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小事,才能贏得做大事的機會

做好小事,才能贏得做大事的機會

本文共計6206字,一件小事。

這是智遠的第092篇成長筆記的分享。

“生活無大事,處處是小事,

做好小事,不一定做成大事。

週末,在一個自組織的“藝術插花班”上,幾個夥伴圍觀了起來就“一個人應當如何把自己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這個時候有一位年輕的婦女在在後面舉起了手,她站起來說到:“我今天是和丈夫一起來到這裡的”。

我想如果一個男人把全部熱情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也許是對,但是對於一個家庭主婦來說卻沒有任何好處。

你們男人每天都有有趣的新任務要做,但是家務勞動就沒法相比來了,做家務勞動的煩惱是單調乏味,令人厭煩。

其實有很多人在做這種“單調乏味”的工作,如果我們能找到一種方法幫助這位少婦,也許我們就能幫助許多自認為自己的工作是單調乏味的人。

組織者問她什麼東西使得她的工作如此“單調乏味”,她回答說,自己剛剛鋪好的床,馬上就被弄亂了,剛剛洗好的碗筷,吃飯就被弄髒了,剛剛擦乾淨的地板,沒過兩天就被弄得泥汙一片。

那個女人說:“你剛剛把這些事情做好,這些事馬上就會被人弄得像是未曾做過一樣。”組織者說:“這確實令人掃興,有沒有婦女喜歡家務勞動的?她說:啊,有啊,我想是有的”。

“她們在家務勞動中發現什麼使得她們感到有趣,保持熱情的東西沒有呢?”,少婦思考了片刻回答道:“也許在於她們的態度,他們似乎並不認為她們的工作是禁錮,而似乎看見了超越那些瑣碎的日常的什麼東西。

做好小事,才能贏得做大事的機會

01.把“小事”做好就厲害了?。

道家創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做於易”。意思是做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天下的難事必定從容易的做起。

正所謂“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小事關乎成敗。

在工作中,人人立足本職,才能和諧發展,每個人做好自己手中的小事,才能成就大業。

做好小事,才能贏得做大事的機會

(配圖僅供閱讀體驗)

  • 小事都拖著,機會就會流失:

最近,我身邊的一個朋友看到網上有個他心儀已久的崗位正在招聘,公司也是自己目標範圍內的,他還發給我讓我把他鑑定了下。

我看後說,你投個簡歷吧,我看這個只需要自己註冊下,把你的履歷上傳下,填寫下個人信息,介紹下相關情況就行。

正因為他的個人履歷不是現成的,“好久沒有更新了”,需要結合目前工作崗位再進行完善下,他就想準備準備,想好了再填。

結果就這麼一拖,機會沒有了。

平時也比較忙,他要做自己的本職工作,趕上了最忙的時候,項目任務來了,要連續加班,累到回到家話都不想說了,更懶得動腦想了。

再翻出來那則招聘的JD鏈接,發現截止日期已經過了,前天他跟我說,“為此他心痛不已,感嘆要是我早點提交這會而沒準二面都結束了。

不過呆了幾天後,我看他已經沒事了,看來那個錯失的還不是他最渴望的機會,因為疼的並不徹骨,似乎也不會改變他的拖延的習慣。”將來還會有別的機會呢“,我估計他是這麼安慰自己。

多數人的人都是這樣,常常敗在小事上面。

可大事最後終歸是一堆的小事情支撐著,小事往往花不了多少時間,表面上看,是累的沒有時間錯過了報名的機會。

實際上,是自己的自控能力和時間管理出了問題,不解決,以後還是會浪費很多機會。

再忙,早上也就早起15分鐘就搞定,每天拿出時間想一想,寫個初級的world版本,修改兩次,最起碼就能保證有個東西交上去了。

做好小事,才能贏得做大事的機會

(配圖僅供閱讀體驗)

  • 幾年一直堅持吃早餐:

