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為什麼鼓勵你考0分?


孩子,我為什麼鼓勵你考0分?


下午,孩子完成周末作業之後跟我說:“媽媽,明天就是第15周了,我們18到20週會進行各科考試,然後就放寒假了。”

感嘆“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的同時,也想起去年的這個時候,剛上一年級的孩子面對人生第一次期末考試,擔心、害怕、緊張、焦慮,甚至為了不參加考試而不願意上學,而一年後的今天,他能輕鬆說出考試時間,平常心並且期待考試後的寒假,著實讓我驚喜。

孩子的改變從何而來?我們做了什麼?今天,分享我們的做法和思考。


孩子,我為什麼鼓勵你考0分?


害怕考試的孩子和鼓勵考0分的爸爸

去年的這個時候,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即將面對人生的第一次期末考試,大概也是第14、15周的回來和我們說:“要考試了,我不想上學了,我害怕考試。”

我們很驚訝,雖然是一年級的孩子,但成績並不差,並且是個很喜歡上學的孩子,為什麼會突然害怕考試呢?

經過深入我們溝通發現,孩子害怕考試有幾個方面的擔心:

  • 1、有老師說:期末考試一定要考100分,否則要打手心,差一分打一下。(後來證實這並非老師的說法,是同學誤傳了)
  • 2、同學說,父母對他們提出了期末考試的要求,要考95分以上,否則寒假不能去旅遊/要去補課/沒有壓歲錢......他擔心我們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他。

為了解除孩子的擔心,我們通過家庭會議的方式和孩子表達了我們的想法並做了約定:

  • 1、我們對他的考試成績沒有要求,他能考幾分就考幾分,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他可以自己決定和選擇。
  • 2、無論他考100分還是考0分,我們都一樣愛他,並且絕對不會影響他寒假的計劃。
  • 3、為了讓他相信上面兩條,爸爸還做出承諾,如果他不考100分,我們就一起做一件事情慶祝,如果他考了0分,我們就送一份他想要的東西作為禮物。

家庭會議之後,孩子偶爾還會提及害怕考試,但明顯少了一些焦慮和恐懼。

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之後,孩子成績不是100分,按照約定我們需要慶祝,經過商量,我們一起去吃了孩子想吃的自助餐。

當爸爸對孩子說:“太遺憾了,你竟然沒有考0分,少了一份禮物啊!”時,孩子哈哈大笑,而後大聲地回答:“我才不要考0分呢!”

自那之後,孩子漸漸不再提及害怕考試,也慢慢不再關注同學的家長對他們考試結果的獎勵或懲罰。只是在周測、期中考試後讓我們在試卷上籤個名,幫助他理解錯題,或者一面嘚瑟他又沒有考0分,一面說著“唉~~又沒有禮物了”(其實可能心裡在偷笑)。


孩子,我為什麼鼓勵你考0分?


看著孩子一年來的成長,有驚喜、有感慨,也有思考。


害怕考試的孩子究竟在怕什麼?

考試的意義是什麼?從應試教育中走過的我們都知道,考試是檢驗學習成果的方式。

為什麼考試會讓人害怕呢?害怕考試的孩子真的是在害怕考試嗎?

我想不是的。

從和孩子的溝通中可以看到,孩子害怕的不是考試,而是考試成績帶來的後果:老師的懲罰、家長的懲罰。

是什麼讓考試成績具有如此重大的意義,以致於讓老師、家長要通過獎懲的方式來對待?

我認為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我們的教育體制對孩子的評價標準過於單一,“以考試成績論英雄”這個標準從我們自己上學到我們孩子上學似乎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當然,教育體制的變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並不想批評什麼,當然我也欣喜地看到,很多學校、老師都正在改變。我想探討的是在這個體制下,為人父母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讓孩子不再害怕考試,迴歸學習本身?


孩子,我為什麼鼓勵你考0分?


無條件的愛是孩子考0分的底氣

《家庭教育:孩子的幸福》一書曾分享作為好父母的標準,其中有一條是:

盡力抵制應試教育體制的危害,保護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成長。

試想一個場景:有一天歹徒來到家裡,持刀行兇,父母面對歹徒會做什麼?一個很自然的動作肯定是,將孩子護在身後,自己來面對歹徒。

換一個場景,孩子面對學業、考試甚至升學壓力時,何嘗不是在面對一個“歹徒”?而此時,我們作為父母做了什麼?是把孩子護在身後嗎?很多時候並沒有。相反,可能很多人是將孩子推出去,同時舉起一把刀逼著他:你要去面對,否則我們就懲罰你!

再想想,孩子從一年級到上大學,十幾年的求學生涯,如果面對的都是前有“歹徒”後有“利刃”,那是何其艱難?

那麼,如何將孩子護在身後?用無條件的愛。

什麼是無條件的愛?

無論你考100分還是考0分,我都一樣愛你。

無論外界如何評價你,我都一樣愛你。

我愛你,因為,也僅僅因為你是我的孩子。

並且,無條件的愛不是說說而已,而要真的發自內心、身體力行,才能讓孩子相信。

在獲得無條件的愛,繼而產生安全感之後,孩子才能放心地去發展各種能力,才能安心的學習、考試,取得好成績。


孩子,我為什麼鼓勵你考0分?


總結一句話——

用無條件的愛給孩子考0分的底氣,才能發展他考100分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