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遇上双十一又会怎么样?

唐朝遇上双十一又会怎么样?

大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当时,周边的诸多国家都与唐朝有外交关系,并且大都对大唐朝贡。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它们向大唐朝贡的真正原因是为发展经济贸易。

唐朝遇上双十一又会怎么样?

朝贡,看上去是附属国的进贡,在政治上主仆分明,但是现在研究表明,朝贡与其说是政治关系,不如说是经济关系,所以学术界又称之为“朝贡贸易”。

唐朝对于这种朝贡贸易,有独特的语言描述。对于朝贡一方,唐朝称之为“献方物”,名马、战象、狮子等,都是具体的“方物”。唐朝有专门的规定,如何接收处置,都有明确的程序和办法。如果方物是药物、食物,一进入唐朝边境,边境的州县就要验收、打包、封印,然后交给使者,同时上报鸿胪寺(当时的外交部门)。

唐朝遇上双十一又会怎么样?

鸿胪寺检验无误,通知少府监和市场管理部门,派专门官员检验贡品并且确定价值,然后奏报并送往朝廷,是否引见、宴会等皆听从朝廷指示,所以才会有现代岗捡监督。使者归国(称作“还蕃”),一定要赏赐(“赐各有差”),地点是朝堂之上,典客署的官员负责引导使者领取,并教会使者拜谢礼节等。为什么“赐各有差”呢?

之前对朝贡品的定价,在最后的赏赐环节发挥因果作用,皇帝的赏赐是有依据的,即根据进贡方物的价值决定赏赐的多寡。虽然没有使用交易之名,而本质上就是交易。

唐朝遇上双十一又会怎么样?

唐朝皇帝对外交使节的赐物,并非百物皆有,通常只是纺织品,这就是“赐物”的真正含义。不过,赐物分内外,如果是朝臣,赐物“十段”的具体内容是绢三匹(四丈为一匹)、布三端(五丈为一端)、绵四屯(六两为一屯);如果是“赐蕃客锦綵”,则“十段”为锦一张、绫二匹、缦三匹、绵四屯。

看来为蕃客准备的赐物更加丰富多彩。唐朝与边境之外的居民有互市,但有些物品不许用来互市。

唐朝遇上双十一又会怎么样?

唐朝的《关市令》规定:“锦、绫、罗、縠、绣、织成、紬、丝绢、丝布、牦牛尾、真珠、金、银、铁,并不得与诸蕃互市及将入蕃”。同是锦绫等丝织品,皇帝的赐物中有,但却不许互市交易,或许是想体现浩荡皇恩的独特性。

唐朝遇上双十一又会怎么样?

朝贡贸易本质上是贸易,但毕竟打上了深刻的政治印记,所以受到政治的影响不可避免。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回鹘曾经援助唐朝平乱,作为回报,唐朝除加大赏赐外,还规定以丝绢购买回鹘马,每年最高额为10万匹,每匹马换绢40匹,这为唐后期的双方关系带来了长期的问题。回鹘利用互市关系,输送大量的马匹给唐朝,以换取唐朝的绢帛,为唐朝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为唐朝带来了日后的繁华似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