最近和小區的兩個朋友相約早起跑步,我們跑完去一個早餐店吃早餐,其中一個朋友感嘆到,我已經好幾年沒有這麼早起吃過早餐了。

而另一個朋友說,他堅持吃早餐是從大學開始的,直到工作至今,他認為這是做得做好的意見小事。

我一驚:我好像也好久沒有見過像今天這樣熱騰騰的早餐了,你能堅持好幾年早起吃早餐,真的非常了不起。

因為在這個快節奏的城市裡,很多人已經忙的“沒有了自己的生活追求”,更別人說看到清晨的陽光是什麼樣子了。

這個時代,我們都在追求那些很宏大的事情,例如有沒有贏得一場比賽,有沒有考上一所頂尖的大學,有沒有掙到錢,卻從來沒有人堅持完成一件小事,而複雜的生活確實由無數件小事組成的。

作者連嶽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你有沒有改造世界的藍圖,我不在乎,我更願意相信從小事得出的觀察結果,你有沒有耐心讀完一本書,能不能控制自己的體重,敢不敢堅持跑步,小事做得好,此人不會太差勁。

作為普普通通的素人,我們並沒有什麼大事情要做,有的只是無盡的小事情,那些把日常生活中看似枯燥的小事情不厭其煩的做一遍又一遍的人是最值得敬佩的。

所以很多人普遍認為:

能夠把小事情不斷做好的人,在大事面前運氣也不會太差,因為他們都懂得並且經歷過小事情當中的“無趣”,“枯燥”,和乏味,而似乎往往是這些瑣碎的東西才是真正歷練人的地方,現實中真的是這樣麼?。

做好小事,才能贏得做大事的機會

02.“故事”和“道理”是兩碼事。

“小事做好”,未必就能幹大事情,當然,小事情做不好,也不一定不能幹大事情,核心的本質要學會找到“事物和事物”之間的關聯性。

  •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很小的時候就聽過這個故事,叫做:“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相信你也聽說過。

說的是東漢有個少年叫做陳蕃,這個陳蕃自己一個人住,個人比較邋遢,屋子裡亂得都不成樣子,他的父親有個朋友叫薛勤,就勸他收拾收拾,好好整理下屋子。

陳蕃不願意為此行動,並拋出來一個大的理想,說大丈夫當平定天下,老幹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幹啥。

薛勤作為一個長者,一聽就不高興了,你這個小孩還敢頂嘴,就反駁說,“一間屋子都掃不了,你這瓜娃子拿什麼掃天下?

這個故事從小到大聽了無數遍,其狠心意思就是教育我們要抓細節,從小事情做起,小事情都幹不好,怎麼幹大事情呢?

聽起來蠻有道理的,我原來也經常被“領導”這麼審判過,只不過每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總覺得哪裡出了問題。

後來經過深度思考加學習,我發現,多半人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其實是有所“圖謀”的。

比如有什麼工作讓我去做的時候,或者他沒有辦法在邏輯上去否認我的時候,只能用小事情打擊我,否則怎麼襯得出“師者的威嚴”呢?

做好小事,才能贏得做大事的機會

(配圖僅供閱讀體驗)

  • “一屋掃完,我就能掃天下了麼?”。

是不是小事情做不好,就沒有辦法做大事情了?這邏輯明顯的不對呀,要知道,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小事情無窮多啊。

比如你經常勤剪指甲可能就不定期理髮,我生活習慣很好,可能過馬路闖紅燈,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總能找出來一大堆的毛病,那每個人是不是啥也不用幹了呢?

所以,薛勤所表達的核心意思是“強關聯”的小事和大事,小事是大事情的基礎。

比如你要學習英語,如果不認識字母,肯定就說不好英語,比如你想成為作家,如果你文筆不好,可能就寫不出很多情感內容,是吧,這都很合理。

如果領導說你“連端茶倒水都做不好”,你就能當好司機?,連PPT都不會做,你就能做好總監這個位置,這邏輯就有了明顯問題。

你想:“端茶”和做“司機”有關係嗎?,做PPT和做“領導”有關係嗎?顯然是沒有,如果小事與大事之間沒有鏈接基礎,這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就是有誤的。

我帶著這個疑問,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原來薛勤根本沒有說過後面那句“何以掃天下”,是後人把其他人的故事加在了“薛勤”的頭上。

