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楚莊王問鼎中原卻不滅掉東周,因為一位卿大夫的回答

文王興周邦,周公禮天下。周是一個有鮮明特點的朝代,以禮治國,享國八百年,在歷史上國祚最長的朝代。眾所周知249年號稱虎狼之國的秦滅東周,趕在滅六國之前就已經對周動了刀子,結束了東周自平王東遷開始便衰弱不堪的老邁的國祚。然而早在秦之前,早已有人對周天子發出挑戰,但是因為一位大夫的一句話,使這位春秋的諸侯霸主打消了侵吞弱小東周的念頭,此後對周天子畢恭畢敬。

為何楚莊王問鼎中原卻不滅掉東周,因為一位卿大夫的回答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這個敢於挑戰周禮的人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楚莊王十幾歲即位,二十出頭滅掉進犯楚國的庸國,任用伍舉、孫叔敖等一大批能臣整頓朝綱、發展生產,使楚國一躍成為繼齊、晉之後的超級諸侯國。楚莊王的少年隱忍狠辣成為後世有志青年的榜樣,這樣一位懷有野心的少年君王註定了他將睥睨天下。楚莊王一生能征善戰,武功顯著。一次攻打狄戎小國陸渾路過洛邑,天子國都得至高權威激起楚莊王內心的鬥志,此時的周天子的統治已經不再具有權威性,自春秋以一直被齊桓公、晉文公這樣的大諸侯國君以各種形式“挾天子以令諸侯”。此時的楚國有著爭霸的諸侯的實力,面對可以被楚國輕輕動一根手指頭就能碾死的周王室,年輕的楚莊王根本不放在眼裡。

為何楚莊王問鼎中原卻不滅掉東周,因為一位卿大夫的回答

周天子的統治在楚莊王眼裡不過是一道軍令便可以輕鬆攻下的一個弱小諸侯國,於是楚莊王派使者去詢問國都洛邑中鼎的有幾斤幾兩。著看似簡單的詢問其實暗含玄機,鼎是周王朝的禮器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相傳大禹鑄九鼎象徵天下九州,九鼎安則天下安。楚莊王問鼎周天子實則問鼎天下,赤裸裸發起挑戰。當時周定王的大夫王孫滿回答道:“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王孫滿的意思很明確,雖然當今周王室衰落,但是天命還在,而且對一個國家的統治在德不在鼎。而你楚莊王想要稱霸天下得先問問自身有沒有能令諸侯臣服的德行,並不在於有沒有象徵禮制的九鼎。楚莊王聽到這個回答後恭恭敬敬離開楚國,從此再無取代周天子的念頭。傲視一切的楚莊王為何被王孫滿的三言兩語就打發了呢?

為何楚莊王問鼎中原卻不滅掉東周,因為一位卿大夫的回答

首先古人比較信占卜之術,凡事喜歡占卜問吉凶,這點楚莊王也不例外,尤其在巫術盛行的楚國,對讖緯更為敬畏。周成王時期曾命人占卜,爻辭顯示周可以享七百餘年國祚,楚莊王對周德雖衰,天命未改的說法頗為贊同,認為此時伐周有違天命。

為何楚莊王問鼎中原卻不滅掉東周,因為一位卿大夫的回答

其次周大夫王孫滿解答了一個困擾楚人幾代人的疑問,那就是究竟是什麼讓天下歸心。楚國地處南夷政治文化落後,一直被中原諸侯國稱為蠻夷。楚國自身的作風也十分放蕩不羈,他們尚武好戰,不斷以武力征服周邊弱小諸侯國,甚至自封為王,完全無視周天子禮法。尚武棄禮治國理念是把雙刃劍,不僅讓楚國在短短几代人時間內一躍成為南方強大諸侯國,也讓楚國紀法混亂,留下了有悖綱常的弒君傳統。從楚武王到楚靈王,王位的對接都是由弒君奪位來完成,弒君背後則是親情的淪喪,叔侄相爭父子相殘,這種喪盡天良的行為更讓中原諸侯國認為楚國是蠻夷之地。

為何楚莊王問鼎中原卻不滅掉東周,因為一位卿大夫的回答

楚莊王意識到王孫滿所說的為政在德不在鼎,正是治理國家的大道理麼。周以禮治國維持了幾百年的國祚,齊桓公尊王攘夷率天下諸侯匡扶周王室,正是以禮服人。楚國國力強盛,不乏能臣,但唯因為獨缺了這個“禮”字才使王室相殘,諸侯鄙夷。此後楚莊王不但重視禮法治國,更對諸侯以禮相待,打敗鄭國後不但沒有將其滅掉,還與其結盟,最終楚莊王稱霸諸侯,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可以說王孫滿的一返話不僅使楚莊王打消了對東周征伐的意圖,更讓其自我覺醒,為楚國日後的走向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