汶時任國民黨空軍總司令部第五署組織計劃室上尉一級計劃官,最為重要的是他歷任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學生隊長,“門生”眾多,據傳其即將提升,赴駐徐蚌空軍部隊任職。如將張安汶“策反”成功,那就不是一架飛機起義,而是多架、乃至成建制的空軍部隊起義,尤其是前線倒戈,意義重大,影響更加深遠。

策反未成。張安汶過去曾對邢海帆的種種言行所有懷疑,這下昭然若揭,他和江浩然的身份也暴露無遺。

01

1943年上半年,邢海帆和張安汶相識在抗日烽火歲月——印度拉合爾(今屬巴基斯坦),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印度分校。

有人說,抗戰時期的國民黨空軍飛行員都是“公子哥”,非富即貴,但他們在民族危難時刻,大義凜然,共赴國難。邢海帆和張安汶的家庭出身也是如此。邢海帆1916年出生於四川省閬中縣,一個家境富裕的家庭,高中畢業正趕上盧溝橋事變。他目睹國破山河碎,決心投筆從戎。強健的體魄加上紮實的文化功底,這位身高近1.80米的大個子青年順利考入國民黨空軍覽橋航校12期,先後在成都、柳州陸軍軍官學校受訓,1939年到雲南楚雄、昆明接受初、中、高級飛行訓練。從1941年底開始,根據中、美租借協議,中國空軍軍官學校第12期以後的各期學生赴美國進行初、高級飛行和作戰訓練,部分中國空軍人員在印度訓練。邢海帆經航校總顧問克萊爾·李·陳納德考試合格,於1941年底到美國受訓並獲勳。

開國大典“領頭雁”邢海帆和他的戰友張安汶

張安汶(畢業於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第10期)

張安汶1915年出生於四川江安縣一個知名、開明士紳家庭。其父張乃賡(1888—1950),江安縣和平解放,居功至偉,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川南行政公署民政廳副廳長,正廳級待遇。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張安汶在四川大學攻讀英語專業。九·一八事變後,他毅然前往日本東京羽田的日本飛行學校學習航空飛行技術。1935年春,張安汶在一封家書中寫道:“不是屠刀驚夢幻,安能提筆慕從戎。為求虎子虎穴闖,壯志凌雲試御風” 。

張安汶在日本輾轉三所飛行學校學習。1935年5月,他到日本千葉帝國飛行學校。3個月後,前往日本岐阜各務原高等飛行學校,並在那裡考取日本遞信省二等飛行士。1936年3月,學成回成都。1937年9月,經劉湘、何應欽推薦,張安汶前往南京報到,進入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學習。

抗戰全面爆發時,中國空軍始建,飛機和飛行員奇缺。共擁有飛機600餘架,其中作戰飛機305架。這些飛機多數購自國外,機種繁多,維修不易,常常因缺少零部件而使飛機長期擱置。加上國民黨一些官員收取回扣,營私舞弊,購回不少價高質次的飛機。日本陸軍航空隊作戰飛機在900架以上,海軍航空隊飛機在800架以上(含艦載機)。中、日兩國軍用飛機相比,無論是航速、升限,還是續航力、武備,日本均佔絕對優勢。

1938年1月,張安汶成為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第10期飛行學員。同年9月13日,日機進犯柳州,飛行教官洪炯桓駕機應戰,寡不敵眾,血灑長空。張安汶在空軍官校刻苦攻讀的同時,日夜奮戰,翻譯日本陸軍航空隊的《單座驅逐機空中相互戰鬥法》,其滿懷悲憤,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譯稿,先發表於校刊後出版發行。個人的命運裹持在時代的浪潮中,抗日烽火正熾,張安汶一畢業就留校擔任飛行教官。

