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覆盤顯示後市仍有上升空間

受疫情影響,第一季度金融市場巨幅動盪,而黃金市場風景獨好。倫敦金自年初每盎司1517.18美元上漲至每盎司1576.7美元,漲幅3.92%;紐約金自年初每盎司1520美元上漲至每盎司1591美元,漲幅4.46%,在全球資產普跌的情況下,黃金的相對收益實際會更高。

第一季度黃金經歷了三次大漲。1月初至2月中旬,金價穩步上行,最高逼近每盎司1650美元。助推今年第一輪黃金上漲的風險事件有二,一是1月初美伊衝突升級,雙方直接發動軍事打擊,兩國之間的博弈成為中東局勢動盪的一條主線。二是新冠肺炎疫情自2月上旬迅速在中國以外地區廣泛擴散,日韓、伊朗和意大利成為疫情重災區,加劇全球暴發疫情的擔憂。

2月末,歐美經濟數據表現良好,金價獲利回吐前期部分漲幅。3月初,海外疫情加速惡化,歐美主要經濟體感染人數快速增加,美股暴跌,加之OPEC+減產協議於3月6日破裂加劇市場動盪,刺激金價第二輪大漲。之後,美股10天內4次熔斷,市場發生流動性危機,“美元荒”再次顯現,黃金資產遭拋售,倫敦金一度跌至最低每盎司1470.9美元。

為緩解流動性問題,這次各國政府和央行的動作又快又狠,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加碼齊上。3月下旬,流動性改善,並且疫情導致實物供給偏緊,現貨黃金在期貨黃金帶領下觸底反彈,是為黃金第三輪上漲。3月末,美元指數反彈,金價再度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間,金價除了受傳統避險和保值邏輯的影響,也因異常情況出現過波動。

一是流動性危機令黃金資產一度遭拋售。一方面,美股暴跌導致流動性收緊,黃金作為容易變現的資產遭拋售,以補充股市中的保證金;另一方面,在疫情失控和流動性枯竭的情況下,恐慌情緒飆升,現金為王,這也導致黃金遭拋售。為了應對流動性危機,美聯儲這次的動作又快又狠,先是直接將聯邦基金利率降為0,接著又開啟無限量量化寬鬆(QE)。全球各國央行也緊隨其上,與美聯儲一起加碼寬鬆政策。在一系列到位操作後,流動性問題緩解,黃金恢復避險和保值功能,金價迅速反應,大幅上漲。

二是實物黃金供給受阻,期現價差異常。黃金作為商品被用於工業和金飾,在經濟常態下實物供給和需求保持穩定,極少會成為左右金價的主要因素。然而在疫情期間黃金實物也出現了流動性問題。疫情導致國際航班停運,實物黃金無法通過客運飛機運往全球各地。歐洲貴金屬加工廠受疫情影響難以正常經營生產。而全球金礦也多處出現停產現象,如南非、俄羅斯、秘魯等全球主要金礦都在關閉當中。這種實物供給的短缺直接反映在了3月24日金價衝高走勢上,此外在期現價差中也有所體現,期貨黃金價格一度高於現貨黃金每盎司35美元。

基於黃金的避險功能和保值功能,後市金價依然具有上升空間,但或以振盪走高為主。

短期內,疫情發展是主線。雖然目前歐美國家的新增病例已有所減少,但全球疫情還未見頂峰,疫苗和特效藥等醫學上的突破未出現,疫情對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還將繼續,市場避險需求仍然存在。受疫情影響的經濟環境不容樂觀,穆迪預計第二季度美國失業率均值將為8.8%~16.2%,標普稱美國5月整體失業率可能達到19%。第二季度所有關於疫情的負面消息和走低的經濟數據發佈都可能觸發黃金避險功能,成為助推金價上漲的動力。

此外,債務風險需警惕。經濟衰退加上資產價格暴跌,加重了企業還債負擔,美國能源行業的債務風險高漲,同樣歐元區各國的國債利率和企業債務率在疫情期間大幅上升,歐美企業的違約風險值得關注。如若出現債務違約,發生類似“雷曼兄弟”破產的事件,則會觸發黃金的避險功能。新興經濟體在第一季度疫情期間,貨幣貶值幅度平均達10%,正面臨史上最大規模的資本外流,外債償債風險同樣值得關注。不過美國出臺了2.3萬億美元經濟貸款,包括直接購買垃圾債,以及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最近正在計劃通過擴大貸款、減免債務和提高特別提款權等方式對中低收入國家提供援助,可能會降低部分債務風險。中期是否會發生大面積債務風險需要拭目以待。

長期來看,全球貨幣政策“大放水”,實際利率進入負利率時代,提高了黃金資產的相對收益。並且油價大概率將在今年全年維持低水平徘徊,通脹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不大,解決了各國“放水”的後顧之憂,因此政策中期內難以退出寬鬆環境。而一旦油價後期觸底反彈,必將帶動通脹上行,加之在全球利率環境中,這將觸發黃金保值功能,黃金迎來趨勢性投資機會。

需要注意的是,黃金的上行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到第三季度,氣溫回暖可能有助於控制疫情,醫學上的突破也會提振市場情緒,風險偏好回暖。疫情一旦得到控制,需求端和供應端則會相應逐漸恢復正常,就業和股市等則會在前期低谷數據上出現大幅反彈,金價或會從高位回落調整。

本文源自中國黃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