人家的原話是:“薛琴聽完以後,覺得這個孩子與眾不同,頗為讚賞”。

書中故事的最後,陳蕃果然是官至太傅,他當然可以請100個保姆替他打掃屋子,也可以繼續亂糟糟,這並不影響他的歷史功績。

做好小事,才能贏得做大事的機會

所以故事這個東西,本身是用具體的案例去解釋一個道理的,而不是讓我們通過某個“真實”的故事去推演出來道理的。

要明白,故事和道理和兩碼事,做事也一樣,並不是一個人不會做PPT,他就做不了領導,並不是一個人不會技術,他就做不了CEO是一樣的。

我們沒必要通過道理的延伸,強加到工作中,本無任何意義,做事要找到底層的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固然重要。

做好小事,才能贏得做大事的機會

03.“事情”的優先排序。

有一個BUG需要修復,不修復就會跑掉幾十單,下午就要開會,你的彙報PPT還沒有做,那麼這兩個“哪個是大事,哪個是小事呢?

  •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裡面,事情的重要性也分為很多層次的:

比如第一個層級是親戚,愛情,尊嚴,幸福等

第二層是事業,車子,房子等

第三層是挑戰,冒險等。

所以,這些東西在每個人心目中的順序都各有不同,但是一定有重要性的差別,所以我們不能粗暴的將事情分為“大事”和“小事”而論,而是應該按照優先級,分為無窮多個層次的事。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

我發現,有的時候,其實做好“每一件小事”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每個人只要做好自己心目中頭幾件優先級的事,就足以將生活過得很有意義,是的,遵從你自己的優先級即可,而不是屈從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優先級。

做好小事,才能贏得做大事的機會

(配圖僅供閱讀體驗)

  • 愛因斯坦的髮型很邋遢:

不得不說,我在網絡上看到很多的流行評價,愛因斯坦的頭髮和鬍子看上去有些邋遢,是要好好修剪一下了,也有人說,這些都整不利索,怎麼理順“物質和能量”之間的關係呢?

但是事實卻不是,在愛因斯坦的生活當中,他對事情的處理,自認為”鬍子和髮型“並不是排在第一位的。

當然也可能是時代的不同,所以,“鬍子和髮型”,並不妨礙他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做自己覺得認為重要的事。

  • 投資人不會因為你沒有刮鼻毛而拒絕你:

前段時間,我在一個高端的人脈圈中,看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一位做AI+教育的90後創始人,要去見投資機構,在去之前,他在群中問大家,我明天要穿什麼類型的衣服比較合適,求指點。

然而有一位VC說這樣的一句話:“投資人不會因為你有沒有刮鼻毛,指甲裡面有黑泥,而拒絕給你天使基金的機會”,在大事情面前,這些極為小的事情,可以完全忽略。

在群中被大家拿出來當做笑柄,而我覺得卻非常的富有意義,工作中我們也是這樣,老闆不會因為你的PPT做的有多優美,而不重視上面慘淡的數據。

相反,上面慘淡的數據,加上很優美的PPT,也解決不了老闆看到數據心情很差的狀態,所有有的時候,做好小事情,未必大事就能有一個好的結果。

做好小事,才能贏得做大事的機會

(配圖僅供閱讀體驗)

  • 細節有的時候沒有那麼重要:

我們經常被教育,事實要注意細節,但其實大多數時候,細節可能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重要。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則故事,某位應聘者由於尊重一位老人拿到offer,因為那位老人恰好是公司的董事長,或者某位應聘者由於將地上的紙團撿起被面試官青睞,因為公司需要有責任心的員工。

但是你要知道,這些只是“故事”。

撿起紙團只不過代表他有這個習慣,並不代表他能用這個習慣搞定難纏的客戶,也不能代表他能為公司的緊急業務,加班到第二天早上。

所謂的責任心不是衍生著用的,也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會根據此小小的舉動錄用一個員工。

回到職場中,我的每一次的提升都是由於自己“做對了某些事情”,做對了某個決定,

相反,我的每一次失敗,就代表著我的某個決策的失敗。

在職業生涯成長過程中,也許我會很在意某些我認為重要的事情的細節。

比如我認為跟你分享一篇筆記,我就會“找到案例”,去闡述這個核心觀點的重要性,在闡述過程中,邏輯夠不夠嚴謹,講不講的清楚等。

但是我不會在意某一個細節,比如:“可能會出現錯別字”,“可能每天文章都是固定排版的模板”,這些操作,一段時間的改進就好了,因為我們的精力有更重要的用途。

做好小事,才能贏得做大事的機會

很多完美主義者認為“細節”非常重要,我們的確應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量做到完美,但是我們的精力有自己的專注點,用在這裡就沒有辦法用在那裡。

如果一定要按照導致事情成功的因素進行重要性排名的話,我可能會把“完美”排在50名以後,除非有人幫我搞定50之前所有的事,我才會更為專注些。

做好小事,才能贏得做大事的機會

04.做“大事情”還是“小事情”。

所以,是不是小事情做不好,就不能做大事情了呢?大事情做不好,小事情也一定做不好呢?