張安汶在國民黨軍隊的經歷,新中國成立後他諱莫如深,幾乎從不向人提及。畢業於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第23期、後去臺灣的湖北黃陂籍的羅化平(1925—1990),曾率領國民黨空軍雷虎小組創9機編隊特技飛行表演,1989年以臺灣國民黨軍中將軍銜退役,其在回憶文章中"啟蒙老師"一節寫道:我第一次上飛機,生平第一次穿飛行衣,一身難受,頭上罩一頂皮飛行帽,帽子上方掛著兩隻又厚又重的眼鏡,開機以後,風很大,拉下眼鏡密密實實緊緊地框在眼鏡上,世界完全不一樣了!只知道教官(張安汶)坐在前座,我坐在後座,兩人中間隔著一個巨大的儀表板,周圍是模模糊糊一些爛七八糟的飛機翅膀、支架等等。四條保險帶緊緊地捆住身子,除了手腳,別的部位動也不能動,感覺幾乎透不過氣來!螺旋槳轉動和發動機的聲音鋪天蓋地!教官說什麼一個字都聽不見!而且原先在地面上叮嚀的話,全忘得乾乾淨淨……不知怎麼弄的,飛機已經離開地面,升空了,我卻迷迷糊糊不知道情況,傻傻地坐在後座。正胡思亂想,突然發現在我腳底下、方向盤的踏板旁,前座教官正慢慢地塞過來一張小條子,上面寫著一行字:“緊扣保險帶!”抬頭一望,在反射鏡中,教官神情肅穆,正望著我!我趕緊低下頭,摸了摸保險帶,看是否已經扣緊,然後正襟危坐,表示“我好了!”這時萬萬想不到偌大的飛機,忽然肚皮朝上,翻過身來!更沒料到,屁股懸空離開了座椅,手足無措;更可怕的是腳朝上頭朝下,倒掛在天雲裡!狂風怒吼,聽見自己拼命喊“救命”,似乎也失去了理智在罵人!下意識揮舞雙手,想要抓住個什麼東西才好!還好!抓住了駕駛杆,聽見有人——當然是教官,也在叫喊!一向沉默寡言的教官突然發起瘋來,大吼大叫,滿嘴髒話!要和學生拼死爭奪駕駛杆……甭搶啦,飛機已經翻過來啦,恢復平飛啦。降落地面爬出座艙,爬下翅膀,一身發抖。教官臉色發青,今天不講評,不說話,後來也不談話……人家說教官是空軍中少見的人才,學識淵博,著作等身。許多年後,我偶然讀過一本《戰鬥機編隊戰鬥術》,發現是少尉飛行員張安汶譯著,後來又找到他幾本譯著。

開國大典“領頭雁”邢海帆和他的戰友張安汶

1943年6月在印度拉合爾機場,邢海帆(左二),張安汶(左四)

中國空軍在抗戰初期不畏強敵,逆境苦戰,在最艱難的時候蘇聯雪中送貨,開始向中國提供經濟貸款和軍事援助,並支援飛機、派遣軍事專家和援華航空隊參加中國抗戰。張安汶在空軍軍官學校,既要教飛行技能,同時要接收蘇聯的飛機,並對駐地開展防空警戒。後來,他在一次接收蘇聯飛機時不慎摔傷腰部,扼腕嘆息,很長時間不能升空。

蘇聯志願航空隊撤離後,中國空軍面對日空軍囂張氣焰,幾乎無力抗爭,急需國際援助。早在1937年7月初,應國民黨政府邀請,美軍上尉退役飛行教官克萊爾·李·陳納德抵達中國考察空軍,並擔任顧問,在昆明市郊組建航校,以美軍標準訓練中國空軍。1941年4月,陳納德以“中央飛機制造公司(CAMCO)”的名義,招募200多名飛行員和地勤人員,組建“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中國政府為美國志願隊提供100架從美國購買的P-40式C型戰鬥機。該機型優點是堅固、火力強、俯衝性能好、維修方便,缺點是爬升能力差,不夠靈活。美國飛行員很喜歡這種飛機,他們在機首上畫一齜牙咧嘴的虎鯊,讓人過目不忘。中國內陸老百姓未見過鯊魚,認為是飛虎,給這支隊伍取名“飛虎隊”。陳納德根據多年的研究和敵我飛機性能的比較,制定一套游擊戰法:交鋒前,我方利用速度優勢飛到日機上面,然後開足馬力迅猛俯衝,猛烈開火,然後溜走。安全飛離後,掉頭,重新升高,再俯衝,開火……這種打法,讓美國飛行員在對日作戰中獲得重大勝利。

