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淺解》上篇-道經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兮

原經: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註解: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大道普遍存在,上下左右無所不到。

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

萬物依靠它生存而它從不推辭,成就了功業而又不據為己有。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

它養育萬物而從不主宰萬物,永遠沒有私心,可以說它又非常渺小。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萬物都歸屬它,它卻從不自以為主宰,又可以說它非常偉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因為它從不認為自己偉大,也不以偉大自命,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偉大,完成它的偉大。


老子在描寫“道”的偉大時,用了相當詩化的語言“大道氾兮,其可左右”,闡釋大道無所不在,它恩澤如海,無所不至,普施天下。這是“道”的偉大,而“道”更偉大之處在於有功而不恃,更不佔為己有。其中,老子還講了“道”的人性化:“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從這“小”與“大”之中老子得出了“”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的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