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習慣性撒謊是怎麼回事?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來源:家學寶(ID:jxb579)

最新四川一派出所接到一名11歲男孩報警稱,自己在家遭遇蒙面男子入室搶劫,被搶走100元,自己也被打暈。但民警在現場發現大量疑點,懷疑男孩報假警。最後揭開謎底,讓大家哭笑不得。原來是因為他自己踢壞了電視,害怕被父母批評,才報的假警。

孩子習慣性撒謊是怎麼回事?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看了這則新聞,小編聯想到之前有一檔很火的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節目組為了測試孩子在獨自一人時能否經受考驗,會不會給陌生人開門,而設置了一個測試環節。

何潔3歲的兒子七寶,參加了這個測試環節。

孩子習慣性撒謊是怎麼回事?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在離開房子之前,何潔對七寶說了很多次“會有壞蛋進來,不可以給陌生人開門哦”。

接受採訪時她還說:“不會,他不會開門。”

但是,七寶還是給“送禮物的姐姐”開了門,結果小姐姐拿走了他的很多東西,七寶試圖阻止可是失敗了,這時候他才開始覺得情況不對了,開始急得大哭。

孩子習慣性撒謊是怎麼回事?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當何潔回到房間,問七寶:“你讓他進房間了嗎?”

七寶心虛地否認了。

這也就是媒體稱“七寶撒謊”的原因。

孩子習慣性撒謊是怎麼回事?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此時,何潔的處理其實是ok的,

她抱住七寶說:

“說實話,媽媽不會罵你的。”

孩子習慣性撒謊是怎麼回事?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然後七寶告訴媽媽,

“下次我不會了。”(指開門)

孩子習慣性撒謊是怎麼回事?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這本身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過程,

不僅有安全教育,還有關於撒謊的教育

何潔自己也說:

“他說謊的原因,是他知道自己做錯了。”

其實這個過程非常常見

也沒有什麼好diss的


但是因為很多媒體趁機開始寫七寶“習慣性撒謊”,導致何潔憤怒地發了微博,稱幾家媒體為“良心被狗吃了嗎!垃圾東西”,才引發了大眾的關注。

孩子習慣性撒謊是怎麼回事?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何潔的性格一直都是較為剛烈的,在婚姻事情上的磨難,更讓她極其重視孩子的親暱感和安全感。看到這種情況,一個母親的憤怒完全可以理解。

可以說,那些噴七寶的媒體完全不瞭解孩子!

孩子為什麼會撒謊?

其實孩子的撒謊應該分年齡看待

2-3歲和3-12歲孩子撒謊所反映的問題不同

孩子撒謊了,爸媽該怎麼辦?

不同的年齡我們應該分別對待


01

孩子的心理特點


小學階段的孩子與學前期的說謊有區別

此時的說謊與誠實有關

從發展的角度來說,孩子懂得說謊、會說謊意味著孩子心理理論能力(對他人想法和意圖理解的能力)獲得較大的提升。因為說謊的前提是孩子需要能理解背後的意圖,把握對方的心理狀態(意圖、觀點等)。2-3歲孩子已經會說謊。

但小學前孩子的說謊往往與小學後說謊有區別。

由於學前的孩子不能正確區分自己想象的內容和真實發生的事實,他們的謊言帶有濃烈的幻想色彩,與誠實無關。

一般來說,6歲及以上的孩子說謊的能力也有質的提升,他們懂得包裝自己的謊言、試圖隱瞞自己的真實目的,通過其他事情來提高謊言的可信度。例如,孩子為了拿到零花錢,騙父母說學校又要收費了。

研究顯示,小學生的說謊行為隨年齡的增長呈下降的趨勢。調查顯示6-8歲孩子的說謊行為較為普遍。7歲以後,孩子的說謊行為變得穩定7歲仍然經常性撒謊的孩子,以後撒謊的頻率也高於其他孩子。而且,小學時期的撒謊行為與以後的盜竊、犯罪有關。有研究發現成年後違法犯罪者,往往始於兒童期的不良行為,包括說謊。因此,家長需要引起注意。

10歲以下的孩子
不太能區分有意和無意說謊

6歲以下的孩子將所有與事實不符的言語都視為說謊,包括錯誤的猜測、開玩笑等。6-10歲之間,孩子認為說謊是錯誤的行為,不能區分有意和無意說謊。家長有時的“小謊言”可能會被孩子認為是一種故意的行為,是很難被原諒的。例如,為了讓孩子多學習一天(到補習班上課),家長欺騙孩子有工作而不帶孩子去遊樂場,沒有兌現承諾。當孩子發現家長撒謊以後會覺得很傷心、難過。10-11歲,孩子認為只有有意圖的、有目的的才是說謊,而善意的謊言有時是有必要的

進入小學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集體主義觀念越來越強烈,孩子越來越認可善意的謊言。

孩子習慣性撒謊是怎麼回事?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謊言的類型根據說謊的動機,謊言可以分為白謊和黑謊。

白謊:指為了避免對他人造成傷害、為他人著想而撤謊,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善意的謊言。

黑謊:指為了向別人掩蓋自身錯誤或者避免受到懲罰而撒謊。

不適當的獎勵和懲罰都會
增加孩子說謊的可能性

很多時候,孩子說謊是為了趨利避害。當孩子明白做錯事會受到懲罰時,會產生一種恐懼,潛意識想逃避懲罰,於是他們可能會選擇撒謊。

已有研究表明孩子在犯錯時,過分的追問會增加孩子說謊的概率

例如,媽媽拿著一個大蘋果和一個小蘋果讓兄弟倆選擇吃哪一個。嘴饞的弟弟開心地說:“我要最大的。”媽媽面露不悅,責備地說:“好孩子不要老想著自己,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哥哥聽到後“機靈”地說:“媽媽,我要最小的那個蘋果,大的讓給弟弟吃。”媽媽聽了很高興,表揚哥哥懂事並把大蘋果獎勵給了哥哥。

這種無意識的懲罰誠實、獎勵說謊的行為會使孩子為了獲得獎勵而不斷地選擇說謊

孩子習慣性撒謊是怎麼回事?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小學生渴望得到尊重和表揚,也越來越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尤其是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評價。於是,為了滿足自己受到尊重的心理,孩子會說謊,誇大自己的經歷和能力。例如,為了獲得同學的羨慕,孩子撒謊說自已暑假曾在美國待了兩週,很好玩。

那麼在清楚了不同年齡段孩子撒謊的背後原因,作為家長又該如何應對呢?


