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教堂玻璃為何五顏六色?裝飾只是次要,體現的是宗教寓意

歐洲教堂玻璃為何五顏六色?裝飾只是次要,體現的是宗教寓意

教堂

彩色花窗,盛行於中世紀(12世紀——16世紀)的歐洲,以哥特式教堂內部彩繪玻璃窗最為著名。彩繪玻璃窗作為哥特式教堂牆壁上的裝飾,隨著哥特式教堂的興盛而發展,與哥特式教堂緊密相連,它不僅具有裝飾功能,它與教堂內部空間的完美結合,對宣揚中世紀基督教信仰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宗教傳播、新建築技術及新玻璃工藝,共同促進了彩色花窗的產生

1、基督教思想在社會的廣泛傳播,宗教建築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基督教在羅馬時代的後期步入巔峰階段,並得到君王的支持。在黑暗的中世紀,人們需要希望與光明,各種階層對信仰的需要,導致教會不斷的發展壯大,教徒數量猛增。教堂這個看似有限的空間承載了絕大多數民眾的信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人們不斷想方設法,營造出莊嚴雄偉的教堂建築。

2、建築設計與技術領域的突破,使教堂可以設計更多高大的窗戶

哥特式建築誕生前,是由羅馬式建築風格為主,包括教堂建築,富有濃烈的羅馬氣息。構成了獨特的羅馬式教堂特點:牆面體積敦厚堅實,窗戶設計又窄又小,正廳的羅馬柱排列非常規律,中規中矩,大小柱交替佈置。這就使得教堂內部整體顯得既陰暗又深沉。

歐洲教堂玻璃為何五顏六色?裝飾只是次要,體現的是宗教寓意

羅馬風格建築

雖然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想讓教堂這種神秘的氣氛變得更加濃郁,滿足宗教活動的氣氛需求,但是,在當時城市觀念興起的人們心中,神秘和黑暗已經完全不是他們所認為的信仰了,看到更多的光暈才能看到上帝、看到天堂,才是人們內心所追尋的。

建築師們開始嘗試用肋架券和尖券來分擔教堂中殿拱頂的側推力,在正廳的大型牆壁上設計更多高大的窗戶映襯和點綴深沉的教堂空間。這樣一來,使得教堂建築空間充滿透氣感、設計感,而且渲染了整個教堂氛圍,非常便於設計,也利於施工。

3、工匠們不斷研製出玻璃的新工藝與新技術

大約在13世紀中後期,玻璃的工藝水平隨著教堂建築的要求不斷提升,玻璃的質感和透明度很高,密度也很細,可以大量製作大面積的玻璃,從中也影響著花窗玻璃的圖案設計。

並且在那時,製作玻璃的匠人們己掌握一種利用化學原料在玻璃上染色的技術,這樣一來,我們現在看到炫彩的花窗玻璃藝術就是在那時呈現出色彩豐富、豔麗的感覺,所以說,玻璃製造業在工藝和技術上的革新對中世紀哥特式教堂花窗玻璃藝術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彩色花窗所體現出的宗教寓意

1、彩色花窗典型色彩——藍色和紅色,的宗教象徵意義

哥特式彩繪玻璃最為典型的色彩就是藍色和紅色。藍色和紅色的組合除了適合人的視覺審美外,也具有明顯的宗教象徵意義。基督教教義裡,藍色代表天國,又表現忠誠、信念、真實、貞潔,象徵聖母瑪利亞,她所穿著的藍色披風就如同寬廣的藍天庇護著信徒。

歐洲教堂玻璃為何五顏六色?裝飾只是次要,體現的是宗教寓意

紅色則是神聖化的色彩,在希伯來語中,紅色和血這兩個詞是同源,象徵了上帝之愛和基督與聖徒的流血犧牲。藍色和紅色從未單獨使用,兩種顏色總是相互配合。當兩種色彩並置在一起的時候,會相互對比和相互協調。

2、光線透過花窗產生奇異的視覺效果

色彩功效的最大發揮應配合光線。因此,對光線的整體控制變得非常重要。玻璃的透光性和不同的色彩佈局讓光線透過窗戶時產生了奇異的視覺效果,當明媚的陽光透過彩色玻璃窗射進教堂時,通過圓花窗上的七彩玻璃射入的光線產生了特別動人的色彩效果,就好像聖靈穿過聖母的身體照亮教堂,形成一種飄忽的氛圍,使人有了精神上的愉悅。這種精神上的愉悅將人與雜亂的世俗瑣事隔開,使人們真正關注於自身的內心體驗。

信徒的內心在教堂神秘的環境下被感染,心靈受到洗滌,離上帝的距離彷彿更近,教堂成為了人和神之間溝通的重要媒介。每當陽光透過教堂牆壁那絢麗的彩繪玻璃窗滲入時,會形成強大的視覺衝擊力,信徒陶醉於彩繪玻璃描繪的天國景象,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忘記了現實的痛苦。

歐洲教堂玻璃為何五顏六色?裝飾只是次要,體現的是宗教寓意

彩繪玻璃窗抽象的概括性和強烈的裝飾性

引起人們視覺上的幻影,教堂內部不僅產生裝飾美感,滿足教堂裝飾的需要,也宣揚宗教信仰,讓人產生天國的神秘感,給人帶來思想和視覺的享受。

中世紀歐洲哥特教堂彩色花窗的發展

彩色玻璃花窗作為一種建築裝飾,其形式發展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不同時期,彩繪玻璃窗在花窗格和色彩上也有差異。

