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宝珍尊享交流(2020.04.04):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是以时间化空间

董宝珍尊享交流(2020.04.04):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是以时间化空间

朱先生:

巴菲特卖了航空股说明巴菲特还有认错的勇气,而且很快就体现出来了,这个能力一般人不具备,第六感是有天赋的,需要绝对的安全。反正我是觉得中国的房地产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泡沫之一,现在美股没有泡沫了,那么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应该是由银行承担吧?是泡沫总归要消化,银行需要承担多少?董老师一直不提这个问题,希望也能够考虑进去。大家都知道中国银行两大问题,一个是制造业零售业坏账,感觉消化的差不多了,另外一个就是房地产泡沫,银行是以新换旧企业,要处理房地产坏账,就要有新的赚钱动能,感觉这个动能找不到啊?也许国家都不知道怎么办?再次说明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不是一点点大的问题。

董宝珍:

如果房地产泡沫崩溃了,中国还有和平吗?房地产是有泡沫,但是它有自己特殊的体制和国情,它一定是以时间换空间的,就像银行出现不良资产一定是走的以时间换空间的路一模一样,要了解国情以后你就会发现同样的泡沫问题,东方西方它的解决手段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像这一次疫情过程中同样的病毒,中国和欧美国家的防控战略完全不一样,结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定要考虑国情文化体制的根本性差异,否则你会被现象所误导的。

我们在看待同一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到这个问题背后所依托的那些深层的社会的因素,文化的因素,体制的因素,把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到那个具体的事物中,这样才能形成判断和结论。

如果你认为中国的银行和美国的银行,他们当然都是银行,所以就是有一定的一致性,但是两国所依托的体制文化不同,所以两个银行的经营特点是有重大差异的,比如在美国一旦出现疫情和经济危机,银行立即提高贷款的利率以求自保,并且快速从企业身上抽贷。这种现象在美国那种纯资本主义背景下,他们就认为每一个个人每一个私营企业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是天经地义的,他不要求不主张任何一个个人或者企业组织过度的承担社会责任,所以在欧美国家救助企业的过程中,就不能通过大规模让银行放贷来实现,不得不通过政府注资的方式来救助企业。

因为银行是私营的,你不能要求他救助实体经济,于是这种情况下,在欧美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银行自保的过程中,实际是放大了实体经营者的困难,也同时给自己的经营增加了困难,所以在欧美的经济危机过程中就会规律性的发生超越了正常幅度的大波动,这种超越正常幅度的大波动。主要就是银行不顾社会利益,在危机面前加高贷款利息并主动抽贷所导致的。

而在中国银行业遇到社会危机的时候,政府一声令下就会一方面不会抽贷,另一方面还会加大贷款的投放,这种操作是以国情文化历史为背景的,这种操作下其实是非常有利于对抗危机的,因为危机是一种整体性挑战必须大家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共同应对。中国是可以出现这种效果的,房地产泡沫为什么能形成呢,这么多年来,全世界的首富很少有房地产起家的,但是中国的最有钱的人总是有房地产开发商们,占据若干个席位,中国的房地产是畸形的是有问题的,但是这种问题的形成有特殊的原因,这种特殊的原因,一方面形成了房地产泡沫,另一方面在房地产泡沫消化化解的过程中,它保证了路径绝对不是崩溃式的,一定是时间换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