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還屬於中國的外蒙古能夠獨立,全是因為他!

外蒙古獨立(俄文:Внешняя Монголия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英文:Outer Mongolia independence),亦稱庫倫獨立,指從清宣統三年(1911年)12月29日博克多格根稱帝“獨立”, 到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5日中國國民政府正式承認外蒙古從中華民國獨立期間的一系列歷史事件。外蒙古與內蒙古在清代和民國初年同屬於中國的一部分,包括現在的蒙古國以及俄羅斯圖瓦共和國,根據“雅爾塔協定”的規定,中蘇條約談判中,中國確認了外蒙古獨立的現實。

清朝末期還屬於中國的外蒙古能夠獨立,全是因為他!

今日外蒙古大部分地區屬蒙古國,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而唐努烏梁海地區則先後被俄羅斯帝國和蘇聯控制,之後一部分被併入蘇俄(現俄羅斯聯邦),另外一部分則被併入蒙古國庫蘇古爾省。

1921年11月25日蒙古人民黨建立君主立憲蒙古,1924年11月26日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宣佈從中國獨立,當時的北洋政府並未承認。

外蒙事實獨立在北洋時期,而最後能夠名實合一,固然有國際壓力,但蔣公的個人意志佔了相當分量。1937年 蔣公即有支持外蒙獨立的表示,而從1945年到1953年,蔣公及其政府始終持支持和承認外蒙獨立立場(並不是在1949年就轉變)。1945年8月14日,國民政府與前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同意外蒙古根據公投結果獨立。次年,對獨立予以承認。

清朝末期還屬於中國的外蒙古能夠獨立,全是因為他!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

二戰後期,蘇德戰爭已經快要結束,德軍日薄西山,但是太平洋戰場上日軍仍然在負隅頑抗,美軍估算如果要徹底打倒日本要付出100萬傷亡的代價。所以在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向斯大林求援,希望蘇軍儘快把西線的兵力調到遠東,打擊日本關東軍,減輕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壓力。為了保密,這個作戰計劃沒有向中國透露。

斯大林收到羅斯福的提議後,基本同意,但是基於蘇聯的利益提出了幾點要求:1、外蒙古維持現狀(即實際獨立,中國當時還並不承認)2、東北鐵路的運營權,由中蘇共享3、租借旅順港(遠東最好的不凍港,太平洋出海口,比蘇聯的海參崴好多了)4、大連港設為自由港(即各國船隻都可以自由進出)

清朝末期還屬於中國的外蒙古能夠獨立,全是因為他!

美國作為中國盟國,按理說本來是不應該答應這些要求的,但是羅斯福一方面由於美軍壓力巨大,另一方面羅斯福本人的身體健康在雅爾塔會議期間出現了嚴重問題(會議結束之後沒多久就去世了),急於回美國治療,所以只好答應了。事後美國想反悔,來不及了。

蔣介石輾轉得知這個消息後當然不同意,但是蘇聯手裡有幾張牌,如果蔣不同意,那麼:1、蘇聯將持續援助中共2、蘇聯很可能賴在東北不走3、蘇聯還會在新疆搞事4、當時國軍抗戰連連失利,美國開始懷疑蔣和KMT的能力,如果蘇軍不支援,民國政府的地位會很危險。所以當時儘管民國政府據理力爭,本來負責去簽約的宋子文也拒絕簽字辭職,但是最終還是根本無牌可打,被迫接受了蘇聯的要求,由公投來決定外蒙古是否獨立。

清朝末期還屬於中國的外蒙古能夠獨立,全是因為他!


1949年之後,新中國政府也曾經爭取收回外蒙古,遭到蘇聯拒絕。最終經過幾次談判,大陸最終爭取到的是收回了旅順,但前提是接受外蒙古的地位,基本上可以說是用外蒙古換回了旅順。

1953年,臺灣當局在聯合國以蘇聯違反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並同中國共產黨合作為由引發“控蘇案”,從此不再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

1961年10月2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630號決議案,當時佔據中國席位的臺灣當局棄權,蒙古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

最終,外蒙古完全實現了獨立,蔣公的立場對他的獨立起到很大影響,也許當時有一些難以言表的苦衷,但最終以成為了事實,也是沒有辦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