1942年7月,美國將在華美國志願航空隊納入美國陸軍正規編制,改編為第10艦空隊第23戰鬥機大隊。1943年3月,第23戰鬥大隊擴編為第14航空隊。同年6月,中國政府接受陳納德的建議,在印度卡拉其、拉合爾建立作戰飛機訓練中心。中國空軍第1、第3、第5的三個大隊人員分兩批前往受訓。同年10月,以受訓的3個大隊為基礎,在桂林(後遷重慶白市驛)成立中美空軍混合團(中美空軍混合聯隊)。

1943年,張安汶在印度拉合爾中國空軍軍官學校印度分校擔任飛行教官兼分校主任辦公室(機要)秘書。此前,他先後在四川雙流空軍第4大隊、成都空軍總指揮部、重慶空軍航空委員會擔任參謀。“忍看朋輩成新鬼”,張安汶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戰友、學生一個個勇烈貫長虹,他多次激憤而請戰,無奈因為腰部受傷等諸多原因,被安排在指揮機關。1942年5月31日,日軍攻佔緬甸北部交通樞紐臘戌,企圖切斷中國與英美盟軍聯繫的中緬公路。張安汶空軍軍官學校的同窗好友閻雷駕轟炸機,突襲雲南保山以西日軍,戰機起飛時,一顆炸彈脫落爆炸,閻雷以身殉職,年僅24歲。1943年7月1日,張安汶的次子出生在老家四川江安縣東街一座叫“乃廬”的大宅院裡。喜訊傳來,張安汶給尚未曾謀面的次子取名:張邦雷。亂世安邦以雷霆之勢,以紀念戰友閻雷。

1943年上半年,中、美航空部隊在中國戰場上逐漸由防禦轉入反攻。就在這時,邢海帆從美國學成歸來,被分配到張安汶所在的印度拉合爾中國空軍軍官學校印度分校任教。同是四川人,鄉音親切。兩人飛行技術都很精湛,惺惺相惜,常在一起交流切磋飛行心得、戰術戰法,關係極為親密。在他鄉異國的原野上,夕陽裡,他倆漫步,暢談,歡笑,一起回味四川的麻辣家鄉味。

時任印度拉合爾中國空軍軍官學校印度分校主任的胡偉克(1910—1973),江西萍鄉人,父親是清末英國留學生,母親是英國人。胡偉克先後畢業於黃埔軍校第6期、筧橋中央航空學校第1期、國民黨國防大學第2期、英國皇家空軍研究院。抗戰期間,胡偉克和戰友並肩作戰,擊落一架日機,擊毀擊傷日機各一架,被譽為抗戰初期首戰擊落日機之空戰三傑之一,其他兩人先後犧牲,胡偉克倖存。曾擔任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武官、空軍總指揮部交通處副處長、空軍軍官學校(駐印度)主任、空軍官學校和空軍參謀學校教育長、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校長等職。胡偉克乃飛行員出身,且多次與敵廝殺,故對有真才實學、一心報國的張安汶和邢海帆極為看重,信賴有加。

邢海帆擔任教官不久,就積極要求參戰。一年後,調入中美航空混合團第3大隊第28中隊任分隊長。他多次去印度接收新購進的美式新型戰鬥機P-40N和P-51,並駕駛這些飛機飛越“駝峰”航線回國。在抗日戰爭期間,其參加過幾十次戰鬥,先後駕機擊毀日軍20多個火車頭,炸燬多艘敵艦,擊落擊傷敵機8架。