智遠認為,要根據事情的優先級和存在的關係而定,比如你可以注意下“大事情和小事情”之間是否有聯繫。

做好小事,才能贏得做大事的機會

  • 看兩者之間的關係:

注意的是:直接聯繫。所謂“吃不了軍訓的苦,你怎麼吃得了社會上的苦”,

“你連盤餐中的食物都浪費,怎麼會節約公司資源之類的,就完全不屬於直接聯繫,經常這麼說話的人,肯定也是耍流氓。

其次有些事情需要依靠定向的累積去完成,比如上面我說到的學習英語,如果不學習“基礎的字母,拼音”,這些“小事情”,你也沒有其他的辦法讓自己快速的達到4級。

當然有些事情卻不一定,比如特斯拉的創始人,在沒有做汽車之前,並沒有在“汽車業”做過“小事情”,再比如有些唱歌很好的歌手,並不識譜,也沒有經過任何專業的訓練。

如果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有一個是“否”,那麼這句話就不適用。

很多人喜歡教育他人“細節決定成敗”,但是我們自己心裡要非常的清楚,這個細節是什麼細節,跟我想做的事情,想成為的人有什麼聯繫。

如果有,在把精力花在它上面之前,是不是做好了更重要的事情。

精力,是有限而珍貴的,大塊精力,更是貴中之貴,當寶貴的精力都被割裂成碎片去關注“各種小事”的時候,“大事”自然也就做不成了。

做好小事,才能贏得做大事的機會

(配圖僅供閱讀體驗)

  • 三分鐘定律:

無論是大事小事,或者優先級最高的事情,智遠認為,如果你能在“3分鐘內”把一件事情處理掉,那麼就當下立即馬上幹掉它,不要拖延。

因為它在自己的腦中會佔著內存,你不斷想著它,為它操心,焦慮,會消耗更多心力和後續體力的成本。

你千萬不要低估了3分鐘的力量,比如你吃完飯,其實順手就可以把碗給刷了,而很多人偏偏喜歡拖到第二天,或者上面殘渣刷不掉的時候才去做。

比如你完全可以在出門的時候,花2分鐘的時間把垃圾桶帶到樓下,可是有的時候你偏喜歡單獨跑一趟,而浪費上下樓10幾分鐘的時間。

你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留意下,自己會發現身上有很多這種案例,而集中的越多,就會對時間,事情,優先級的處理估算就會越來越準確,而且行動力也會變得更強。

一定要親自收集,持續反思,每個人都不同,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很多人還是不會去做。

在馬戲團長大的大象往往乖順,它其實有力量能掙脫弱小的繩索,衝出表演場地的大棚。

但它從小就被拴住,試過很多次都掙脫不了,於是它就有了思維定勢了,認為自己的力量根本就不夠獲得自由,長大以後,它就這麼被一直束縛住。

做好小事,才能贏得做大事的機會

我們也會有這樣的思維定式,覺得這個事情太簡單了,什麼時候做都可以,而往往卻忽略了,但是拖延著的拖延力量很強大,簡單的事情也會因為自己的拖延習慣而不做。

拖延就是那道拴住大象的繩索,我們就是可憐的大象,其實最好的時間就是當下,立刻馬上去做,把小事做完。


最後總結:

萬丈高樓平地起,把小事情做完,自然也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影響力”。

當然在做小事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的“定力”,就好比開始所說的那個主婦,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沉下心,“敢於弄髒自己的鞋”,並且在那些瑣碎的事情當中尋找到不同的價值。

而多數人只會思考,這件小事大量的重複有多無聊,而不會想大量的重複如何找到“底層邏輯”,把自己訓練成專家,

找到小事和大事之間的優先級,和存在的關係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