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副行书作品写的真漂亮!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副行书作品写的真漂亮!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原文: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译文:遇事能知足,心就能常常处之安泰;人要做到了无欲无求,品格自然高尚。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是清文学家纪晓岚的先师陈伯崖撰的一副联书,

原文是:“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这里说的“无求”,是告诫人们要舍弃满脑子的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这里的“无求”,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而是告诫人们要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困扰,不必强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求”,是人生品格的体现,但为事在人,淡泊的人生虽然说没有轰轰烈烈扬名内外,也没有显赫的地位,可它的确是渴望而难及的境界。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副行书作品写的真漂亮!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对联里的“无求”,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而是告诫人们要摆脱名利情的羁绊和困扰,不必强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求”,是人生品格的体现,但为事在人,淡泊的人生虽然说没有轰轰烈烈扬名内外,也没有显赫的地位,可它的确是渴望而难及的境界!

一个人无论贫穷富贵,穷达逆顺,都免不了与名利打交道。《清代皇帝秘史》中记述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兴致大发,随口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每天来来往往多少船?”老和尚回答说:“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一语道破天机。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人到无求,就会宁静,就会剔除浮躁,摈弃杂念,齐白石说“人誉之,一笑;人毁之,一笑。”人到无求

,不被功名所扰,就不会被它弄得神魂颠倒,迷失本心,也不会被浮云遮望眼,一叶障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