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總是在牆上“塗鴉”,這位爸爸的做法很有愛,值得借鑑

你遇到這樣的場景嗎?

孩子到了兩三歲的時候,特別喜歡塗鴉,拿著彩筆在牆上、地上、桌子上亂畫,怎麼說都沒用,當面答應的好好的,再也不亂寫亂畫了,但是轉過頭來,又繼續畫,把家裡畫得亂七八糟。

孩子不聽話總是在牆上“塗鴉”,這位爸爸的做法很有愛,值得借鑑

遇到這種情況,你是放任還是制止?

孩子不聽話總是在牆上“塗鴉”,這位爸爸的做法很有愛,值得借鑑

有位爸爸的分享得到了很多網友的點贊,這位爸爸家的孩子也是非常調皮,特別喜歡塗鴉,有一次在牆上畫了一個歪七扭八的房子,爸爸看到以後並沒有責罰他,而是把小房子用相框框了起來,並且用紙條在旁邊標註了畫的名字、作者,以及作畫的原材料,是不是很有愛?

孫儷也曾在微博上感嘆過等等和小花的牆上塗鴉,說家中的牆,就是孩子的畫板。鄧超則說 “牆紙可以換,可是靈感被抹殺掉就沒有了。”

一般來說,寶寶到了一歲半以後,就會開始塗鴉,比起畫紙、畫板,他們更喜歡在牆上,桌子,地上,或者是床單這些空間比較大,沒有束縛的地方塗鴉,只要是可以塗鴉的地方,都有他們的大作。塗鴉可能只是一些簡單的線條,但是色彩鮮豔,還是很好看的。只是處理起來非常麻煩,很難擦拭掉,所以很多父母都非常討厭孩子的這種行為,有些甚至會打罵訓斥,嚴格制止。

孩子不聽話總是在牆上“塗鴉”,這位爸爸的做法很有愛,值得借鑑

但是,塗鴉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活動,能夠促進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據有關資料顯示喜歡塗鴉的寶寶,往往具有超過同齡人的想象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將來可能在文學、藝術領域大有作為。

孩子不聽話總是在牆上“塗鴉”,這位爸爸的做法很有愛,值得借鑑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專看想象力這一點,就不應該禁止孩子塗鴉的行為,為什麼這麼說呢?為人父母,最希望的就是孩子長大以後能夠成才,又是補習班又是才藝班,各種知識使勁填塞,恨不得孩子一天24小時都在學習,掌握所有需要掌握的知識。為此甚至會扼殺孩子的想象力。

但是事實上,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愛因斯坦)。

孩子不聽話總是在牆上“塗鴉”,這位爸爸的做法很有愛,值得借鑑

16歲時,愛因斯坦曾經問過自己:“如果有人追上光速,將會看到什麼現象”,以後他又設想“一個人在自由下落的升降機中,會看到什麼現象”。他在充分發揮想象力的基礎上,經過嚴格的邏輯思維和嚴密的數學推導,創立了相對論,然後獲得了諾貝爾獎,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作為一個發明家,他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想象力。對此,愛因斯坦自己也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學家狄德羅也說過,“想象,這是一種特質。沒有它,一個人既不能成為詩人,也不能成為哲學家、有思想的人、一個有理性的生物、一個真正的人。”

可見,想象力有多重要了!

孩子不聽話總是在牆上“塗鴉”,這位爸爸的做法很有愛,值得借鑑

想象力正在被肆意破壞

只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父母和學校,只關注了孩子吸納的知識,而忽略了他們的想象力培養。

孩子不聽話總是在牆上“塗鴉”,這位爸爸的做法很有愛,值得借鑑

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曾經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卻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

。同時,美國一個權威諮詢機構調查結果表明:孩子1歲時,想象力、創造力高達96%,可這種情況在7歲上學以後發生逆轉。到10歲時,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只剩下4%。

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呢?

