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神也是人,只是神做到了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成了神

其實神也是人,只是神做到了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成了神

迷茫是年輕人的常事。

我在身邊看到了這個時代年輕人的迷茫。我從書裡看到了過去很多時代年輕人的迷茫。

身邊的朋友對我說,看到許多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和觀點跨越過一代人的鴻溝在上一代人的眼裡竟如洪水猛獸般面目可憎,而他們才佔據著這個社會的主流。

我告訴他不是這樣的。

我給你講個故事,這個故事是關於周杰倫的。

“麻煩給我的愛人來一杯Mojito

我喜歡閱讀她微醺時的眼眸

而我的咖啡 糖不用太多”


6月12日凌晨,周杰倫新歌《Mojito》上線。沒有方文山,這次作詞的是《因父之名》《夜的第七章》的黃俊郎,旋律很《迭迭香》,氣氛很夏天,依然是聽到音樂平臺系統一度崩潰,一切依然那麼周杰倫。

這名十多年前曾經向粉絲承諾“一年一張專輯”的歌手,如今每年只會發一兩首單曲,距離他上一次發歌,已經過去了 270 天。

41歲的周杰倫,就帶領著好友,穿著異國情調清爽的夏衫,一行人坐著鮮豔復古的老爺車馳騁在馬拉貢濱海大道上,跳起輕快的薩爾薩舞步,路人也不自覺跟著舞動搖擺,古巴大媽不時回頭看這來自異國的時髦中年。

歌迷當然是受用的。歌曲不到 4 小時 QQ 音樂預約人數突破 100 萬,不到 3 天突破 100 萬,為 QQ 音樂平臺首個&唯一&最快突破 100 萬歌手。

不必奇怪為什麼記錄總是破得如此輕鬆。因為他是周杰倫。

其實神也是人,只是神做到了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成了神

而二十年前的周杰倫不是這樣的。

那時的他蟻居在一個地下室裡,寫一些沒有人用的歌。

什麼樣的歌呢?比如說這首《印第安老斑鳩》。

“沙漠之中怎麼會有泥鰍

話說完飛過一隻海鷗

大峽谷的風呼嘯而過

是誰說沒有

有一條熱昏頭的響尾蛇

無力的躺在乾枯的河

在等待雨季來臨變沼澤”

這樣音樂性豐富歌曲,或許放在今天,都是流行音樂的清流。

不光曲很奇怪,詞也很奇怪。

這首詞的作者就是方文山。

同周杰倫一樣,那時的方文山也窮困潦倒。方文山的小學沒有畢業,卻酷愛寫歌詞。其中寫得最多的,就是沒有人用的周杰倫的歌的歌詞。

他們有一個約定:詞曲不分家,以防有人看中了他們的詞,卻看不中曲。或者反過來。

這樣一來這些歌就更沒有人用了。

其實神也是人,只是神做到了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成了神

“杰倫啊,你十天之內寫五十首歌,我就從中間挑十首幫你做專輯。”

如果聽到吳宗憲這句話的人是我,多半會慍惱,因為與調侃無異,與嘲諷差擬。更何況,他的音樂從未得到過認可。

而他不但面無慍色,並且相當嚴肅。十天之後,他帶著作品帶到了吳宗憲的面前。第一張專輯《Jay》的歌曲,就誕生於這些作品之中。

這是盡人皆知的故事,在口口相傳中已成為傳奇的故事。

但在傳奇的起點,身為伯樂的吳宗憲卻是不以為意的。

“有一天他跟我說,憲哥,我想出唱片?我心裡在想,長得跟鬼一樣,怎麼出唱片,如果來一個謝霆鋒汪涵這麼帥我就出了。當時看不出來,但是是個璞玉,我說好,於是就敷衍他,你寫五十首歌……”

當然,這畢竟是綜藝節目的調侃。但足見周杰倫的境況。

這一年周杰倫21歲。

其實神也是人,只是神做到了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成了神

當我們說起華語樂壇最後的黃金時代,最要大書特書的,必定是被稱作唱片業最後餘暉的2000-2006年。之中首先要提起的,必定不能遺漏周杰倫2001年的專輯《范特西》。

“幻想”,這是專輯的主題。

由於其太過於經典,以至於連周杰倫自己,都不一定能說超越。它也成了大部分早期歌迷接觸並瞭解周杰倫音樂的開始。

可是有誰想過,就是這樣一張被奉為經典的專輯,其中大部分曲目,竟然都是周杰倫寫給其他歌手並且被拒絕不用的。可以說,《范特西》就是一張淘汰歌曲大集合。

煊赫如《忍者》,本是張惠妹拒絕的歌。

既然無人認可,那就自己唱吧。

《范特西》的幻想,是無人料想。

其實神也是人,只是神做到了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成了神

畫面定格在周杰倫被記者圍堵的那一刻,他把自己埋在帽子裡,羞怯不言。內向的少年並不擅長,也不想應對人前的瘋狂。他怯生生地央求每個宣傳主辦方,讓他少講話,多唱歌。

這一年周杰倫22歲。

“記得去年外婆的生日

表哥帶我和外婆參加

她最最重視的頒獎典禮

結果卻拿不到半個獎

不知該笑不笑

我對著鏡頭傻笑

只覺得自己可笑

……否定我的作品

決定在於心情

想堅持風格他們卻覺得還歐顆

沒驚喜沒有改變

我已經聽了三年

我告訴外婆

我沒輸不需要改變”

