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即將發佈的數字貨幣書與比特幣、Libra有何區別?相比微信支付寶又有什麼不同?

你是今生最美的牽掛


央行的數字貨幣

央行即將試點發行的數字貨幣是以國家信用作為背書的,它跟我們現有的紙幣的發行原理一樣,計入M0,國家會根據社會上流通的資金量(包括紙幣和數字貨幣)進行動態調節。

它有國家信用,它是動態調節,它目前只能在中國使用,它的運用不需要網絡,手機能開機就能使用。對外人而言,它的匿名性比較好,但是從銀行內部來說,又是高度實名制和可以追溯資金流向的。以往用現金交易就無法溯源的現象,在數字貨幣這裡就可以完全溯源,每一個數字貨幣從央行發行出來流經了多少人都可以溯源,這是目前為止其他貨幣形式做不到的。

比特幣

比特幣也是一種數字貨幣,但它是去國家化的,也就是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給它做信用背書,包括美國。而且比特幣是限量的,比特幣的總量從它設計的那一刻就已經固定了,沒有動態調節的作用。有點類似電子黃金的感覺,是不可再生資源。

然而作為貨幣,可以調節發行量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屬性。就像現在疫情期間,各國都印鈔放水,盤活經濟。如果世界上只有比特幣或者黃金這種不可再生資源作為貨幣,那麼面對極端情況,只能是經濟毀滅,由此造成的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比特幣它也許是一種有價值的投資物,但它永遠也不可能真的成為貨幣。

Libra

Libra其實是一種企業發行的代幣,它是由Facebook公司主導,聯合一眾全球大型企業聯合發行的。它本身是以Facebook的企業信用作為背書,拉上了眾多跨國企業之後,是想做成一個全球性的大信用背書,企圖用全球大企業信用去等價一個國家信用。所以,任何一個大國對它都是防備的,包括美國。而我國之所以那麼快要推出數字貨幣,也是被Libra逼的。

Libra在設計之初,是想把它的幣值錨定一攬子貨幣,因為這樣能讓幣值更穩定,更有保障,但是也嚴重的遭到抵制。所以現在Libra改成了錨定單一貨幣,那就肯定是美元。如此一來Libra還是成為了美元的傀儡,那麼它實際也就沒有什麼貨幣的威力。

其實這倆沒什麼好說的,它們對應的都是流通中的人民幣。微信和支付寶裡面的貨幣都不是憑空創造出來的,也跟阿里巴巴和騰訊沒有任何的關係,其實只是銀行存款的另一種儲存方式罷了。

支付寶和微信只是讓我們平時在用錢的時候更為方便,去現金化,但是其他的什麼都沒有改變,人民幣的信用還是國家的,發行還是國家定的,調節還是國家控制的。

但是,這種電子賬戶,也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不法分子往往利用現金+販賣電子賬戶的形式進行洗錢,這就讓不法資金的溯源難度增大。所以央行才要大力開發電子貨幣,讓一切資金流通都可以溯源,增大犯罪成本,以此遏制金融犯罪。


讀毒獨財經


首先,DCEP未必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的,而只用了其中智能合約等理念,所以跟Libra不同。其次,它是法定貨幣,有國家的法償性,所以跟微信、支付寶裡的錢不同。


大有互鏈付饒


我正好要寫這個話題的文章。

簡單地說,央行的數字貨幣是M0,中心化,流通範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普及率預計14億,有中國政府背書發行,和手中的人民幣紙幣行使相同的職能,無限通脹,只是是數字化的貨幣,可以在不和商業銀行聯通(不用綁定銀行卡)不聯網的情況下直接使用,任何商家不允許拒絕接受,否則違反人民幣歧視法律。

比特幣希望也能做新時代的M0,去中心化,流通範圍全世界能接受比特幣的商家和個人,普及率大概2億,無政府背書,由比特幣全球社區網絡根據網絡協議發行,不能不聯網使用,具有匿名化的特點,有限數量,不會通脹只會緊縮。

Libra,也希望做M0,中心化,流通範圍全球26億Facebook使用者,無政府背書,Facebook數字貨幣團隊發行,必須聯網使用,有限通脹(由Facebook團隊決定),目前有幾十個大型企業支持,卡在SEO監管。

微信支付寶,電子貨幣,M2,中心化,流通範圍主要是中國接受的商家和個人,普及率大概10億,必須聯網使用,商家有權拒絕,已被中國銀聯收編,職能類似儲蓄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