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戰“疫”,偶爾小尷尬背後,終極護城河現形

人類與新型冠狀病毒的戰“疫”仍然在進行中,在這期間,也催生出各類“人工智能+”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在此期間迎來大爆發。

1月底,獵豹移動攜獵戶星空向武漢火神山醫院捐贈了智能遞送服務機器人豹小遞。據介紹,豹小遞能夠根據醫院需求分別執行遞送化驗單、藥物等工作,可減輕醫務人員的工作量,並避免醫護人員在遞送路上感染的可能。

AI戰“疫”,偶爾小尷尬背後,終極護城河現形

2月2日,位於北京北部的綜合交通樞紐清河火車站,落地應用了百度AI多人體溫快速檢測解決方案,能在1分鐘內讓逾200人同時通過單通道並實現體溫檢測。

類似這樣的進擊還有很多,百度、阿里、騰訊、科大訊飛、商湯等人工智能國家隊“五小強”表現尤為搶眼。

AI戰“疫”,偶爾小尷尬背後,終極護城河現形

對此,藍鯨TMT齊智穎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通過此次疫情,可以有效的檢驗目前人工智能的有效性和發現問題,然後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的協同,以及真正的場景應用上找到突破,而不僅僅是無人機喊話戴口罩這樣的土味黑科技。

尤其是智慧醫療的場景,此次巨頭們都在進擊,但目前看來主要是用於較為簡單的初篩。至於測體溫這種,本質上算不上人工智能,只能算是批量的一種流水線作業。

例如:

1月29日,阿里雲宣佈疫情期間,向全球公共科研機構免費開放一切AI算力,以加速本次新型肺炎新藥和疫苗研發。

AI戰“疫”,偶爾小尷尬背後,終極護城河現形

2月12日,阿里安全推出「AI 防疫師」系統,該系統具備實時精準測體溫、佩戴口罩識別、預警和追蹤高危人群等功能,可在園區、辦公室、商場、地鐵站、機場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快速部署。

此外,達摩院聯合阿里雲針對新冠肺炎臨床診斷研發了一套全新 AI 診斷技術,AI 可以在 20 秒內準確地對新冠疑似案例 CT 影像做出判讀,分析結果準確率達到 96%,大幅提升診斷效率。

騰訊也不甘示弱,也在疫情之中,開始尋找深入場景的可能。

春節期間,騰訊雲人工智能產品團隊聯合騰訊醫典、騰訊政務、騰訊雲通信產品團隊緊急推出“政務聯絡機器人”,其核心功能包括疫情防控聯絡和疫情問答兩大服務。

AI戰“疫”,偶爾小尷尬背後,終極護城河現形

據瞭解,這款機器人在疫情期間將向全國各地政府部門、醫療機構、公益機構提供疫情防控輔助服務,有望有效緩解各級組織由於人力不足、資源緊張導致的疫情防控壓力,並可顯著加速疫情防控信息採集的效率。

另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6日披露的信息,百度、商湯科技、中電11所、海康威視、深思考、雲從科技等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等技術賦能紅外熱像儀,大幅提高測溫效率和異常體溫者檢出的準確率,基本實現了公共場所無人值守的智能體溫檢測。

AI戰“疫”,偶爾小尷尬背後,終極護城河現形

此外,問診機器人、消毒機器人、掃地機器人、送餐機器人、送貨機器人、測溫機器人等智能機器人設備也投入到戰“疫”中。

人工智能在戰“疫”中的集中發力,是否預示著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可能呢?

或許,還只是想得太多了。

在此次疫情中,人工智能技術還大多是淺層次應用,例如在智慧醫療場景中,此次巨頭們都在進擊,但目前看來主要是用於較為簡單的初篩。未來人工智能企業要更多的切合場景進行深度黏合,同時,也要考慮極限條件下的應用可能。

所謂極限條件,就是目前類似戰“疫”這樣的條件下,就是對人工智能和各種智慧識別的一種考驗。

AI戰“疫”,偶爾小尷尬背後,終極護城河現形

有些人工智能就會出現在極致環境下的失效,比如戴口罩環境下,人臉識別進小區和進電梯送達樓層之類智慧物業,就有被打臉的跡象。

由此,戰“疫”帶給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啟示,也就由此可見——如何更好地切入到場景,尤其是各種人力所不能及狀態下的極致場景,才是人工智能的終極護城河。

中軟國際教育在線實驗室,免費使用:https://www.edu.futurelab.t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