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季度GDP降6.8% 公募基金首席:經濟最差時刻或已過去

國家統計局4月17日上午發佈了2020年1季度及3月經濟活動數據,其中GDP增速顯著下降。匯豐晉信首席宏觀及策略師閔良超認為,經濟最差時刻或已經過去,後續有望逐季回升。市場對於1季度經濟增速大個位數的下滑已經預期比較充分,2季度受海外疫情的負面衝擊,外需壓力開始逐步體現,但考慮到內需的進一步恢復和逆週期政策的陸續加碼,我們認為經濟最差的階段或已經過去,經濟增速有望實現逐季回升,我們綜合考慮疫情對於內需和外需的影響及財政政策有望在2季度發力,預計全年經濟增速仍然可以實現低個位數增長。

閔良超稱,今年開年的新冠病毒對於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來說,同時具備了黑天鵝和灰犀牛的特徵,黑天鵝體現在大家對於這個病毒的認知還是很有限,但是這個病毒對於國內和全球的影響卻是灰犀牛的體量。過去的一個月,全球資本市場經歷了巨大的波動,大家有種感覺就是每天都在見證歷史。

關於疫情的負面衝擊我們已經討論很多,下面閔良超將從疫情的一些正面影響進行分享。“我們知道,2003年的非典,加快了人們線上購物習慣的培養,誕生了像阿里和京東這樣的企業,這次疫情我們認為也會帶來新的變革,這其中也孕育著投資機會。”

從政府端而言,將會推動醫療衛生體系的加大投入和補短板,增加醫療戰略物資的儲備和檢測能力的加強。而且本次疫情防控中,信息科技的運用使得基層疫情排查防控更加高效,比如上海用的隨申碼,其他城市也有類似的一些APP或者小程序,因此未來社區信息化和城市智慧化趨勢或將加速。

企業端而言,線上辦公和遠程會議模式的推廣,對於雲服務市場的需求大增,產業鏈上下游的服務器、雲計算、人工智能都將迎來需求的高速增長。

居民端而言,疫情帶來更多消費場景的線上化。比如,線上遊戲、直播為代表的宅經濟加快發展,快遞和外賣業務的需求大增,在線教育、在線培訓更加重視。同時,傳統農貿市場加快向現代化的超市和電商平臺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