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人生的意义,在于活出自己

“背对恐惧最可怕,当你真的转过脸去面对,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好怕的。”

我们都喜欢活得自然通透又豁达,不被世间一切琐事所累,但却总是无力地被困在人生的这张网上,动弹不得。

在两性交往过程当中没有安全感,在婚姻当中屡屡受挫,在事业当中几经坎坷,在自我实现上收获甚微。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累到几乎崩溃又绝望。人生的无力感是压迫很多人丧生,或者沦为行尸走肉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我在读这本书时,正在经历一场告终的恋爱,在凌晨两点钟,结束了一段人生的悲喜。

心情好像滑落谷底,又像一拳打在棉花上,孤单无助,又绝望。

《拆掉思维里的墙》:人生的意义,在于活出自己

虽是周末,毫无困意。

六点钟爬起来翻看这本书,在读到一两页的时候,却已深深得被书中的内容抓住,忘记了时间。

因为在看这本书的时,我看到了自己所苦恼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自己对此的反应,是自己定性的思维所带来的伤害。

我看了自己思维里面的墙。

就因为被局限在墙里,才会遍体鳞伤,觉得人生陷入了一种绝望漩涡,低谷,痛苦不堪。

《拆掉思维里的墙》:人生的意义,在于活出自己

我像是在黑暗里行走了很久的路,突然看到了一线曙光,不肯放弃。

01

第一部分,我就直接奔向了爱、安全感,奔向了寻找“爱是什么”的答案。

很多人都说过,“安全感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取得的。”我们曾看到很多在结婚以后失去自我经济和思想独立的女性,会更容易受到丈夫的背叛和人生的抛弃。

这本书里告诉我们,“其实我们会经常陷入一种误区,将爱与恐惧分不清。”很多时候,感情当中,人们冠冕堂皇,称之为深爱,不想失去,其实都是因为恐惧。是因为认为没有了对方,自己无法存活下去,成为没有价值的人。

《拆掉思维里的墙》:人生的意义,在于活出自己

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张德芬借助若凌的例子,也在说明婚姻中被痛苦伤害的一个误区,“我们会过度在意身份的认同”。

比如说,在遭遇了丈夫的出轨以后,会认为自己是婚姻经营的失败者,是一个很糟糕的妻子,会进行自我的否定,认为自己一无事处,不可能再会拥有幸福和快乐。包括很多在恋爱失败之后的男男女女,常常会有过于极端的手段来去挽回对方的感情。

其实他们所真正在意的,并不是爱,而是一种恐惧和依赖。

他们内心缺乏的东西,心里面漏的洞,流逝掉的东西,而拼命地想从外在去获取,去填充,但是这种做法无法持续,反而会对对方造成窒息的疲惫感。

02

爱应当是自由而独立的。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拥有或失去了什么。但是我们总是在拥有的时候,就将其当成了永恒,而无法面对失去的痛苦。

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中,张德芬给出来的建议是“承认并认可心中不好的感受。”

“因为你所抗拒的一切,都会持续。”

比如当经历背叛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与自己沟通,“我看见并接纳,我有被背叛和被欺骗的痛苦感受,进而放下对它的需要。”

害怕失去的人,才会一直失去。

《拆掉思维里的墙》:人生的意义,在于活出自己

《少有人走过的路》这本书当中,作者也指出很多婚姻当中的爱情,其实是畸形的。一个渴望爱,另一个渴望被需要,他们并不是一种健康的感情模式。

在生活当中,我们很容易形成一种依赖,但是这种依赖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一旦你习惯依赖上某一个人,当这个人离开之后,你的内心世界将会被带走,将会轰然倒塌,而这个重组的过程是异常痛苦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将会经受人生的低谷,可能会错过某些东西。

真正聪明的人,会学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保持自我的一种独立。

亲密,并不是说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距离,并不是说二者之间的紧紧捆绑,并不是说将自己肆无忌惮全部展现在对方面前,这不是坦诚相见,而是一种懒散,或者说是一种堕落,一种放纵。

所有一切都要从爱自己开始,无论是像前段时间上热搜的关于“李艾夫妻分房睡”的话题,还是关于“刘若英和丈夫的独立空间”问题,其实都向我们展示了另外一种可行的婚姻模式。

一个人必须要爱自己,处理好自己,以后才能够做到爱别人。就好像一个人,如果内心没有阳光,就没有办法驱赶黑暗,没有办法照亮别人一样。

《拆掉思维里的墙》:人生的意义,在于活出自己

那些内心没有鲜花的人,别人也不会闻到清香。

03

你是否是一个无趣的人?

