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傳承千年的家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節選《諸葛亮集》中的《誡子書》


諸葛亮《誡子書》/一封傳承千年的家書

諸葛亮給兒子的家書《誡子書》

這是三國政治家諸葛亮寫給八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這封信寫於234年。

從家書裡我們也看到了諸葛亮的一生,看到了一個父親對自己孩子的殷切期望,希望自己孩子可以成才,可以報效國家。

雖然已經有1700多年,但是歷代以來被學子們當作自己立志修身的名篇。

靜以修身,寧靜致遠。在這篇誡子書裡多次提到“靜”,可見修身,學習都要靜下心來,用心,專心。

想要增長知識,有才幹,必須要學習,但是學習要有遠大的志向才會學好。這些的實現都需要靜心,學習要專注,靜氣凝神。

諸葛亮知識淵博,一生為了蜀國鞠躬盡瘁,對孩子也寄予厚望,希望他成才,這也是這封家書的意義。

其實好的家書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家族的訓誡,成為了可以傳承的家訓,意義深遠。

好的家訓也是一種家庭文化,對孩子的教育意義深遠,可以幫助孩子立志成才。

好的家訓可以成為傳承文化,甚至是國學經典。

好的家訓甚至可以影響國家,一個民族。


諸葛亮《誡子書》/一封傳承千年的家書

諸葛亮

好的家訓留給孩子的是一種訓誡,如同一顆種子,早晚會在孩子心裡發芽成長。

孩子來到世間,空白如同一張白紙。內容需要家裡人,特別是父母去幫助填寫,內容的好壞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孩子也是一顆成長中 的樹苗,需要灌溉,父母的教育如同養料,在不斷的滋養他,長大成才。

這個時候每個家庭的教育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

好的家訓是一種家庭文化,是對孩子的一種訓誡,加上父母的以身作則,那麼這種家庭文化如同一顆種子,早晚會在孩子心裡生根發芽。

曾國藩的孩子都非常優秀。大兒子曾紀澤是我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外交家,次子曾紀鴻是著名的數學家。

這些都和曾國藩的教育分不開。後人根據他的家書,家訓等史料整理成了《曾國藩家訓》。

家訓裡的內容都是代表著他對孩子教育的言行,以及自己修身、治國的日常。

曾國藩是直接教育他的孩子,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讀書寫字不可間斷,早晨要早起。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則入德之基也。

他講究讀書,做人,修身。

曾國藩的言傳身教對於曾氏家族的兒孫成才,以及家族的興旺發達都奠定了堅實基礎,值得今天的父母借鑑。

每個孩子都需要在父母澆灌下成長,好的家風教育是基礎。

諸葛亮《誡子書》/一封傳承千年的家書

顏氏家訓

好的家訓已經成為一種傳承文化,成為國學經典。

在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家訓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顏之推寫的《顏氏家訓》。

這是他記錄自己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及對子孫訓誡的一本書。

這本書內容豐富,已經成為了國學的一部分。也發揚了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

凡為文章,猶人乘騏驥,雖有逸氣,當以街勒制之,勿使流亂軌躅,放意填坑岸也。


學為文章,先謀親友,得其評裁,知可施行,然後出手,慎勿師心自任,取笑旁人也。

這是《顏氏家訓.文章篇》裡的內容,是關於寫作的。

是真正的把寫作當作了一件事來做,寫成文章後需要先經過自己親人閱讀後,沒有問題了才可以發出來。

我們常說寫文章要講究佈局,架構,講究內容和品質,要不斷修改,精進內容,看來從古至今就對文章寫作很講究的,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和推敲。

自古明王聖帝,猶須勤學,況凡庶乎!

覺得這一句說的非常在理,這是《顏氏家訓.勉學篇》裡的。

自古以來,賢王聖帝都勤奮學習,更何況我們這些平民百姓呢,更需要學習的。

學習需要持之以恆,講究靜心,講究勤快。

勤貴以專。

在諸葛亮的《誡子書》裡也說“非學無以廣才".

學習,從古流傳至今從來沒有停止過。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個人修養。

不管是《顏氏家訓》,還是後來的《曾國藩家訓》都把學習當做很重要的事情來做。

特別是《顏氏家訓》裡的內容已經被作為國學經典來學習。

而好的家訓,影響的不僅是一個家族,影響的是整個後世,甚至是一個民族。

這是一種訓誡,一種文化,一種風氣。

諸葛亮的《誡子書》裡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已經成為一種國家和民族的風氣。

影響著最廣大的人民,作為自己最基本的準則。

有時候做事情會很自然的想起來這些內容。

曾記得在朱子家訓裡說“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其實在今天只是被演變成了一種習慣。

大人會對自己孩子說要早起鍛鍊,對身體好,睡覺之前檢查家裡門是否關好,這些都是自然而然在做的事情。

有時候吃飯看到孩子浪費糧食,會不自覺的來一句“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朱子家訓》裡的話,已經不記得是從多大開始記住的,一直縈繞在腦海當中。

有時候家裡的乾糧壞了,要扔掉的當口,想想不行,還是留起來拿回老家餵狗狗吧。

這些事情雖然都是小事,但是勤儉已經成為了一個人的良好品德,一種習慣。

昨天因為一個節目重新讀到了諸葛亮這封家書,它是值得詠流傳的經典,對孩子,對自己都是值得永遠學習和借鑑的!

不管是家書也好,家訓也罷,只要是經典就有學習的意義。

記住經典,傳承經典,不只是一種簡單的傳承,更是對自身的一種修養,是一場高級的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