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百鸟朝凤》——黄河岸上的绝唱

每次遇到一部让自己感动的作品,都觉得是一种幸运。

浮躁的年代,网络的发达,接触的作品越来越多,可谓之精品的却越来越少。

很久以前,就有人给我推荐过《百鸟朝凤》,可是一直没有去看。

直到在关于吴天明导演的一篇文章中,再次看到它,便决定一定要看看。

《百鸟朝凤》讲述了黄河岸上两代唢呐匠的故事。

在陕西无双镇,婚丧嫁娶,都会叫上唢呐匠去吹奏一番。唢呐的吹奏分为四台、八台以及最高级别的百鸟朝凤。百鸟朝凤一般在白事上吹奏,一般的人是受不起的,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配有资格受用。

在无双镇,会吹百鸟朝凤的只有焦家班的班主焦三爷。

【电影】《百鸟朝凤》——黄河岸上的绝唱


故事的开始 ,

游天鸣带着父亲的梦想而学唢呐,两代唢呐匠就这样相遇了。

起初,焦三爷并没有教天鸣吹唢呐,而是叫他去河边用芦苇杆吸水里的水。

天鸣学习很刻苦,可是焦三爷好像并不满意他。

每次出去吹奏,都只带师弟蓝玉;送唢呐,也只送给蓝玉。

伤心的天鸣晚上收拾好行李,第二天默默回家了。

可是回到家门口,听到父亲正在向邻居炫耀自己。肩负着家族荣耀的天鸣,又默默回了师父那里。

师父好像知道他一定会回来似的,早早的就在门口干活等着他,还在锅里给他留了饭。

从这里开始,整个片子好像迎来了一个转折点。

师父开始教天鸣唢呐,还给了他属于自己的唢呐,并告诉他“唢呐离口不离手”。

天鸣也开始像师弟一样,跟着师父、师兄们出去吹奏。在师父的教导下,天鸣和蓝玉的唢呐技艺天天见长。

【电影】《百鸟朝凤》——黄河岸上的绝唱


终于到了焦家班传声的日子,所谓传声,就是唢呐班班长确定接班人的仪式,它传的不光是百鸟朝凤的演奏技巧,更是一种荣耀,它是对一个唢呐艺人人品和艺品最好的肯定。

二十多年来,焦三爷收了不少徒弟,各个都能出活。但焦三爷却偏偏选了年纪还小的天鸣。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焦三爷看来,选接班人不只是看能不能把唢呐吹好,还要看能不能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的人,他才能拼着命把这活保住传下去。

原来之前的种种,都是师父对他的考验。

【电影】《百鸟朝凤》——黄河岸上的绝唱


当传了五六代的金唢呐到天鸣手里时,两代唢呐匠的交接开始了;

当焦家班变为游家班时,两代唢呐匠的命运也开始改变。

面对西洋乐器的冲击,唢呐的市场越来越小。

曾经坐着太师椅、红极一时的唢呐匠,如今什么也不是了。

迫于生计的压力,很多唢呐匠纷纷选择了外出打工,吹四台的人都凑不齐了。

最后的最后,黄河岸上最会吹唢呐的唢呐王焦三爷也走了。

只剩下他的徒弟天鸣一人还在继续坚守着。

【电影】《百鸟朝凤》——黄河岸上的绝唱



一种乐器,两代人的坚守;一门匠活,不同的命运。

焦三爷,拥有着一代唢呐匠的骄傲与自豪,也拥有着一代匠人的执着与坚守。

当排挤外姓的查老爷子死了,其后人准备给予重金希望能吹奏一曲百鸟朝凤时,他坚守原则,不吹。

当德高望重的窦村长死了,他宁愿冒着吐血的危险,也要为老爷子吹奏一曲百鸟朝凤,这也是原则。

【电影】《百鸟朝凤》——黄河岸上的绝唱


俗话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想,放在焦三爷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在焦三爷的心里,唢呐是一门匠活,不能断了种。

于是,他把家里唯一的耕牛给卖了,不是给自己治病,而是想给天鸣置办一套新家伙,希望游家班能够再撑起来。

【电影】《百鸟朝凤》——黄河岸上的绝唱


游天鸣——焦三爷的接班人,品行好,唢呐吹得好。一直谨记师父的教诲,要把唢呐传下去。

可现实却是唢呐吹奏活儿的日渐减少,游家班的被迫解散,有可能因此耽误的终身大事。

游天鸣不知道这样下去,自己还能坚持多久。但师父临终前的嘱托,又不得不遵守,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无力包围着他。

其实作为看客的我们都知道,仅凭几个人的努力,根本改变不了唢呐的命运。

好歹最后结局,县文物局局长的到来,似乎又带来了一点点新的希望。

【电影】《百鸟朝凤》——黄河岸上的绝唱


从吹奏唢呐红极一时的威风,到吐血也要坚持吹奏的无奈。两种巨大的反差,让人触动,也让人感慨。我想,焦三爷的内心一定失望至极吧。

没有恢弘的叙事,没有大气的场面,却有着一种朴素的美。它用平静的叙事,平淡的生活,平常的画面,讲述了两代唢呐匠最不平凡的使命:即使生命尽头,也要将唢呐传承下去。

【电影】《百鸟朝凤》——黄河岸上的绝唱


茫茫的黄河岸上,

当天鸣在师父的坟前吹起百鸟朝凤时,

唢呐声穿透了苍茫大地,也穿过了千年历史,

像是一首绝唱,诉说着一代匠人们的忧愁与绝望!


【电影】《百鸟朝凤》——黄河岸上的绝唱

写在最后:

我尊重这样的匠人们,面对时代的更迭,他们依旧能坚守自己的手艺。也正是许许多多的他们,才有了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焦三爷走了,可他的匠人精神却终将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