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上的天纵奇才(二)——锦绣文章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文学史上的天纵奇才(二)——锦绣文章王勃

这一句诗应该我们从小便听过,没错,今天的主人公就是他的作者唐代诗人王勃。

王勃从小就被誉为神童,他六岁便能写文章,九岁读《汉书》的时候便能指出颜师古文中的错误,十六岁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文学史上的天纵奇才(二)——锦绣文章王勃

相比较起来,我们六岁的时候可能还在幼儿园里拼积木,拗口的读着唐诗。

王勃不仅精通文章诗歌,并且十岁便饱览六经,十二岁学医,科试及第之后曾写了一篇《乾元殿颂》,为唐高宗歌功颂德(拍马屁),深得唐高宗赏识,得了一个“未冠而仕”的名声。

然而天才总是和平常人不一样,才华多了便会溢出来。

王勃当任之后,在沛王李贤和英王斗鸡时,挥挥洒洒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助兴。文章虽然全篇磅礴凌然之气,但是年轻的王勃作为官场小白,吃了傻白甜的亏,被高宗怒斥歪才,顺便撸了他的官职。

文学史上的天纵奇才(二)——锦绣文章王勃

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这篇《檄英王鸡文》,一篇标准的王勃式骈文,文采斐然,文章之才远出题目甚远,只是这立意嘛,你们也知道后果了。

王勃出身儒道世家,主张“文章经国之大业”,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崇儒重儒的思想,胸怀济世之才,然少谋倨傲,宦海几度沉浮。

王勃第二次闯下大祸便是私自杀死一个叫曹达的官奴,历史上对于王勃为什么要杀死官奴颇有纷争,有人说被人设计陷害,有人说被诬赖,这一事件直接导致王勃的仕途的终结,若不是遇到大赦,恐怕早早就被砍了头,我们便看不到那篇千古传诵的神作《滕王阁序》。

因为杀死官奴,连累父亲贬职,以儒立身的王勃羞愧不已

“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

文学史上的天纵奇才(二)——锦绣文章王勃

王勃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恰逢都督大宴滕王阁,阎公本意女婿作序展露一下文采,假意谦让众人,不曾想王勃充当愣头青,惹得阎公拂袖而去。

只是没曾想,王勃挥毫泼墨,文章天成,最终不得不无奈的说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这里还有一个有名的历史典故。

当王勃写完《滕王阁序》之后,按照规矩还需要写一首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诗中故意空了一字,阎公觉得好奇,众人七嘴八舌也没能得出一个满意的结论,便派人去追王勃。

没想到王勃的仆人告诉追来的人:“一字值千金!”

阎公觉得气愤,又觉得诗序空着不能让人满意,顺便也能落了个礼贤下士的名声,便送了千两纹银。

王勃接过银子之后说道:“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里便是“空”字,众人皆叹精妙。

文学史上的天纵奇才(二)——锦绣文章王勃

后来,唐高宗读到这篇《滕王阁序》之后拍案惊奇,连连称赞,称王勃“罕世之才”,自己错怪了他,连忙命人召入朝中。不曾想王勃已经失足跌入水中溺死,高宗连叹可惜。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也是王勃流传百世的名句。

文学史上的天纵奇才(二)——锦绣文章王勃

勃之才,世所罕见,虽年幼受追捧,性有乖张,然其诗文皆雄伟瑰丽,对骈工整,继南北朝遗风,开初唐之华章。若非未及弱冠而亡,定可比肩李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