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冠病毒》:畢淑敏,我寫東西,絕不編造,來源於深入一線

《花冠病毒》:畢淑敏,我寫東西,絕不編造,來源於深入一線

《花冠病毒》:畢淑敏,我寫東西,絕不編造,來源於深入一線


畢淑敏今年應該有六十歲了,從事寫作二十多年,總寫一種情致的作家都會產生厭倦情緒吧?西西說,“我寫小說一般都會寫兩種,一種是很寫實的,如《白髮阿娥》系列那種;另一種是我要創造的、與別人完全不同的。”

我想,畢淑敏一直以來都很想在小說裡擺脫自己行醫的背景,從寫實裡跳出來,總反覆給別人治病是件很膩煩的事,儘管有人說職業的天性是熱愛。在新作《花冠病毒》裡的“我”是位作家,也是位病人,還是位英雄。


《花冠病毒》:畢淑敏,我寫東西,絕不編造,來源於深入一線


《花冠病毒》算是畢淑敏對原有創作形式的一種掙脫,我讀到了她的膽怯。否則,她不會在小說開端之前做那麼多鋪墊,搞這麼多油頭。“如果你沒有高中以上的化學知識,讀這本小說,可能有一點困難。如果你沒有大學以上的醫學知識,讀這本小說,或許有細微困難,如果你沒有人道主義情不敢當,就不要讀,扔了它。”


作家想在晚年寫作風格上做些改變是需要很大勇氣,值得佩服。小說的題材其實很吸引人,背景是二零零三年的SARS病毒引發的非典疫情爆發。畢淑敏受中國作協派遣,深入北京疫區採訪,這是多麼可貴的素材,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想想十四世紀肆虐的鼠疫,十五世紀流行的黑死病,我同意她在自序中的觀點,人類和病毒必有一戰。這是個很值得寫,並且能寫出生趣的領域。醫生出身的畢淑敏應該可以駕駛,不排除宏大敘事的可能性。


《花冠病毒》:畢淑敏,我寫東西,絕不編造,來源於深入一線



可在小說裡讀到的卻是揹負著“報告文學”陰影的主題、結構、敘事。小說被打上了強烈的意識形態的烙印,一邊兒倒地描述正義終將戰爭邪惡,我們的民族英雄輩出。領導幹部憂國憂民,鞠躬盡瘁,國外惡勢力亡我之心不死。還強迫般地加入了一些婚外性行為的情節,全書三十多萬字,在最後兩萬字裡揭開了好幾個謎題,與前部的鋪墊看似沒什麼關係,是為了懸疑而懸疑。


最近,我在看馮夢龍的《醒世恆言》,其中有一篇《賣油郎獨佔花魁》,僅僅圍繞幾個人物,馮夢龍將故事講得滴水不漏,主角配角各司其職,作者將局面掌握得柔韌有餘。如果故事未老的話,那就是畢淑敏老了,創造新鮮的能力也跟著衰老了。這不是她的錯,時光要負一定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