前段时间网上很火的一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有趣是如何界定呢?我想大概就是,对世间的事物充满着新鲜与好奇,并且勇于尝试,能够从中发现乐趣。

但是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些无趣、无感的人。他们对待生活的反应比较木纳,好像新鲜事物的发生,影响不到他们,或者他们是最后才会去被动的接受。他们并不习惯改变,就像是阻燃剂一样。

《拆掉思维里的墙》:人生的意义,在于活出自己

比如说,当看到身边的人,有些在学画画。无趣的人,经常会思考:画画会给自己什么实质性东西吗?但他发现结果是没有时,他们会习惯于将其划分到不感兴趣的范畴。

这类人的生活没有流动,就像一潭死水,如同《局外人》里面的男主人公默尔索一样,他生活当中没有特别热爱的东西,常常游离于社会和生活的边缘。

其实生活当中,真正具有“大是大非”转折意义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多。

如果我们事事都去讲究它能够带来什么,生活上能得到什么改善或者其它名与利的东西,我们可能就会被钉在生活的十字架上了。

因为缺少乐趣的人,生活是很枯燥的。

《拆掉思维里的墙》:人生的意义,在于活出自己

这种枯燥会让人的内心世界变得很荒芜,而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小惊喜、小尝试,可能就会给我们的人生涂上不一样的颜色,心情变得明亮而通透。

04

对于无趣的人,还有一个特点是他们尝试的少,收获的失败也少,但是在每受到一次失败时,对于他们都是致命的打击。

就像被触碰到了火苗一样形成了反射,记住了这种痛苦,以后的话就会习惯性的规避。

“无趣之人,往往是无胆之人。”

有趣的人又是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失败呢?他们的失败就会少吗?

其实这一切都是源于我们不同的心智模式。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很形象生动的例子,我们不妨讲来听听。

在一个现在路口,小明和小强要去到一个地点,但是只有其中的一条路能够通往。

《拆掉思维里的墙》:人生的意义,在于活出自己

小明的做法是:先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并且在旅途的过程当中留意着身边的风景。

即使这条路不是正确的道路,走到道路的尽头,发现阻断他前进的横断河流,但他依然能够将旅途当中看到的野花,飞舞的蝴蝶,以及河边的白鸥存放在心中。

感受着这份美感,并伴随着他去前往下一条道路的探索。

但是,像小强这一类的人呢,他会想:有三分之二的可能性,会失败。那我不妨呆在原地,等着经过的人告诉我哪条路是错误的,不去走,然后筛选出错误的道路,再出发好了。

即使当他们选择了一条路,走到道路尽头,发现是错误的之后,会加重对自我的否定与批判、懊恼等负面情绪。而这种情绪会深入到他们的骨髓当中,造成对新鲜事物的抵触。

他们的抗打击能力很弱,不能够发现生活当中的美。他们觉得不成功就会很失败。但是生活当中,成功的事情怎么会一直都有呢?

《拆掉思维里的墙》:人生的意义,在于活出自己

他们懒得去思考,懒得去实践。太过看重得失与成功,生活就会索然无味。这样的人,连失败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他们很难真正开始。

05

其实,在《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当中,作者也用了哼哼和唧唧这两只小老鼠来说明同样的道理。

哼哼和唧唧,他们是相较于人类来说的低等生物。但是当人们在经历了几次失败之后,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情绪干掉,只会呆在原地,为了惧怕失败而不去做。

而两只小老鼠,因为他们的思维模式很简单,每一次失败,走入到错误的迷宫之后,他们总是会调整回到原点,重新出发,所以它们能够发现生活当中藏着更大的奶酪。

其实很多时候,人们是被自己的思维模式,逼上了生活的绝境。

合上这本书,一个观念萦绕脑海,“我们看到的,是自己想看到的世界。”

《拆掉思维里的墙》:人生的意义,在于活出自己

记得《秘密》这本书当中说过,”当你内心真正渴望一样东西的时候,会向宇宙当中发出一个信号,会吸引你所想要的东西,来到你的身边。”

乍看,是句很鸡汤的话,其实背后也是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那就是心智模式。

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想看到的东西,我们听到的是我们想听到的东西,我们相信的是自己头脑当中构建的那些世界,而我们得到的东西,也是存在于这个世界当中的。

我们是自己生命的巫师,也是自己人生的设计师。

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压力与敬重,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这些模式决定我们看到些什么,感受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怎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