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數學大踏步地前進,不理睬經驗世界的反駁

我們都知道近代以來,世界最大的進步莫過於自然科學的進步,其核心在”效率“二字,其最重要的基礎就是數學知識,一門科學越是能夠用數學去解釋或者統攝到數學形式之下,它就越被稱為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無不是如此,就連現在的社會科學,經濟學也是如此,必須承認這是西方哲學開闢出來的一條道路,它見證了理性的光輝。與此同時,藝術與哲學的地位正在日益衰弱。

西方哲學:數學大踏步地前進,不理睬經驗世界的反駁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無疑是物理學史上一座高峰,就在愛因斯坦研究出相對論之後,他預言出距離行星太陽最近的一個點,於是引起了天文學家的濃厚興趣,於是他們架起天文望遠鏡試圖用經驗去證明這一點,後來因為二戰被迫中止,二戰結束後,他們又重新架起望遠鏡,果然他們發現了愛因斯坦預言的”攝度“,後來有人告訴愛因斯坦說,你的理論被證實了,愛因斯坦只是說,誰讓他們去驗證了,不用他們去驗證,它也在那裡。

可見人類的理性何等的傲嬌,一向如此,以愛因斯坦為例,西方自然科學的理論研究從來不用現實世界去關照,例如非歐幾何的發現,在當時的社會沒有幾個人能夠看得懂,但是皇家科學院依然把它保存了下來,因為終有一天,在經驗世界裡需要它的登場,並且非它莫屬。這是西方科學的驕傲,它讓人類可以預言未來,理性得到充分發揮。

西方哲學:數學大踏步地前進,不理睬經驗世界的反駁


數學大踏步地前進,不理睬經驗世界的反駁或者證據,它不需要,這種情況西方才會有。中國不會有。為何呢?因為哲學!中西方的哲學不同,所滋養出來的知識是不同的。當然我們必須承認一點,自然科學的理解上不會體現出民族性的差異,比如數學,一加一等於二,不管哪個民族都能夠理解,但這不可以說明文化沒有差異,因為這些科學知識是不需要生命實踐來證明的,而哲學是需要的。

西方哲學:數學大踏步地前進,不理睬經驗世界的反駁


回到剛才的話題,每個民族的哲學不同,所以由此產生的知識是不同的,我們知道中國也有數學上的成就,比如早在西方發明計算機之前,祖沖之早就推算出來了圓周率,還有火藥,造紙術等,但這都沒有讓中國產生出西方文明中的科學,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數學體系,為何?還是那句話,中西文化的差異,也可以簡單的說是哲學的差異,那我們中國哲學有沒有產生出所謂的知識呢?當然有,中醫、烹飪等等,這些都是知識。


西方哲學:數學大踏步地前進,不理睬經驗世界的反駁


西方的數學體系為何不能在中國產生呢?因為中國人向來注重的是生命情感的體驗,簡單來說是感性的認知,但是西方覺得感性中是產生不出來真理的,只有剝除感性因素才能產生出真正的知識,繼而才能認識到真理,就連柏拉圖也要把詩人從他的理想國中趕出來,讓理性去觀察這個世界,從而找到真理的存在。中醫講究望聞問切,通過脈象來判斷身體的狀況,這是假的嗎?當然不是,中醫是博大精深的,但要學好卻是很難的,我們知道有”神醫“一詞,通過號脈竟然可以直接找到病症的所在,但是我們不要忘了,”神醫“的存在才是中醫發揚光大的基礎,”脈象萬千“,只有經過不斷地積累脈象才能達到真正"切"的水平,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由此學好中醫是並不容易的,所以就冒出了一些江湖郎中,也就是所謂的半瓶子醋,繼而中醫的名聲就被搞臭了。


西方哲學:數學大踏步地前進,不理睬經驗世界的反駁

再來舉個例子,中國人的燒製陶瓷,對於火候的把握無疑是重要的,如果有一個師傅發現火候到了,用一個測溫儀器,記錄下來度數,下一次燒製火候到的時候,再測一下溫度,你會發現竟然不一樣,這就是問題的所在。如果我們可以用一個溫度來標誌燒製是否完成,就可以批量生產,那也就成了工藝品。我們可以從中體驗到,中國傳統燒製陶瓷對於火候的把握,完全是用感性來把握,並不依賴於一個特定的數值,中國的烹飪也是如此,我們可以細細品味。

西方哲學:數學大踏步地前進,不理睬經驗世界的反駁


中醫中所謂的脈絡,穴位都是感性的,但是它又產生出超感性的東西來,經絡看得到嗎?看不到,利用西方醫學的技術,解剖來看,根本找不到所謂的經脈。西藥都是化學藥物,但是中藥卻是”烹飪“的另一種面貌,這些差異無疑是中西文化的差異的根生長出來的枝葉,我們現在要想中西醫結合,前提是中西哲學的融合,但是這可能嗎?不知道,但我希望能夠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