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本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大舰轻甲的代表,“大淀”级轻巡洋舰

在旧日本海军的轻巡洋舰梯队中,有一级轻巡洋舰的地位与其他几级轻巡洋舰有较大不同。和“天龙”级等专门用来领导“水雷战队”进行“洋上鱼雷战”的轻巡洋舰不同,旧日本海军中的“大淀”级轻巡洋舰,是为了配合旧日本海军中的“潜水战队”而专门打造的,是一款与潜艇配合作战的轻巡洋舰。

而在太平洋战争末期,随着其他主要水面战舰的陆续折损,“大淀”级轻巡洋舰中的“大淀”号轻巡洋舰,在1944年的上半年,也成为了旧日本海军的末代旗舰。

旧日本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大舰轻甲的代表,“大淀”级轻巡洋舰

“大淀”号轻巡洋舰

而本文今天就在此向各位读者介绍一下这款在旧日本海军轻巡洋舰发展史上拥有特殊地位的巡洋舰,顺便也让各位读者朋友们通过该级舰,对那段特殊历史中旧日本海军的状况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为“潜水战队”找一个“领头羊”——为特殊任务而生的“大淀”级轻巡洋舰

“大淀”级轻巡洋舰的诞生和旧日本海军对潜艇部队的定位转变有相当大的关系,和德国海军不同,旧日本海军并不需要自己的潜艇部队执行攻击任务,而是希望其能够以“潜水舰”的身份,替水面舰队进行前出侦察,提前探知敌人主力舰队的情报。

旧日本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大舰轻甲的代表,“大淀”级轻巡洋舰

旧日本海军的大型远洋潜艇

随着旧日本海军大型远洋潜艇建造技术的逐渐成熟,从1914年下半年开始,旧日本海军开始将原来的“潜水大队”和第四水雷战队一起,改编为“潜水战队”。至此,旧日本海军开始了自己“潜水战队”的探索之路。

虽然旧日本海军认为“潜水战队”的优势在于其水下隐蔽性,但是考虑到当时潜艇的水下潜航时间较短和远洋自持力不足,旧日本海军认为“潜水战队”还需要一艘大型水面舰艇充当其指挥舰,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前出侦察的作用。同时,这艘水面指挥舰还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为潜艇提供物资补给,进一步提升“潜水战队”的战斗力。

旧日本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大舰轻甲的代表,“大淀”级轻巡洋舰

老式“筑摩”号防护巡洋舰

一开始,旧日本海军并没有打算建造一款全新的轻巡洋舰来满足需要,而是使用老式“矢矧”号防护巡洋舰来充当第一潜水战队的旗舰,老式“筑摩”号防护巡洋舰作为第二潜水战队的旗舰。通过这两艘老舰的使用,旧日本海军也逐渐开始意识到了其在充当潜水战队旗舰时性能方面存在不足。

为此,旧日本海军决定开工建造全新的新一代轻巡洋舰。不过,当时的旧日本海军还没有完全认识到“潜水战队”和“水雷战队”在技战术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所以,在一开始的“丸四计划”中,旧日本海军决定建造一级共13艘轻巡洋舰,以同时满足“潜水战队”和“水雷战队”的作战需求,这也就是W-03级巡洋舰。

旧日本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大舰轻甲的代表,“大淀”级轻巡洋舰

“潜水战队”的作战要求和“水雷战队”相差较大

但实际上,这种设想是错误的。“水雷战队”主要执行的是“洋上鱼雷战”,对于航速和舰队指挥能力有较大的硬性要求。而“潜水战队”则不同,因为其主要任务并非作战,而是前出侦察,甚至必要时还需要前出至美国西海岸执行侦察任务,所以“潜水战队”的旗舰不仅要拥有极大的续航里程,而且还要拥有强大的海上自持力。

旧日本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大舰轻甲的代表,“大淀”级轻巡洋舰

水雷战队对续航里程和自持力要求就比较低了

因此,从1938年年中开始,旧日本海军开始投入力量为“潜水战队”设计一款专用的旗舰。旧日本海军要求该级舰除了要具备较强的对空、对海自卫能力之外,还应当装备机库和大型弹射器,增强整个“潜水战队”的航空侦察能力。最终,1939年三月份,旧日本海军通过投票的方式,确定了新款轻巡洋舰的性能指标:

1、标准排水量8200吨,满载排水量9800吨;

2、最高航速不低于35节,在以18节的经济航速航行时,其续航里程不低于8700海里;