由王叔銘(中美空軍混合聯隊參謀長)親自出面調動張安汶進入中美空軍混合團,在司令部情報科學習美國戰鬥情報業務,擬建立加強中國空軍戰鬥情報系統。抗戰期間,中國空軍情報機構在蒐集日軍航空情報方面戰績輝煌。有美國飛行員說:“這種情報價值太大了。陳納德知道日軍飛機朝哪個方向飛,也明瞭它們的目的所在。因而,能夠以他貧弱的兵力和日軍周旋個不完。”

02

1948年3月的一天深夜,春寒料峭,萬籟俱寂。張安汶突然隻身急匆匆地來到邢海帆住處,簡單幾句閒談。臨走,張安汶有意無意地說:“學校將遷往臺灣,遷臺前要對所有人員進行政治審查,清理……”說完,意味深長地看了邢海帆一眼。這可是張安汶剛剛收看到的絕密電文呀。

“安汶兄,我們一起……”“別說了!他日相逢槍口抬高三分!”“安汶兄,你這是何苦呢?”張安汶掩門而去,背影消失在黑沉沉的夜色中。

邢海帆立即將這一重要情況報告中共地下組織。抗戰勝利後,邢海帆因不願意打內戰,被調入筧橋航校擔任飛行教官。在那裡,他秘密與中共地下組織接觸,1947年9月在杭州中共一個秘密聯絡點加入中國共產黨。國民黨空軍政治部門已覺察到邢海帆的反常舉動,從截獲他給未婚妻的多封信件來看,內容多為反對打內戰的“牢騷話”。政治部門報告時任筧橋航校教育長的胡偉克,說邢海帆有“赤化”之嫌。胡偉克與張安汶皆為筧橋航校“五人核心小組”成員(組長為胡偉克),負責全校官兵思想動態。政治部門和胡偉克均向張安汶瞭解邢海帆的情況,張安汶信誓旦旦地說,他願以全家性命擔保,邢海帆絕對沒問題!胡偉克遂未再提此事,反而任命邢海帆為教育處的副官,負責學校的訓練計劃,後又讓他兼任教育室主任,負責模擬教學。這均因為邢海帆是胡偉克的老部下,胡偉克對他的技術能力和人品的瞭解。

開國大典“領頭雁”邢海帆和他的戰友張安汶

飛行服背後的“血符”

邢海帆原計劃仿效劉善本駕機直飛解放區。1946年6月,劉善本機組駕機起義,飛抵延安,當年在國民黨空軍隊伍中如引發一場強烈“地震”。邢海帆負責調度胡偉克的3架專機,弄到飛機很容易。但如此莽撞飛過去,很可能被解放軍的防空高射炮打下。經與組織反覆商議,1948年6月,邢海帆以孩子生病為由,請假到上海,在中共地下黨員的周密安排下,邢海帆與妻兒、弟弟一起,從上海坐船到天津,轉北平,輾轉到達解放區滄州青縣。

邢海帆起義後,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與殷切勉勵,很快融入如火如荼的戰鬥生活。最初,被安排在東北公主嶺機場負責P-51的訓練任務;1949年8月,人民解放軍第一支飛行中隊在北平南苑機場正式成立,隊長徐兆文因飛機故障,跳傘負傷,邢海帆代理隊長,擔負開國大典飛行領隊重大任務。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戰火蔓延到鴨綠江邊,時任飛行副團長的邢海帆奉命率部參加保家衛國戰爭,他駕駛米格15型戰機與美軍F-80型戰鬥70餘次,擊落擊傷美軍飛機各一架,榮立二等功。上世紀50年代末,邢海帆被調入人民解放軍空軍學院任教,為新中國培養更多優秀飛行員,兢兢業業,盡職盡責。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戎馬倥傯,邢海帆時刻打聽關注張安汶的消息。那種並肩戰鬥,在危急關頭結下的情意,濃稠如血。邢海帆後來雖然職務不高,但步履從容,一生平順。相比較張安汶卻經歷坎坷,命運多舛。

