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雙勝利 謀深做實“三農”發展新篇章

著力雙勝利 謀深做實“三農”發展新篇章

▲作者(中)調研“三農”工作

當前,新冠疫情呈現全球大流行態勢,世界經濟形勢變得更加不穩定和具有不確定性,各國經濟活動已經受到嚴重衝擊和影響。我國疫情防控形勢雖然持續向好,但前期經濟已受到一定影響,損失需要彌補,未來經濟走向尚難以預測。在此背景下,“三農”尤其應發揮好經濟社會發展“壓艙石”作用,努力降低疫情影響,積極應對新挑戰、破解新難題,力爭取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勝利。

從前期來看,新冠疫情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直接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種養產業帶來影響,疫情對正值上市的生鮮農產品影響大,對生豬家禽養殖業的衝擊更為明顯。二是對農民工就業帶來影響,農民工外出務工時間普遍推遲,部分企業至今仍未復工。三是對農村服務業帶來影響,受疫情影響,鄉村服務業幾乎全部停滯,農村新業態發展受到嚴重衝擊。近期農村地區疫情已基本被控制,各項生活生產都在有序恢復,但要進一步降低疫情影響,還應補短板強弱項,尤其在健全完善農產品運銷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農產品和農業物資儲備,以及農村應急管理機制和能力建設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以確保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

從長遠來看,農業始終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農村發展事關十幾億人口吃飯和幾億農民收入以及全社會穩定的大事,不能有半點閃失。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中做好“三農”新篇章,要全面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各項工作做實做細,真正做出成效。從農村內部看,重點要在以下五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緊扣農村全面小康社會目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自從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以來,通過多年來上下各級和基層幹部群眾的艱苦努力,全面小康社會目標已接近實現。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村脫貧攻堅,已剩下最後堡壘,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必須全力發起總攻,奪取最後勝利。應保持旺盛戰鬥力,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慎終如始,一鼓作氣攻城拔寨,確保脫貧攻堅全面收官。重點對標“兩不愁三保障”,把解決安全住房、安全飲水、醫療保障、收入達標作為決戰決勝工作重點,一項一項抓落實。要加大對邊緣貧困人口和返貧人口的扶持力度,確保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做到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銜接。

二是紮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隨著境外疫情加劇蔓延,國際農產品貿易衝突日益加劇,農產品貿易被賦予更多的非市場因素。為此應深刻認識我國當前所處的國際環境,在繼續用好國際農產品市場的同時,重點立足國內資源,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自給水平。應調整優化農業生產佈局,強化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完善農業生產和服務體系,加快推廣應用現代農業裝備;健全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加強農產品加工和倉儲流通能力建設,既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也藏糧於庫。

三是廣開門路,綜合施策,千方百計穩定農民的就業和收入。“三農”工作說一千道一萬,農民增收最關鍵。長期以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促進農民增收工作,農民增收幅度較長一個時期保持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幅度,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但新冠疫情爆發後,受人員流動限制,農民工外出務工遇到困難,農民的務工收入大幅減少,農民增收的良好勢頭受到影響,千方百計穩定農民的就業和收入,已成為當前“三農”工作的一項緊迫性任務。為此,應繼續鼓勵農民工外出就業,主動加強與輸入地對接,幫助農民工安全返崗儘快復工;積極協助失崗農民工就近就地到種養基地、農業產業園區和農產品加工廠參與農業生產,提供新的就業機會;支持返鄉農民工創新創業,鼓勵其發展電商、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等農業新業態;穩步推動鄉村酒店、民宿、農家樂復工營業,有序開放鄉村旅遊景點,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四是加大深化農村改革力度,充分激發農村發展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七、八年的探索創新,深化農村改革已形成一批重要成果,在一些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城鄉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雙向流動的障礙逐步打破,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正在加快形成。但應看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農村改革還面臨許多新課題、新任務,農村制度建設仍任重道遠。這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引發的連鎖反應,更需要我們從制度層面深入思考,“三農”發展更應遵循經濟規律,更加符合實際,建立從容應對世界經濟變局的農業農村發展新體系。應完善農村土地使用制度,提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為實現重要農產品基本自求平衡提供土地保障;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既規範有序,又各具特色的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機制,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上邁出新步伐;推進農業經營方式變革,系統完善農業產業鏈條,進一步減少種業等農業產業關鍵要素的對外依存度;強化鄉村發展人才保障,創新鄉村發展人才激勵機制,鼓勵支持各類人才流向農村幹事創業,不斷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是加強戰略謀劃和前瞻佈局,科學編制好“十四五”三農規劃。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鬥目標。農業現代化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當前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加具有緊迫性,更應從戰略高度上做好較長時期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確保農業安全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應把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與確保農業安全底線作為“十四五”三農規劃的編制依據,規劃一批重要農產品保供基地,實施一批農業產業振興工程,做強做大一批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即使在世界經濟危機出現後也能有備無患,保持定力,牢牢掌握主動權。

(作者系四川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 楊新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