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爷为何能连救4人,他是冬泳爱好者,每天能游4000米

10分钟过去了,在海水里奋力往岸上游的黄剑青感觉只游了1米的距离。

而在他身后,紧紧抓住“跟屁虫”气囊的受困者开始体力不支、脸色发白。

距离岸边还有100多米,他没有精力有其他感受,只想尽快地把他们救到岸上。

老大爷为何能连救4人,他是冬泳爱好者,每天能游4000米


相遇

7月4日,住在湖南永州的黄剑青与家人一起前往海南万宁,一来是为了探望岳父,二来也是想借此机会旅游。

他是游泳痴迷爱好者。

一年365天,只要不外出,他每天都会5点半起床,吃完早饭,骑着单车到达湘江边的码头,和泳友一起下水游。春夏秋冬,无论气温如何变化,黄剑青从不缺席。

这2年,他每天的游程相对来说较为固定,夏天时每天游3000到4000米,冬天在10度以下的江水中也会游1500米。

到海南,他自然不会错过游泳。但因为海水与江水环境不同,为了保险起见,他特意从家里带了双气囊的“跟屁虫”(编者注:漂流袋,可供泳者借助此物漂浮在水中休息)。

“我岳父住的地方距离日月湾海滨浴场只有几公里,开车5分钟就到了。”那天,吃完午饭后,下午2点半,她就和妻子、妻子妹妹一家人前往海滩。

他对游泳是没有抗拒力的,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我想早点去,可以在海滩上散步,又可以游泳。到了那里是4点左右,我就下水游泳了。”

往常,黄剑青在湘江里游泳从不带“跟屁虫”,“因为我对自己的能力自信,而且我觉得带着它游泳是一个负担。”但江水的暗流远比海水小得多,虽然之前也来这片海域玩过几次,但他知道自己对这里的情形并不算熟悉,仍然抱着敬畏的心理。”于是,他在游泳时带上了“跟屁虫”。

那天下午4点多,海滨浴场的人不算多,除了他们一家子人,还有几个拾海者(编者注:捡贝壳),“就我一个人在游泳。”

在水里游了几个来回后,他发现彼时海水正在退潮。同时,他也注意到远处走过来4个人,他们手里拿着冲浪板。

这片海域是冲浪胜地,去年适宜冲浪,是拥有高质量定点浪型和沙滩浪型的海域,被誉为海南的“黄金海岸”。

但那天那个时段准备冲浪的只有他们4个。4个人中,一个男生是教练,另1男2女都是学员。

黄剑青看着他们将手里的冲浪板放在岸上,4个人往水里走,“2个男的走在前面,2个女的走在后面。”走进海水里后,他们开始往外游,“我看他们越游越远。”

即便再平静的海面,水底下也是暗流汹涌的,更何况这片海域正在退潮期,浪原本就很大,海平面下的暗流更是急迫。

水性颇好的黄剑青也能明显感受到退潮时海水的吸力,“会将你不断地往深海里拉。”

老大爷为何能连救4人,他是冬泳爱好者,每天能游4000米


救人

又在水里游了几个来回后,黄剑青隐约地听到几声远处飘来“救命”的呼喊声,他往远处定睛一看,是刚刚入水的4个人发出的喊叫。

彼时,他距离他们约有80米的距离。他没有丝毫犹豫,甚至没有何妻子说了一声就往受困者那里游去。

“我用的是自由泳姿势,游了大概1分钟就到了。”

离黄剑青最近的是穿黑色衣服的女子,他靠近那个受困者。受困者情绪紧张,有点不知所措,出于本能,她一下子抓住了黄剑青的手。

黄剑青操着湖南口音的普通话,急忙对她说:“你别着急,别紧张,放松。你别抓我的手,这样我不能活动了。”他将绑在自己身上的“跟屁虫”推给受困者,“你抱着它休息。”

在搭救第一个受困者后,黄剑青有想过先把她送回岸边,然后再返回救其他几个人。但在思忖片刻后,发现形势不允许他这么做,“如果我先把她送上岸,其他三个人就会有危险。”

他只能选择另一种方案——一次性集体营救。

他边游边拉着女子,向第二个受困者游去,同样是女生,他们每个人差不多都间隔10米,“她已经呛了水,脸色不太好看。”

幸好黄剑青所带的“跟屁虫”是双气囊,有两个扶手。双气囊的“跟屁虫”在中间有一定的空间,在平日里游泳时可供放手机等物件,因此,这个“跟屁虫”可以确保受困的4个人都能拉住它。

他让第二个受困者拉住“跟屁虫”后,向第三个受困者游去。这个受困者是男性,身体略胖,黄剑青印象里,他有160到170斤的样子。

男子身体反应最严重,“我游到他的身边时,他已经说不出话了。”最后,黄剑青救到了男教练,他们4个人一起拉住“跟屁虫”,拖在黄剑青的身后。

4个受困者叠加起来的浮力与重力,让黄剑青感觉自己像拉着一个巨大沉重的物体在游。他需要来自受困者的援助,“你们千万不能紧张,一紧张,人就变得僵硬了,他们试着踩水,帮我一下,我游起来就会轻松一点。”

在看到丈夫的“跟屁虫”被受困人遮挡住时,黄剑青的妻子才意识到丈夫的救人行为,她焦急地在岸上等着丈夫的归来。100多米的距离,让她看不清楚丈夫的身体,但她可以从部分露出的黄色“跟屁虫”估测丈夫所处的位置。