1948年11月6日,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以摧枯拉朽之勢發起淮海戰役, 第一階段人民解放軍將黃百韜兵團圍困於碾莊圩地區。戰前,張安汶被派往國民黨空軍駐徐州28中隊擔任上尉副中隊長(即將晉升少校)。胡偉克幾次想調他到“相對安全”的空軍學校,張安汶均婉言謝絕。此時,他仍執迷不悟,把自己捆綁在國民黨軍的戰車上,轟隆向前,命如螻蟻。1948年11月,人民解放軍展開對碾莊圩的總攻,蔣介石焦急萬分,先後派空軍給黃伯韜空投3封親筆信,為其打氣。11日,張安汶率3架飛機給黃百韜兵團送電臺,他所駕駛的那一架由於做超低空偵察被解放軍擊落。時任國民黨軍7兵團司令部機要秘書李世傑回憶:“上午十時許,有一架飛機被擊中起火,乘傘降落者是一位少校,他是來給第七兵團送對空電臺的。”張安汶遂在黃百韜兵團司令部擔任陸空聯絡指揮員。20日,黃百韜兵團被全殲,張安汶解放入伍。

張安汶因為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先後在華東軍區航空處、華東空軍教導總隊工作。1951年,華東軍區空軍教導總隊黨委在張安汶的個人鑑定及級別意見中寫道:一、思想作風正派,能犧牲個人利益,服從組織,遵守紀律,堅決執行命令,工作一貫積極負責,克服困難精神好,學習努力自我改造好,能團結教育群眾,有批評與自我批評精神,主見較強,有個人英雄主義偏向,但不明顯暴露;二、工作能力強,現職勝任,能熟悉業務、掌握技術完成任務,總結經驗。工作中有創造與鑽研精神,並能經常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能瞭解情況執行政策,處理問題尚正確。 德才均優,資淺可以提為正連。華東空軍教導總隊經過綜合考察,最後將其定為副連級。

根據張安汶的德才表現,他很快被調入軍事學院空軍系擔任殲擊機戰術教員。軍事學院時任院長劉伯承,話劇《虎踞鐘山》反映的正是這段歷史,一個個神情木訥、謹小慎微的手下敗將給春風得意、趾高氣揚的勝利者上課,那情景意味深長。

開國大典“領頭雁”邢海帆和他的戰友張安汶

張安汶攝於原南京軍事學院空軍系

張安汶在人民軍隊的8年裡恪盡職守,任勞任怨。軍事學院政治部在1954年給予其二等獎的材料中寫道:一、編寫教材——殲擊飛機的空中戰鬥,從1954年4月開始到同年6月脫稿,現已基本完成,據首席顧問反映,以及教授會的同志反映,此教材編得尚好,同時在編寫的態度上也能虛心的接受同志們的意見,對大量的修正要求做得還較徹底。現在正著手編寫防空殲擊飛機師的想定作業。此外,還參加了團戰術的課題討論與想定作業,以及今年春季的團首長司令部演習文件的編寫和實施;二、工作態度---對教學任務是積極的,雖然是國民黨舊人員,但沒有一般舊人員所表現出來的壞習氣,對學術問題鑽研態度尚好,在各種教材試教或研究過程都能積極發言,並且還都是一些經過鑽研的意見,在學術問題上的相互幫助也是很好的。參加一般活動是積極的,對生活要求尚能克己,平時自己和家庭生活各方面還是樸素的,沒有向組織上提過其它要求和不滿意見;三、尚存在的問題——在政治上應更深刻的認識國民黨統治時各方面的反動本質及其對自已的影響,對某些人和事的認識與看法還不能充分發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精神,有時雖欲表示自己的認識,但總還不是那麼直接了當,這一缺點在整風學習後有改進,尚須繼續努力。尚存在有某種程度上的自滿情緒,主要表現在對於自已在學問的認識上過分的自信力,因此當自已的意見被否定時,在當時是有情緒波動和有不易被接受現象的表現。這份材料從側面描繪出一個專業素養高、謹言慎行國民黨舊人員的生動形象。