1、花飾窗格的幾何圖形越來越複雜,構圖越來越精緻

12世紀時,窗戶多流行羅曼式的圓頂窗。13世紀初期,玻璃窗採用單獨透光且狹長的尖頂窗,這種單扇窗戶之間間隔較大,距離相等,後來人們將拱引入,從而將兩扇或多扇封閉在內,組成一組窗戶。彩繪玻璃花窗格早期多采用一些簡單的圓形和幾何圖形來裝飾窗戶,眼洞窗是這一時期哥特式彩繪花窗的典型式樣。這種窗格中間有厚厚的石塊,整個牆面石頭佔據了主體。

到13世紀末期,人們開始偏愛更明亮的室內,在兩扇花窗之間的牆體不斷減少,最後變成豎框或細軸,多重透光窗權的花窗格鐵楞窗格出現。工匠們將彩繪玻璃以鐵框架為支撐鑲嵌在尖頂窗裡,組成不同的形狀,並在圖形之間用深長的葉紋飾分開,以增添美感。葉紋窗飾和尖頂拱是哥特式彩繪玻璃窗早期最典型的兩種圖案。

13世紀在法國出現圓形玫瑰花窗,玫瑰花窗多由花瓣和圓形窗組成,多被安置在教堂入口處的門上。13世紀末出現了長形尖葉紋窗,長形尖葉紋窗的出現導致彩繪玻璃花窗格用流動的線形完全取代了幾何形式,窗格頂部不再以圓形為主。14世紀曲線風格出現並持續了一段時間。15世紀時,彩繪花窗格的幾何圖案更加複雜,構圖也更加精緻,垂直式、火焰式等不同風格的彩繪玻璃窗相繼出現。

歐洲教堂玻璃為何五顏六色?裝飾只是次要,體現的是宗教寓意

玫瑰花窗玻璃

2、彩色玻璃的顏色由紅藍,發展成更多顏色

彩色玻璃工藝於12世紀在西歐有著很迅速的發展。同時由於法國對於哥特式教堂建立的熱衷與痴迷,也促進了彩色鑲嵌玻璃藝術的發展。法國曆史上最早的哥特式建築當屬12世紀由當時法國大主教絮熱主持建立的聖丹尼大教堂,教堂位於法國巴黎近郊區,於公元1136年開始修建,公元1140年完工,此後也有繼續擴建。

這個教堂是哥特式風格的標誌性建築。它從完整意義上呈現了哥特式風格。其主要特徵是取代了用重牆支撐圓形屋頂,它主要是用肋狀。由三個經過精美雕刻的大門和一個圓形花窗來構成西廂的建築。在走廊和私人祈禱室中都可以感受到從彩色玻璃窗戶透過的光線

當時的鑲嵌玻璃主要色調為藍色、紅色為主,到12世紀末13世紀初的時候,用於玻璃上的顏色則越來越多,甚至超過了20種

。13世紀初,只能從玻璃生產商那裡買到面積小的彩色玻璃,到了中期,玻璃工藝有條不紊的處在發展成熟階段,那時玻璃製造業可以生產出大一點的彩色玻璃了,並且純度、透光性和顏色的種類相對於之前都有所提升。

在這個階段,己經成為了彩色花窗發展的頂峰時期。非常具有代表意義的作品例如法國夏特爾大教堂裡的彩色花窗玻璃藝術。15世紀,彩繪玻璃窗在世界各地開始流行,其他的染色方法也豐富了彩繪玻璃鑲嵌畫的顏色譜系,如在玻璃製作中加入錳等元素的氧化物而出現的紫色的彩繪玻璃。

藝術家為保持彩繪玻璃鑲嵌畫的裝飾效果,仍然以平面菱形或者葉紋裝飾作為背景,這些裝飾往往色彩豐厚華美,與白色玻璃以及玻璃畫上仿建築結構的黃色色塊形成鮮明反差。15世紀後期,由於玻璃工藝的發展與進步,大面積的玻璃唾手可得了,人們不再需要切割玻璃進行鑲嵌了,取而代之的是在玻璃上進行一些繪畫

這些繪畫的簡單圖案卻大大降低了當初彩色鑲嵌的效果。16世紀時期,銀色著色劑和琺琅描繪的出現,使得原本單調的畫面更加豐富起來了。同時彩色玻璃鑲嵌畫受到荷蘭畫家作品的影響,畫中出現了具有古典風格的建築圖案,以及具有三維立體空間感的室內截圖和風景。

歐洲教堂玻璃為何五顏六色?裝飾只是次要,體現的是宗教寓意

帶有繪畫類的花窗

總結

彩色花窗的出現與中世紀基督教的發展關係密切,將彩色玻璃窗與教堂完美結合,並利用玻璃的透光性,巧妙的應用光線,使光線在透過彩色玻璃窗後變得更加絢麗,給人們帶來了一種感官的享受以及強烈的心靈震撼。基督徒採用象徵性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情感,在教堂內部裝飾上加強對光線的應用和色彩的處理,努力把教堂裝飾得充滿神秘氣息。彩色花窗成為基督教宣揚教義非常有效的手段。

參考文獻:

1、周志《從彩繪玻璃看哥特式藝術的審美特徵》

2、餘太星《論哥特式教堂建築結構與玻璃花窗的宗教寓意》

3、陳曉娟《淺談建築中的光影設計與場所精神》

4、趙迎《哥特教堂彩色玻璃窗之探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