愛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父母別再扼殺孩子的想象力了

1.孩子的稜角被打磨

生活中,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乖巧聽話”,老師要求回答問題必須“正確”,許多的“框框”不斷地把有稜角的孩子打磨成千篇一律的“規矩”,但是這種“規矩”的大腦根本無法迸發出天馬行空的想象。

孩子喜歡畫畫,畫紙上畫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形狀,然後開心的拿給媽媽看,媽媽你看我畫的這西瓜像不像?媽媽瞅了一眼,太難看了,一點也不像,然後拿出手機,找到西瓜的圖片,告訴孩子,你看,這才是西瓜,你畫的一點也不像,按照這個畫才對。

孩子不聽話總是在牆上“塗鴉”,這位爸爸的做法很有愛,值得借鑑

2.不要問,或者固定答案

孩子小時候,幾乎就是一本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小腦袋天馬行空的想個不停,問題也特別多。但是忙碌了一天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各種疑問,總是不耐煩的訓斥,讓他們閉嘴,或者給一些固定的答案。

比如學字的時候,孩子指著冷和熱問媽媽,這是什麼字?媽媽說這是冷,這是熱;孩子又問,冷是什麼意思?熱是什麼意思?媽媽直接來了句,冷就是冷,熱就是熱,什麼什麼意思?你怎麼那麼多事兒?學不學了,不學就睡覺!

然後孩子就嚇得呆住了,久而久之,再也不敢問題,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

在遇到問題時,如果媽媽給孩子準備一些參照物,一杯溫熱的水和一杯冰涼的水,讓孩子摸一摸喝一喝,說出自己的感受,是不是效果更好呢?

3. 填鴨式的教學

叮麻的學生時代,接受的就是填鴨式教學,不管是數理化,還是語數英,老師都是照本宣科,特別無聊。不僅如此,作業佈置的還特別多,每天除了看書就是寫作業,別說玩耍了,就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用,上課稍微走神就會捱罵,男生則會捱揍,哪有自由思索的膽量和時間呢?

孩子不聽話總是在牆上“塗鴉”,這位爸爸的做法很有愛,值得借鑑

雖然現在的教學是素質教育,注重孩子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實際上很多學校還是以成績為準,家長們為了孩子有個好成績,又是補習班又是學習班,不允許孩子有絲毫懈怠,結果成績雖然有所進步,但是想象力卻被嚴重損害。

孩子不聽話總是在牆上“塗鴉”,這位爸爸的做法很有愛,值得借鑑

四個方法,提高孩子的想象力

既然如此,那麼怎麼才能保持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呢?除了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尊重他們的思想和發展,給孩子詢問和思考的空間以外,還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

1.讓孩子動起來

很多家庭,對孩子特別嬌慣,別說洗衣服做飯收拾衛生,就連書包和玩具的整理,都不讓孩子碰一下,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學習。但是研究表明,勤於動手的孩子更富創造性和想象力。因為手腳的每一條神經都與我們的大腦鏈接、受大腦的支配,而手腳的不同動作又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所以說適量的活動是必須的。

孩子不聽話總是在牆上“塗鴉”,這位爸爸的做法很有愛,值得借鑑

父母應該從小就給孩子養成勞動的好習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雖然不至於下地務農,但是收拾玩具,穿衣服整理被褥,背書包,自己走路,自己吃飯等等,都是可以做的。孩子需要的不止是學習,還需要生活自理,有基本的生活常識,否則再多的知識又有什麼 用?

