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和藏之路

文成公主在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从长安出发,远嫁吐蕃。文成公主出嫁的阵势十分壮观,随行的嫁妆里,还有许多吐蕃没有的谷物、果品、蔬菜的种子以及药材、蚕种,还有大批的医药、植树、工程技术、天文历法方面的书籍,这些嫁妆无不彰显唐朝对吐蕃的真诚友谊。

文成公主和藏之路

松赞干布对这段联姻也极为重视,他亲率一支人马,从逻些(吐蕃都城)赶到柏海(今青海陵湖)去迎接公主,并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回到逻些城后,松赞干布为了表示对文成公主的尊重,就在逻些城按照唐朝的建筑风格,建造了一座华丽的王宫,就是现在的布达拉宫。

文成公主进藏,是吐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留下了很多动人的传说。


文成公主和藏之路

青海境内有一条倒淌河,这条河从东向西流入青海湖。传说文成公主到达这条河以后,就不再坐轿子,而是骑马进入草原。文成公主感到从此和家乡的距离一天比一天更远了。心里非常难过,不禁失声痛哭。公主哀婉的哭声,感动了天地,结果使这条河同天下所有的河都不一样,不是向东流,而是向西流。"天下江河皆东去,惟有此水向西流"的诗句,就描绘了这一现象,倒淌河的名称也因此而得来。

文成公主和藏之路

在文成公主之前,吐蕃虽然已有农业,但经营很粗略,只不过是用石头围住一块地,然后撒下种子,既不会整地,也不知保持水土。唐朝的先进技术传入后,出现了小块农田,学会了防止水土流失和平整土地。

吐蕃过去没有文字,无论什么事都用绳打结,或在木头上刻符号来表示。文成公主就劝松赞干布设法造字,于是松赞干布指派了一些人去研究,后来造出了三十个字母和拼音造句的文法,从此吐蕃有了自己的文字。

文成公主進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吐蕃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了。文成公主,这位了不起的女性,在异国他乡与自己丈夫只共同生活了十年,而在西藏生活的时间却有四十年。直到今天,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故事也像一根和平的纽带牵系着汉藏文化,牵系着汉藏两族人民的心。

唐朝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两句诗大意是:自从文成公主和亲去了吐蕃之后,吐蕃的很多风俗习惯都汉化了。可见,文成公主和藏,对汉藏两族文化经济的交流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