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展紅旗如畫」重溫泰寧紅色故事之紅軍崖

「風展紅旗如畫」重溫泰寧紅色故事之紅軍崖
「風展紅旗如畫」重溫泰寧紅色故事之紅軍崖

【風展紅旗如畫:泰寧紅色故事】泰寧是原中央蘇區縣,周恩來、朱德、楊尚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運籌帷幄、指揮作戰。泰寧境內存有紅軍街、東方軍司令部、大洋嶂阻擊戰等革命遺址遺蹟,2004年被列入全國百個紅色經典景區。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我們特別推出泰寧紅色故事系列報道,旨在講好泰寧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弘揚紅色基因,唱響“風展紅旗如畫”品牌。

「風展紅旗如畫」重溫泰寧紅色故事之紅軍崖

泰寧紅軍街

二:重溫泰寧紅色故事之紅軍崖

在泰寧東南龍安鄉的崇山峻嶺中,有一座高聳入雲的紅色大懸崖,峭壁突兀,懸崖千丈,亂石堆積,崖下水流湍急,人們都叫它“紅軍崖”。

1934年初夏,國民黨軍和反動民團3000多人,進犯泰寧龍安蘇區。6 月 26 日,泰寧縣蘇維埃政府機關幹部及紅軍、游擊隊100多人被敵人團團圍困在高山上。整整一個晌午,趙營長和戰士們打退了敵人20多次衝鋒,趙營長和通訊員李火興的頭部和腿上都掛了花,兇惡的敵人依然向陣地猛撲。趙營長見阻擊任務已經完成,就迅速佈置撤退,命令三班長楊智拖住敵人,想法把敵人引到紅石崖方向,以掩護隊伍轉移。趙營長話音剛落,通訊員李火興便猛地站起來說:“營長,把我留下吧,我是本地人,對紅石崖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讓我把敵人拖住!”紅小鬼李火興年紀15歲左右,個兒還沒馬槍高。他參軍後已參加了好幾次戰鬥,機靈、勇敢。趙營長覺得把他留下拖住敵人更為合適。但看著他那流著血的傷口和焦黃的臉色,又猶豫起來了。李火興見狀,急得哭起來,抓住了趙營長的手大聲說:“營長,你們快點轉移吧!我一定能完成任務!”這時,敵軍又開始向陣地發射迫擊炮彈。眼前的情況已不容趙營長多加考慮,他抓住李火興的手說:“小李,同志們相信你是硬骨頭,要拖住敵人,你去吧!”

「風展紅旗如畫」重溫泰寧紅色故事之紅軍崖

李火興挎上彈袋端著機槍,順著山坡直奔紅石崖。他邊跑邊射擊邊喊:“同志們衝呀!衝呀!”敵人聞聲,誤認為是紅軍在突圍,立刻包圍過來。李火興冒著敵人的炮火硝煙,敏捷地爬上紅石崖山腰。望著山下那熟悉的土地、金溪河和自己的家,往事油然在腦海裡浮現。3 年前給地主看牛經常捱打受折磨。自從紅軍來了後,家裡分了10多畝田 ,自己參加了紅軍,當上了通訊員……

一會兒,敵人又朝這裡發射迫擊炮彈。他急忙抬頭往隊伍轉移的方向望去,只見趙營長和同志們已衝出重圍,翻過了藤頭嶺,但有一股敵人在後緊追不捨。李火興心急如焚,端起機槍朝著山下的敵人猛烈射擊,把那股敵人吸引了過來。

只一會兒功夫,山下足有兩個團的敵人餓狼般撲向紅石崖。李火興整了整,把槍架在洞口,一分鐘、兩分鐘,10多個敵人逼近了山洞,李火興扣緊扳機,機槍噠噠噠地吼叫起來。前面的敵人一個個應聲倒下,其餘的抱著頭拼命往下滾。一會兒,洞口四周又響起吱吱、轟轟的炮彈聲,半山腰處的敵人集中了所有迫擊炮,向紅軍崖頂轟擊。只見崖上煙塵滾滾,彈石橫飛,李火興躲在石洞裡被這猛烈的炮火震昏了。

李火興清醒過來的時候,只見敵軍正從正面撲上山來,他再一陣噠噠噠射擊,突然機槍 “嘎”地一聲不響了,子彈打光了。敵人一見機槍停止射擊,便一窩蜂地湧上來。李火興摸摸身上,只剩下兩顆手榴彈。在這緊急關頭,李火興奮不顧身,拿起一個手榴彈,拉開弦,照準敵群扔了出去。只聽“轟”地一聲巨響,幾個敵兵隨著硝煙濃霧血肉橫飛。

過了幾分鐘,敵人又開始往上爬來,並不斷開槍射擊,“嗖”的一聲,一顆子彈擊中李火興頭部,頓時鮮血湧了出來,眼前天旋地轉,只有耳朵聽到洞口有嘶喊聲。他咬緊牙關,抬頭一看,見十幾個匪兵端著明亮的刺刀,爬上洞口,李火興毅然將最後一顆手榴彈用力甩向敵人。隨著“轟”的聲震響,一切安靜了下來 。

當敵人再次爬近洞口,說時遲那時快,李火興喘著大氣,忽地站了起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抱著機槍,用力往山洞口奔去, 並隨著一聲高呼 :“紅軍萬歲!”“共產黨萬歲!”餘音未落,毅然地跳下了懸崖。

過後人們在紅石崖下找到李火興的遺體,並安葬了這位烈士。龍安人民為了紀念英勇犧牲的紅軍小戰士李火興同志,將紅石崖改名為“紅軍崖”。這裡,至今還流傳著一首激動人心的民歌:

雨水莫打紅軍崖,紅軍崖下紅軍在,

紅軍犧牲為百姓,百姓日夜掛心懷。

「風展紅旗如畫」重溫泰寧紅色故事之紅軍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