02

家長攻略

1.關注孩子的說謊行為,分析撒謊背後的原因

留意孩子的說謊行為。在小學階段,若孩子有說謊的習慣,以後也更容易撒謊。因此,每次孩子說謊的時候,家長都應該指出來,並更正孩子

關注撒謊背後的原因,而不僅僅是撒謊行為本身。當發現孩子撒謊的時候,家長需要準確地瞭解撒謊背後的原因,不將自己“假想”的內容強加在孩子身上。當家長與孩子一起解決相關問題後,能讓孩子明白直面問題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例如,最近孩子多次以學校要交費為由拿了很多錢。媽媽納悶了,詢問老師後才發現孩子撒謊了。媽媽很生氣,把孩子責罵了一頓。孩子哭著說:“媽媽,我只是想買那套小百科的書。”媽媽摸了摸孩子的頭,說:“現在說實話,很好,以後都要誠實。以後有什麼想買的要告訴媽媽,我們一塊來討論怎樣才能買那套書。”只有瞭解孩子說謊背後的原因,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孩子習慣性撒謊是怎麼回事?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2.為孩子樹立誠實的榜樣

在孩子面前不說謊、說實話。父母的言行會讓孩子明白到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這不但能避免孩子受到其他不良信息的影響,同時也能堅定孩子保持誠實的價值觀。例如,無論老師在學校如何跟孩子強調誠實的重要性,一旦孩子發現父母也會說謊,那麼就會讓孩子迷糊,認為其實說謊是可以被接受的。

讓孩子閱讀一些有關誠實的故事和實例,誘發孩子對撒謊的罪惡感、對誠實的嚮往。形象生動、寓意深刻、真實的故事更容易引起孩子的思考。家長不妨在孩子的閱讀材料中增加一些相關內容。

3.針對不同的撒謊現象,進行區分對待

如果孩子不能區分幻想、聽來的信息和事實(幻想型謊言),尤其是低年級孩子,家長不應斥責孩子,而應該跟孩子一起分析這樣為什麼不對。

例如,一年級的孩子跟爸爸看完一部講述美國旅遊時的風景和感受的節目,然後告訴同學,自己去過美國。其實,孩子並不是有意撒謊。此時,家長可以跟孩子說:“你看過那個節目,美國很漂亮。你是不是很想去?我們雖然沒去過,但是我們也可以通過查資料瞭解很多跟美國相關的信息。我們也可以跟其他同學介紹。但我們還沒去過美國,所以不能說我們已經去過了。我們都要誠實。明白了嗎?

孩子習慣性撒謊是怎麼回事?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如果孩子是為了避免給他人造成傷害、考慮到他人的感受而撒謊,家長可以跟孩子討論說謊的理由,談談善意的謊言與一般謊言的區別,以免孩子對誠實的含義產生疑感。

例如,孩子收到自已不喜歡的生日禮物時,對送贈者表示自己很喜歡這份禮物。有時候善意的謊言是允許的,但需要把握標準。

如果孩子是為了掩飾自己的錯誤、躲避懲罰而撒謊(黑謊),家長就一定要嚴肅對待。家長可以與孩子交流,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孩子因為想玩遊戲而撒謊說作業已做完。媽媽可以跟孩子說“媽媽也知道你很想玩遊戲,但是作業是一定要做的”,慢慢引導孩子先完成大部分作業,然後休息一段時間玩遊戲,再繼續寫作業。

4.正確地使用獎勵和懲罰,避免增加孩子的說謊行為

切勿獎勵孩子的撒謊行為否則會增加孩子撒謊的頻率。當發現孩子撒謊的時候,一定要明確地指出來,並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

例如,爸爸為了不聽電話,讓孩子在電話中告訴對方自己不在家。當孩子撒謊任務完成後,爸爸就誇孩子聰明。這種不恰當的表揚,會使孩子認為撒謊是正確的。

在獎勵孩子時,多使用精神獎勵,減少獎勵對孩子說謊的誘惑性。研究發現,與精神獎勵相比,物質獎勵對孩子撒謊的誘惑性更大。當孩子表現良好時,不妨多表揚孩子,多以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作為獎勵。

例如,給孩子買夢寐以求的圖書、允許孩子多看半個小時的動畫片、增加孩子做自己感興趣事情的時間。

孩子習慣性撒謊是怎麼回事?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當孩子犯錯時,鼓勵孩子誠實、說實話,堅持“坦白從寬、拒絕從嚴”的原則。在懲罰孩子時,避免使用太重的懲罰,多使用討論和引導,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麼錯。當孩子說實話後,一定要給予肯定。切勿在聽完實話後,馬上責備孩子,將對說實話行為的獎勵與實際錯誤行為的懲罰分開。

誠實是人類社會一貫倡導的道德原則,也是最基本的道德規範之一。所以在面對孩子撒謊的問題上,父母要多瞭解其背後的原因,再做出正確的做法才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孩子的成長才是有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