張安汶於1956年從南京軍事學院復員,上級擬將其全家遣返原籍。邢海帆和張安汶原來的空軍領導聞訊,上下奔走,據理力爭。邢海帆更是拍著胸脯擔保:張安汶的情況證據確鑿,絕對沒有隱瞞,沒有問題!當時,張安汶情緒十分低落,邢海帆和有關空軍領導登門看望,見張安汶手上生滿凍瘡,立即遞過自己的飛行手套。張安汶後來被安排在南京市第八中學(田家炳中學)擔任物理教師,直至離休。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各種政治運動中,張安汶作為一位國民黨軍隊人員倍受衝擊。直至1979年4月,中共南京市鼓樓區委審幹複查辦公室做出報告:“我們認為張安汶的問題,早已向組織交待,參加國民黨丙戊聯誼會以及在杭州筧橋航空學校任學生隊長問題已取得旁證,其它情況經多次審查,未發現新問題,可相信本人交待”,並且還在審查意見中特別表明:邢海帆和江浩然都證明,在與張安汶的"策反"接觸過程中,未發現張安汶有出賣、告密情節,地下黨組織也未遭受破壞。在他去世多年後,其子張邦雷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他的檔案,一份份密密麻麻、極盡詳細地“交待”,厚達七八公分,佔據檔案材料的三分之二還多。

03

南京紫金山北麓,蒼山含翠,林木繁茂,環境幽靜,古樸肅穆,氣魄雄偉的航空烈士墓依山就勢,彷彿在深情地注視與向人們無言地述說。

這裡長眠著一批在上世紀抗日戰爭中壯烈犧牲的中國、美國和前蘇聯空軍飛行員。公墓是國民政府於1932年8月興建,最初安葬在這裡的有“一·二八”淞滬抗戰中殉國的黃毓全、吳明輝等飛行員。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有不少為國捐軀的空軍飛行員安葬在這裡。1946年至1948年,散落在杭州、廣州、昆明、重慶等地的烈士遺骸陸續遷葬此處。公墓建成後曾兩次被毀。第一次毀於日機轟炸及南京淪陷期間,公墓許多建築被拆毀,近乎廢墟;第二次毀於“文革”時期,公墓同全國許多具有紀念意義的建築一樣,慘遭浩劫,除了牌坊得以倖存,其他地面建築連同墓塋均遭搗毀。

一抔殘土今非昨,千載英魂死亦生。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大地回春。張安汶和邢海帆看到殘垣斷瓦、滿目荒蕪的航空烈士公墓,心裡幾近泣血,兩人信函頻繁,商議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把公墓修繕起來,讓曾經生死與共的戰友有一個靈魂棲息地。其他組織和個人關心這件事,也許出於政治教育、統戰工作、精神道義、社會責任等諸多原因,但他倆無私無怨、不辭勞苦地奔走呼號絕對是發自心底的情感。他們覺得如果不做好這件事,他倆無面與昔日的戰友在九泉相見。

1985年12月的一天,滴水成冰,寒風凜冽。邢海帆和張安汶來到原南京軍區空軍大院,與軍區空軍相關部門商討抗日航空烈士公墓修復事宜。那年8月14日,江蘇省暨南京市社會各界代表、部分烈士的遺屬以及蘇聯駐華大使館高武官、美國駐華大使館武官和受美國空軍參謀長的委託前來南京的美國空軍少將利斯,匯聚在牌坊前舉行了抗日勝利40週年紀念活動。隨後,又來到墓地進行憑弔和祭掃,並獻了花圈。當時,為迎接和舉辦這次活動,公墓已開始修復工程。公墓坐落南京,是我國唯一的抗日航空烈士墓。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深入,這裡必將為世界矚目,加上邢海帆曾任原南京軍區空軍司令部飛行技術檢查主任這層關係。他老哥倆思忖,修建航空先驅公墓,南京軍區空軍應該有所行動。邢海帆懇切地說:“希望部隊能支持地方將抗日航空烈士公墓和烈士紀念碑修建起來,讓那些為民族、為國家血染長空的烈士有一個安息之所。”邢海帆和張安汶的一片誠心得到原南京軍區空軍首長的肯定,後來派出一個連的兵力,參與公墓的修復。