兩年後,周杰倫參加十四屆金曲獎。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周杰倫,信心滿滿地期待著再次獲得主流音樂界的認可。他帶著他的外婆參加頒獎典禮,讓外婆見證這一時刻。

最終,周杰倫一無所獲。

出於對金曲獎的不滿,和對讓外婆失落的感傷,他寫下了這首《外婆》。歌詞裡近乎口語般直白的日記式敘述,以及完全不加掩飾的情感表露,令大眾對這位倔強的音樂人頗有微詞。

此時的周杰倫,一飛沖天,勢不可擋。而主流世界的輿論指向,則如同他們對待一切敢於挑戰現有存在的後生一樣,傲慢無禮,充滿偏見。

央視春晚舞臺,周杰倫應邀表演。他演唱的曲目是新專輯裡的《龍拳》,一首開中國風Hip-hop先河的熱單。

然而現場情況卻並不理想,全程一言蔽之可謂尷尬二字。說尷尬並不是說周杰倫的演出有失水準,而是臺下觀眾的反應,冷淡到讓人臉酸。

周杰倫揮動手臂,像在演唱會上一樣號召觀眾同high,而並未有人響應。見此情形,本就內心羞怯的周杰倫尷尬地放下了胳膊,直到歌曲結束。

其實神也是人,只是神做到了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成了神

003年7月16日,新單曲《以父之名》發行。全亞洲超過五十家電臺同步首播,八億人同時收聽。

7月16日後來成為“周杰倫日”。

《以父之名》的靈感取自電影《教父》,黃俊郎填詞。歌詞裡寫道:

“沒人能說沒人可說

好難承受

榮耀的背後刻著一道孤獨”

我們大可猜測,這便是周杰倫內心的真實寫照。

光彩背後是陰影,榮耀背後是孤獨。

眼望著周杰倫置身於音樂與商業的至高點,主流輿論的聲音仍舊是那般頤指氣使,冰冷與不情願的聲音。

“糾結倫”、“周結巴”。

“話筒就不能好好拿?不懂尊重。”

“哼哼哈嘿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些登不上臺面的東西”。

“一個歌手連話都說不清,還談什麼唱歌。”

“一個歌手連歌都唱不好,還談什麼創作。”

“一個歌手眼睛都睜不開,還談什麼表演。”

……

這一年周杰倫24歲。


諸如此類預設立場、缺乏邏輯的情緒性言論,大行其道,在言論場上肆意橫流,不乏受眾。公眾樂於看見周杰倫跌倒,親手將他推上神壇,又恨不得親手將他推下。新星墜落,神像坍塌,這是他們最為喜聞樂見的戲碼。

與此同時,遠在大洋彼岸的另一位世界級巨星,與周杰倫幾乎同齡的布蘭妮,正身處輿論風暴的中心難以脫身,幾近崩潰。

“我始終還是我 誰都改變不了我”(四面楚歌)

其實神也是人,只是神做到了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成了神

上一代人對於晚輩的主流看法永遠是:你得讓我教訓教訓才好。

其中首先要教訓的,必須是風頭正健的晚輩。

這一點無論任何時代、任何地域,都是差不多的。

其實神也是人,只是神做到了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成了神

十四屆金曲獎的鎩羽而歸,並未動搖周杰倫的音樂理念。

幾乎同時,他發行了專輯《葉惠美》,以他媽媽的名字命名。

整張專輯天馬行空的想象,古典華美的曲風,貫穿始終的人文情懷,令它成為了《范特西》之後的又一個傳奇。

這是我最愛的一張專輯。

無論是網易雲音樂評論數量達到首位的《晴天》,還是被奉為一代神作的《以父之名》,還是令他名滿天下的中國風歌曲《東風破》,十一首歌無一不成為經典。

《葉惠美》之後是《七里香》,《七里香》之後是《十一月的肖邦》,《十一月的肖邦》之後是《依然范特西》。

他用一張張專輯粉碎了音樂界此起彼伏謂之江郎才盡的評議,用一首又一首十里傳唱的歌曲打碎了主流輿論場對於他的傲慢與偏見。

不知不覺,他變成了華語樂壇最後一位巨星,一個時代的半壁江山,以及一個時代的青春。


畫面跳回二十年後,這位三年二班的華語音樂流行天王,今年已經41歲了。

但他每次出單曲,不止是打破數字單曲的銷量,而且從預告起就掀起一波回憶殺。

他的出現本身,就彷彿一場華語樂壇的盛事。

其實神也是人,只是神做到了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成了神

許多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和觀點跨越過一代人的鴻溝在上一代人的眼裡竟如洪水猛獸般面目可憎,他們令人嫌惡的原因,便是以為自己才是社會的主流。

年輕人,不要理會那些老腐朽的話,只管向前走。時間在我們這裡。

等到他們明白過來的一天,世界早已不再是當年的模樣。

我們應當驚訝於他們的遲鈍,當他們只顧嘲諷,殊不知眼前他們正在見證的,是神的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