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有懶惰這種情緒,懶惰的心理是怎麼形成的?

幻夢星痕kaka


關於懶惰的概念和懶惰的行為以及懶惰的影響,這裡就不做贅述了。網上已經解釋的很清楚,可以自己上網搜索。

這裡講一下懶惰產生的原因。首先人作為高等生命,有著理想和自我要求。人生也有著理性的規劃,但是人不一定全是理性,他還有感性。或者說叫動物性的一面,遵循著本能的規則。

人理性的會做出很多人生規劃和對自己崇高的要求。如果我們一一遵守並且執行,那麼我們的人生將會獲得質的飛躍,但是很多行動對於本能來說是毫無意義的,甚至會對本能造成很多痛苦。

比如:堅持每天看書一小時、堅持每天健身一小時、承包家裡所有的家務、每天堅持早睡早起。以上的這些行為對於生命體正常的生存沒有任何意義。所以為了減少消耗,本能就會拒絕執行這些事情,保證自己的能量供應。

所以所謂懶惰也好,拖延症也好。歸根到底就是本能不想做這件事情,但是人是高等動物,是唯一一個要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的生命體。於是理性和本能就產生了衝突,就會給人帶來很多痛苦和困擾,有時候為了解決這種痛苦和困擾,大腦潛意識會選擇延期執行,或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想這件事情,或者選擇一個相類似或者可替代性的事情去做降低自己的負罪感。

或者事後自我批評是因為自己的負罪感,從而有一個情緒的發洩。

如果要想深入去了解懶惰拖延症,或者尋求解決的方法,建議可以:

1.搜索心理學的三個關鍵詞:需要、動機、情緒。學習和了解這三種心理現象。

2.學習佛羅伊德對於"我"的定義,弗洛伊德把“我”分為三個層次——本我、超我和自我,分別對應著人的本能,良知和思考。


陳峰視界


您好,我是心理諮詢師成都秋水長天,我來回應這個問題,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人天生都有追求舒適的傾向,具有趨利避害的內在動機。而懶惰無疑就是追求舒適的一種表現。

有人說社會進步尤其是科技的進步都是懶人創造的。因為懶惰,不想走路,所以,才有馬車、汽車、斐濟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因為不想幹活,才有了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如此等等,不勝枚舉。所以,從一定意義上,懶人其實也在推進社會進步。

至於懶人的心裡形成機制,其本身就源自於人追求舒適與趨利避害的天性。我們生活中所見到的人的勤快與敬業,其內在心理其實還是想讓自己有個舒適的生活環境,讓自己放鬆。不是所有人都能懶起來的,至少懶人有懶人的條件與福氣。從某種意義上說,懶人的心態更健康,跟本真,只求有基本的物質保障,而不以外在的如地位、金錢、財富等來標定自己的價值與意義。從這方面來說,懶人更舒適。更讓人嚮往。


成都秋水長天


惰性人生具有。那為何有人勤快,有人懶惰呢?為什麼有人因勤奮而事業有成,有些人一生默默無聞、碌碌無為。這與每個人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因為人類當初乃白紙一張,書寫什麼不盡相同。正可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勤奮受外部環境(外因)影響,而又通過自身(內因)才起作用,無論內因抑或外因都是後天形成,沒有天生懶惰、勤奮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