她怕丈夫力不从心,毕竟在波浪起承转合间拉着4个人往回游本就有难度,再加上那时正处退潮期。

妻子开始向周围的围观群众寻求帮助,“你们谁会游泳,过去帮帮我老公啊!”没有人挺身而出。她只能寄期望于黄剑青本人。

老大爷为何能连救4人,他是冬泳爱好者,每天能游4000米


上岸

由于救人,黄剑青只能采用蛙泳的方式。他发力持续游了10分钟左右,却发现自己只游动了大概1米的距离。

从决定去救人那一刻,他就从未害怕过,他对自己的游泳能力十分自信。

他曾是冬泳协会的一员,从2010年开始到2016年,每年都会参加冬泳比赛。他把游泳当成健身方式,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他也曾经历过冬泳的不适应期,“刚开始游100米就觉得游不动了,我就慢慢加量,后来加到150米,200米,再后来,超过一个点,再游多少距离都不会觉得很辛苦。”

2012年底,他曾经历过一次救人的场面,记忆犹新。

那一次,黄剑青的同学突然兴起,想和他一起去游湘江。在14度左右的水温下,他游了600、700米到了江对岸。黄剑青看同学不常游泳,担心他体力不支,于是建议他从岸上走回去。同学笃定地说:“我肯定能游回去。”

等黄剑青游回对岸后,发现身处江中心的同学只露出了嘴巴,在水面上挣扎,这才发现事态严重,“我和几个泳友马上游到那里,把他拖到了岸上,马上交了救护车,他那个时候身体僵硬,已经在体温计上无法体现了。到了医院后,他一直说冷,加了3、4床被子。”

经过那次救人事件后,黄剑青意识到,救人刻不容缓,要争取每一秒。

但这次的难度明显高于7年前,他如何才能尽快地把他们救到岸上呢?

黄剑青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块礁石,在海浪的拍打下时隐时现。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希望能依靠礁石缓冲一下体能,对自己,对受困的4个人都是有好处的。

被困者之中的教练领会了黄剑青的意图,他戴着遮阳帽,开始脱离了“跟屁虫”,向礁石处游去。只要摸到礁石,至少他暂时是安全的。

突然减轻了一个人的重量,黄剑青发现身后的阻力小了很多,他想再试一次,看看能否一下子游到岸边,彻底解救3个学员。

他花了20分钟的时间,终于游到了岸边,他的妻子和其他家人早已等在那里。还没等他完全靠岸,他们就冲下去扶住3个学员走上岸。

第一个被解救的女子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被呛到水,惊魂未定的她躺在沙滩上,后怕地说道:“我以为我今天会挂了。”在休息片刻后,她马上起身去看了其他学员的情况,并给他做了心肺复苏。之后,她又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叫了救护车过来。黄剑青了解到,这个女子在上海从事医生的职业,此番是来参加冲浪夏令营的活动。

“男学员在被扶到岸上后动不了身,吐了很多水,把吃的午饭全都吐了出来。”他的职业也是医生,在四川工作。事后,他要到了黄剑青的电话,一家三口和他见了面。

男学员的妻子当场就哭了出来,“要不是您救她,这个家庭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黄剑青笑着回应:“上天安排我,在你们出现危险时出现,这是你们的福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那个男教练后来自己游到了岸边,在回到沙滩上后马上接受了医护人员的检查。他再次与黄剑青见了面。黄剑青问他:“当时你为什么要脱离‘跟屁虫’呢?”教练回道:“我看你游了这么久都没怎么前进,我就想先去礁石上,让你先救他们三个人上岸。”

裨益

在事发一天后,海南当地媒体开始报道黄剑青见义勇为的事迹。他在老家的朋友看到了这则新闻纷纷赞扬他,“你做了好事,感动了我们,你一下子变得那么出名。”

黄剑青对朋友们回复道:“这是因为长期游泳造就了今天的我,帮助我练就出了超常的体能和持久的耐力,我能够在特殊情况下为社会做贡献,我感到非常开心。”

在接受新浪体育采访时,他说到了长期游泳给自己带来的裨益,“我尝到了甜头。游泳,特别是冬泳对身体是有好处的。我是工人出身,这么多年的工作也落下了一些毛病。在我长期游泳后,之前常见的毛病,比如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皮肤过敏、牙痛等都没有了,我现在吃饭特别香、睡觉睡得特别踏实。”

他的朋友圈里基础都是于游泳有关的内容。

2017年2月,他在冬泳网上发布了一篇帖子,内容是冬泳对自己的帮助,他在帖子的最后写道:“我想说的是:老来壮的感觉真好,感恩冬泳。”

夏天是一年中游泳事故隐患最严重的时候,会游泳的人在水中就一定安全了吗?

黄剑青道出了自己的看法,也想给泳者一些好的建议,“会游泳并不能证明你能抗拒得了暗流。在游泳的同时,你必须提高体能和耐力。如果我要是没有超常的体能和耐力,在这次救人的过程中我就会没有自信。”

这几天,黄剑青住到了另一位亲戚家里,那家亲戚家距离海边有点远,喜爱游泳的黄剑青只能暂时忍痛割爱,过几天疏离水的日子。

他在救人时的勇敢、毅力与果断的判断能力值得赞扬与歌颂。但哪一次的见义勇为不是建立在危险之上?在享乐的同时请不要麻痹大意,切除隐患,才是对大家安全最好的保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