2.盡情的塗鴉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塗鴉,在他們一歲半以後,尤其喜歡在牆上、地上等,一些不受限制的場所塗鴉,雖然只是一些亂七八糟的線條,但是如果仔傾聽的話,孩子會告訴你畫的是什麼,甚至還會描述一個場景,講述一個故事。

叮咚兩歲的時候,也特別喜歡塗鴉,在牆上畫一些奇怪的線條,然後指著線條告訴我說,媽媽這個是大樹,你看這個大樹已經發芽了,是不是更漂亮了?發芽的樹?不就是一些亂七八糟的綠色線條麼?哪來的樹?雖然如此,我還是會非常驚喜的樣子,然後問他:這個樹是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那棵柳樹呀?真的太漂亮了……現在叮咚已經4歲了,知道牆壁塗鴉處理很麻煩,已經很久沒在牆壁上塗鴉了,不過又盯上了自己的汽車沙發,畫了很多粗黑的線條,然後告訴我說,媽媽,我給汽車刷了新的油漆,是不是更帥氣了?

孩子不聽話總是在牆上“塗鴉”,這位爸爸的做法很有愛,值得借鑑

遇到塗鴉,很多父母都很頭疼,擔心牆壁塗鴉不好處理,其實方法並不困難,可以給孩子選擇可以擦拭的彩筆,然後隨便塗鴉,塗鴉過後跟孩子一起擦拭處理;或者給孩子一片專門的塗鴉牆面,貼上白色的牆紙或者染上黑色的染料,等到以後不喜歡了可以換掉,也可以一直保存留念。

3.有趣的遊戲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小孩子是好遊戲的,是以遊戲為第二生命的。”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玩遊戲,都需要遊戲。遊戲不僅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還可以鍛鍊孩子的情商,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

比如過家家。孩子扮演喜歡的角色,跟爸爸媽媽一起過家家,把自己想象中的樣子落到現實裡。也可以做一些思考的遊戲,比如搭建積木,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想象搭建積木,雖然看起來有些滑稽,搭建的樓房也不標準,但是這都意味著寶寶的想象力非常豐富。

既有趣又能拓展想象力的遊戲非常多,父母閒暇時間陪孩子玩一玩,樂一樂,還能促進親子的親密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孩子不聽話總是在牆上“塗鴉”,這位爸爸的做法很有愛,值得借鑑

4.大量的閱讀

閱讀是由連續的、富有形象性和邏輯性意義的組合,可以促使大腦主動去進行富有想象力的創造性思維,可以說,閱讀是培養想象力的土壤。

在孩子小時候,父母就應該陪孩子一起閱讀,雖然還不認字,內容也不太明白,但是這些閱讀可以讓他們的大腦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還可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等大一些,就可以順利的進入自主閱讀了,以後的學習也會更順利。

還記得那位童話大王鄭淵潔嗎?鄭淵潔小學二年級開始看童話,閱讀童話書和接受課本教育同步進行,不僅讓他獲得了很多的知識,同時也激發了想象力。因此,在後來他才能創造一人33年寫一本雜誌的奇蹟,筆下的皮皮魯、魯西西影響了幾代孩子。

孩子小時候,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看一些童話、神話、科學幻想類型的書籍;稍微大一些,再看一些科學發明類的書籍,讓孩子閱讀與想象相結合,在閱讀中拓展想象力。

孩子不聽話總是在牆上“塗鴉”,這位爸爸的做法很有愛,值得借鑑

比如這套科幻冒險的繪本——《奇先生妙小姐:神秘博士科幻冒險故事》,就非常適合3-6歲孩子閱讀。

這套繪本一共14冊,每冊都是手掌大小,重量很小,攜帶方便,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裡面的內容卻是非常精彩的。有綁架好友的豹人、有爭奪地盤的蜥蜴人、還有改變時間的女博士……

孩子不聽話總是在牆上“塗鴉”,這位爸爸的做法很有愛,值得借鑑

幽默的語言,簡潔的插畫,再加上天馬行空的構思,和科幻的冒險,每一個元素都在引發孩子的思考,激發孩子的興趣,拓展他們的想象力。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叮麻寄語:

孩子的世界,充滿著無盡的可能性。作為家長,應該理解孩子的發展,尊重孩子的思想,然後給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間,讓孩子變得勇敢,堅強,有自己的興趣,有自理的能力,也有豐富的想象力。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