3、装备2座三联装155毫米舰炮、4座双联装100毫米高射炮、8座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

4、舰上安装一座大型弹射器,同时本舰应当拥有机库,具备携带6架远程水上侦察机长时间作战的能力;

旧日本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大舰轻甲的代表,“大淀”级轻巡洋舰

早期设计方案

从最开始的设计方案上来看,新型轻巡洋舰完全是按照航空巡洋舰的规格来建造的。经过评估后,旧日本海军认为,要是这样设计,还不如直接设计一款专用的轻型航空母舰,作战效果还更好。最终,旧日本海军决定放弃航空巡洋舰设计,而采用传统舰形设计,这也就是C-42设计方案。

旧日本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大舰轻甲的代表,“大淀”级轻巡洋舰

最终采用的C-42设计方案

首舰“大淀”号预计于1940年6月份在吴海军工厂开建,但是因为吴海军工厂产能不足的问题,首舰一直拖到1941年的2月份才正式开工。而此时为了和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进行决战,旧日本海军对原来的造舰计划进行了调整,二号舰“仁淀”号被直接取消建造,因此,“大淀”级轻巡洋舰最终单舰成级,仅有一艘“大淀”号建成。

“大舰轻甲”——“大淀”级轻巡洋舰舰型特点分析

虽然一开始时旧日本海军就给“大淀”级轻巡洋舰定下了9800吨的满载排水量,但是因为建造公差和随后设计改动的原因,等到进行海试时,首舰“大淀”号轻巡洋舰的满载排水量已经达到了10416吨。如果仅从排水量上来看,“大淀”号已经有资格被称为重巡洋舰了。

旧日本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大舰轻甲的代表,“大淀”级轻巡洋舰

“大淀”号的舰体舰型图和防护结构示意图

为了保证舰体结构强度,“大淀”号的舰体采用DS钢材进行建造,其舰底船体钢板厚度为25毫米,并逐渐向上递减。等到了船舱甲板位置时,其船体钢板厚度就只有14毫米了。不过,其船体并不是单纯的一层钢板而已,而是多层钢板构成。理论上,其装甲防护水平只能够承受155毫米舰炮火力的打击。

在舰型上,“大淀”级轻巡洋舰采用了高舰艏平甲板设计,以满足自己在远洋环境下长时间航行的需要。同时,其舰艏到舰艉的过渡比较平缓,落差也比较小,舰身整体过渡比较平滑,以满足舰身后部航空设施的安装和正常使用。

旧日本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大舰轻甲的代表,“大淀”级轻巡洋舰

首舰“大淀”号上的主要设备一览

舰艏位置上安装有2座三年式60倍径三联装155毫米舰炮,主要用于对海射击,并可以在必要情况下司职防空作战。4座九八式双联装100毫米舰载高射炮以烟囱作为中心,呈四角布置。6门九六式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中,2门部署在舰桥前部,4门部署在机库顶部,这样一来,主要的舰载武备系统就都集中到了舰身前部和中部靠前的位置。

旧日本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大舰轻甲的代表,“大淀”级轻巡洋舰

机库最多只能容纳4架水上侦察机

在舰身中部和舰尾位置上,则主要布置了航空设施,包括一座航空机库和可旋转弹射器。一般情况下,“大淀”级会在机库中存放4架水上侦察机,在机库后方的航空甲板上,再保留2架水上侦察机。弹射器能够向左右各30度旋转,使用压缩空气将水上侦察机弹射出去。

旧日本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大舰轻甲的代表,“大淀”级轻巡洋舰

弹射器工作示意图

舰身机库两侧各安装有一台起重机,最大起重重量可以达到6吨,专门负责水上侦察机的回收工作。不过有意思的是,因为预想中的“紫云”水上侦察机最终都没能上舰使用,所以最终“大淀”号轻巡洋舰改搭载零式三座水上侦察机。因为该型水上侦察机重量较轻,后来“大淀”号轻巡洋舰也改用重量更轻的火药式弹射器。

旧日本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大舰轻甲的代表,“大淀”级轻巡洋舰

“紫云”水上侦察机最终未能顺利服役

作为一款立足于指挥“潜水战队”作战的旗舰,“大淀”号轻巡洋舰上自然也少不了大量的无线电设备。在无线电报设备方面,“大淀”号总共装备了8台短波发信仪和24台长短波收信仪。无线电话设备方面,则装备了5台中短波发信仪和5台中短波收信仪,基本上能够满足与“潜水战队”的正常通讯需求。