1986年清明,南京市各界在航空烈士公墓舉行盛大的清明祭掃活動。邢海帆、張安汶作為抗戰親歷者參加了這次活動。白天的活動結束後,邢海帆、張安汶倡議利用這一難得的機會,晚上將來自全國各地當年參加過抗戰的戰友、烈士親屬代表召集在一起開個座談會,聽聽大家對下一步建立航空烈士紀念碑的意見和建議。在會上,邢海帆說:“抗日航空烈士公墓不僅安葬有中國飛行員的遺骨,而且有前蘇聯、美國援華飛行員的遺骨。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他們義無反顧來到中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我們要永遠緬懷這些先烈!”“現在公墓內立碑的只有170多位烈士,這僅僅是抗戰期間犧牲的航空烈士的極少部分,現在我們要著手收集這些中外烈士的名單和資料,可以採取巴黎公社墓牆那樣,在墓牆上刻上所有烈士的英名,以志永久紀念。”邢海帆和張安汶的倡議得到與會者的熱烈響應。

開國大典“領頭雁”邢海帆和他的戰友張安汶

1986年清明邢海帆(左二)、張安汶((左一)與原南京軍區司令部領導一起拜謁南京航空烈士紀念館

會後,邢海帆、張安汶迅速行動起來,廣泛聯繫國內外健在的戰友、以及戰友的遺屬,不放過每一個線索,每一條資料,只要有一點“蛛絲馬跡”就探尋而去,用心靈吹響“集結號”,呼喚昔日戰友的英靈在此集合。截至1995年8月,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落成,30塊高3米的黑色花崗岩附碑,上面用中、俄、英3種文字,鐫刻自淞滬抗戰至1945年9月間犧牲的3305名中外航空烈士的英名以及他們的生平業績。這無不凝結著邢海帆、張安汶的殷殷心血與無限哀思。

1990年清明,邢海帆率團來南京與張安汶匯合,一起祭掃航空英烈。從1986年清明開始,邢海帆和張安汶每年都要組織祭掃活動。這次,他們特地向江蘇省政協、南京市政協,以及省市統戰部部門,進行專題彙報和建議: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公墓內建設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在這期間,邢海帆利用他擔任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航空聯誼會會長這一身份,多次個人或聯名向北京市、全國政協呈交相關提案。

還有當時北京、昆明、桂林、廣東、四川等地已成立航空聯誼會,而南京則沒有。此前有關公墓的修葺,烈士紀念碑申報,美國“駝峰”飛行協會、蘇聯航空協會的老戰士代表團來寧參觀、掃墓等諸多工作都是由北京航聯會牽頭,其他航聯會和原南京軍區空軍、南京政協一起協辦。邢海帆和張安汶迫切地感到南京這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務必儘快成立航空聯誼會。

199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統戰部批准在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內建設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

1992年5月8日,南京航空聯誼會終於成立。時任南京市政協主席張曄擔任聯誼會會長,張安汶擔任常務副會長。張安汶以航空聯誼的名義向海內外開展宣傳活動,發動捐款捐物,以修建抗日航空紀念碑,得到社會各界踴躍支持,僅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第15期學員、張安汶的學生方守義就捐款500萬元。

開國大典“領頭雁”邢海帆和他的戰友張安汶

張安汶夫婦

1995年9月3日,在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週年之際,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落成。由張愛萍上將題寫碑名。

今天,斯人已逝,風範長存,邢海帆、張安汶和他們曾經並肩戰鬥的戰友已在另一個世界相聚。英雄雖死永不沒,凜凜在天為明神。人歸里社黃雲暮,只有蟬鳴伴英魂。

作者簡介:劉躍清,中國作協會員,南京市簽約作家,曾任原南京軍區政治部文藝創作室專業作家。現任職江蘇省政協文化文史委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