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恐惧症",你中了几条?

辛苦工作一整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不过你发现没?越来越多的人,却开始焦虑起父母的催促,亲友的质疑,钱包的缩水,体重的上升,同龄人之间的比较,不敢回去过年了。我们,都得了一种叫做"过年恐惧症"的病。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最怕亲戚突然的关心"

还是必要的寒暄,还是熟悉的话语,每年一遍,从来不变:"这孩子都长这么大了啊,毕业了吧?""不认识了啊?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

紧接着,便是:"工作怎么样?买房子吗?有多少存款了?年终奖发了多少?"相对敏感的"有对象了吗?""哪人啊?""多大了,处多久了?""咋认识的?"没有便"热心介绍"隔壁谁谁谁,相亲"逼婚,"无论你如何见招拆招,这都是一道送命题。


除此之外,你也免不了被亲戚朋友们平头论足一翻:"你怎么还纹身呢?出去读书就学坏了?""年纪轻穿这么少,年纪大了你就知道错了。""你不要总是发你的自拍,给人看到不好。"

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例子:

"小姑娘家还纹身。"

"现在都什么社会了,很正常。"

"什么社会也是党的社会,党就是指路灯"

"......"

(内心真实写照)

【年货】

给自己家添置年货是必须的,走亲访友也得备上许多(关键是大家送来送去真的不累吗?)

亲戚来拜年,得吃上个几桌吧,去酒店订位是轻松,但是贵,自己在家做是相对经济了些,但是累,而且说经济也真的是"相对经济",在家做少说也得花个千把块钱。

【红包】

给熊孩子们发红包也是斥巨资,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普遍都好了,以前小时候那种50、100的红包哪还拿得出手?即便熊孩子们的家长不嫌,熊孩子们还嫌少呢!

过节车费,购置年货,发压岁钱

买新衣服,请客吃饭,娱乐消费

随份子钱,走亲访友,微信红包

最后发现钱都没了,真是回到解放前,还得继续微笑脸。

【过年时】

终于等到过年了,得挨家挨户拜年吃饭,来回开车坐车都特别费体力,在家招待客人,看好熊孩子,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打起麻将来一坐就是一下午,口腔溃疡,长痘,上火,从脚底到头顶散发着一个字:累。

【强行吃肉】

"孩子你咋吃这么点啊?看你姥娘做的这个肉,专门给你买的,可好吃,快吃,在他们的谆谆教诲之下已经吃饱的我不得不再次动筷,刚夹了一块青菜……"你光吃菜怎么行呢?吃菜不能补充蛋白质啊!来,吃点肉。"

— 自亲友殷切的关怀,让我根本无法拒绝。"

【不自觉进食】

假期在家无聊,熊孩子们多,都也常备着零食,也会增加自己的进食量,年货都摆在桌头床头,一伸手全都是吃的边看电视便往嘴里塞。

根本不知道吃了多少。饮食作息不规律,进食量直线上升,体重也毫无疑问地跟进食量成了正比,每逢过年胖三斤?五斤也是有的。

【话题】

圈子变了,环境变了,话题变了,年少时的记忆永远停留在了年少时光里,如今终究是格格不入了,即便是大家说着话,谈笑间相互加了微信,想是找回了失去多年的老友一般,可是春节结束,又有几个还在保持着联系?

【比较】

除了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感,老友之间的暗自比较也是最容易伤人,谁家今年做生意赚了钱了,谁家今年拆迁了,其实我们自己也没有攀比感,但是这样一说,还是挺不舒服,非要来给我讲自己多有钱,生活多滋润,日子多潇洒,老公多疼人,听得多了,越发觉得自己又没钱,又不上道,工资很低。大过年的,成心给人添堵不是?

总之,一个年下来,身心俱疲。

年前觉得快要过年了,无心工作;年后更是打不起精神来。好好的一个年,本该是放松身心,好好调整状态的假期,却硬生生过得跟打仗似的。记忆中的年都变了味。

一直觉得生活需要仪式感,而不是仪式。

我们需要过年,是为过去的一年画上句号,或好或坏;为新的一年添些祝福,愿新年顺遂。

告别过去,期许未来,珍惜现在,这是一种仪式感;而勉强自己的身心去应酬,去交际,去强颜欢笑,去精打细算,这不过是一种过年的表面仪式。

仪式感是给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过得,仪式是做给别人看的。

我们需要的是一段陪伴家人,放松自己的假期,而不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年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