总体上来看,“大淀”号轻巡洋舰属于标准的“大舰轻甲”设计。虽然其排水量已经破万,但是其吨位并不是用来加强其装甲防护水平,而是用来增强其航空作业能力和作为旗舰的指挥通讯能力。

旧日本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大舰轻甲的代表,“大淀”级轻巡洋舰

“大淀”级轻巡洋舰基本上达到了初始设计要求

虽然其装甲较为薄弱,不过考虑到旧日本海军本身并不需要该舰冲锋在第一线执行最主要的海战任务,所以其基本性能也算是达到了旧日本海军在设计该级舰时的预期。

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大淀”号轻巡洋舰最后的辉煌

在1943年年初,“大淀”号轻巡洋舰正式通过旧日本海军的验收,并加入现役。在整个1943年的上半年,“大淀”号轻巡洋舰都没有参加大规模的作战任务,只是根据旧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实际作战经验,不断进行小规模改装,并进行舰上官兵与新设备的磨合,直到1943年下半年到1944年年初,“大淀”号才少量参与了对商船队的护航任务。

旧日本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大舰轻甲的代表,“大淀”级轻巡洋舰

刚刚竣工的“大淀”号轻巡洋舰

而此时的旧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则陷入了无旗舰可用的情况,按照传统,旧日本海军作战时,旗舰一般会选择“大和”号之类的战列舰。但是为了保证指挥机构的安全,一般旗舰都会比较靠后,这反而导致前线作战部队缺乏足够的兵力。

旧日本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大舰轻甲的代表,“大淀”级轻巡洋舰

此前这种殊荣只有诸如“大和”号这类战列舰才有

恰巧此时,经过太平洋战场的惨烈搏杀,旧日本海军也开始认识到了早前对“潜水战队”的定位是有问题的。于是,拥有较大吨位、通讯能力强大且对前线部队战力影响较小的“大淀”号轻巡洋舰,就成为了当时旧日本海军联合舰队选中的旗舰。

从1944年3月6号开始,“大淀”号轻巡洋舰开始接受改装。因为此时旧日本海军的时间不多,所以并没有对“大淀”号轻巡洋舰的主体结构进行大的修改。改装的重点主要在机库方面,将之划出多个舱室,以满足联合舰队指挥机构的正常运转。

旧日本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大舰轻甲的代表,“大淀”级轻巡洋舰

改装后的机库结构示意图

在1941年4月1号,“大淀”号轻巡洋舰正式成为旧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旗舰,并参加了“捷一号”作战。不过在此战中,旧日本海军不仅未能打开局面,反而损失了自己为数不多的航空作战力量。而“大淀”号轻巡洋舰也在1944年10月28号,被正式解除了联合舰队旗舰的任务,重新成为作战舰艇。虽然这段充当旗舰的时间并不长,却也让“大淀”号获得了联合舰队末代旗舰的荣誉。

旧日本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大舰轻甲的代表,“大淀”级轻巡洋舰

以旗舰身份行动的“大淀”号

在此之后,“大淀”号轻巡洋舰只执行了一些运输和护航任务,在1945年3月1号编入吴镇守府训练部队,驻守吴港,拱卫日本本土。但此时美国海军已经逼近日本本土,并加大了对日本本土军舰的空袭力度,“大淀”号在3月份遭受重创,直到五月份才修复。但在7月28号又重新遭受重创,被美军彻底击沉,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如果从贡献上来说,“大淀”号,或者说“大淀”级轻巡洋舰,在实战中并没能取得什么傲人的战绩。在其短暂的服役生涯中,最大的贡献也不过是在短短数月的时间内,充当了旧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旗舰。

旧日本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大舰轻甲的代表,“大淀”级轻巡洋舰

侧翻的“大淀”号轻巡洋舰

从设计上来看,其“大舰轻甲”的设计在太平洋战争末期航空兵占主导的情况下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劣势。其薄弱的装甲不用说面对美国海军航空兵的250公斤航空炸弹,甚至是美国海军航空兵装备的无控火箭弹,都能够对其造成较大的伤害。

不过,要求一艘本来以侦查、联络和指挥为主的战舰去扛住对手炮火的打击,也是一件有失公平的事情。如果真要找责任的话,那么在大战之初确定“大淀”级轻巡洋舰定位和技战术性能的人,也许要为“大淀”级轻巡洋舰的悲惨一生负点责任。而需要为“大淀”级轻巡洋舰负主要责任的,则是那群悍然发动战争的赳赳武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