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这片湿地景观,位于城市中心,黄色小花让人惊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济南护城河修建过程中,在东段保留了一处湿地景观,现在已经成为附近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在周围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中,能有这样一块小“绿洲”,实属不易。


济南这片湿地景观,位于城市中心,黄色小花让人惊喜

护城河畔的绿茵

湿地景观的水生植物,鸢尾。

这片区域里的主要植物是黄花鸢尾,属鸢尾科,多年生、挺水型水生草木植物,在15—30℃温度下均能生长。

黄花鸢尾叶片翠绿如剑,花色艳丽,如飞雁群飞起舞,极富情趣,将其点缀在石旁岸边风韵优雅,清新自然。

鸢尾花,中文名来自于它的花瓣像鸢的尾巴。它的希腊名意为“彩虹”,因为鸢尾花开有红,橙,紫,蓝各色,表明天上彩虹的颜色尽可以在这一属的植物中看到。

芦竹。

又称荻芦竹、旱地芦苇,茎干直立挺拔,叶片宽大鲜绿,形似芦苇,多年生草木植物,芦竹的适应能力很强,也易于繁殖,它即耐旱有耐涝,即耐热又耐寒,无论是沼泽地、河滩地、河岸、或沙荒地上都能生长。

紫花千屈草。

性喜温暖及光照通风环境,尤喜水湿。千屈草株丛整齐秀丽,花色明丽,观花期长,花期为6-9月份,园林用途极广。

短短的东河段种植的水生植物看似相同却各有风韵,为我们这条泉水河画龙点睛、增添了灵秀之美。

济南这片湿地景观,位于城市中心,黄色小花让人惊喜

河畔的黄色小花

湿地在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体系中是一种稀缺资源,其作为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可以说是城市景观单元中最重要的近自然空间。

东护城河段岸边安置有木栈道和石阶路,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亲近泉水的空间。

济南这片湿地景观,位于城市中心,黄色小花让人惊喜

石头铺成的小路

民国初年,济南东门护城河一带因为有黑虎泉泉群的泉水汇入,常年水暖流清,每天清晨10点之前,这里都围满前来挑水的人们。

每家每户派青壮劳力来此担水,将自家的水缸挑满,而10点之后,便会有妇女,陆陆续续的端着衣物来此洗涤。又因临靠东南城墙便于晒衣,这里成了济南妇女最常去的洗衣地点,濯衣于清流,晾衣于城墙,沐春于南面,观游鱼于泉池。洗衣涤物成为妇女们的一大乐事,济南人的优雅情趣也因此而得到熏陶。


济南这片湿地景观,位于城市中心,黄色小花让人惊喜

市民驻足流连


济南这片湿地景观,位于城市中心,黄色小花让人惊喜

河畔小景

东护城河段可不止湿地这一个小景观,还有水磨坊和东线船闸。

济南生活场景的再现,水磨坊。

东护城河上原本有—座水电站,位于东护城河的晌闸附近,是在1935年建成的,发电能力很小,老百姓俗称为水磨坊。这座水电站发的电白天可以用来加工粮食,夜晚则给当时位于东护城河附近的建设厅、教育厅等机关供电照明。

过去,人们除了在河畔洗衣、垂钓之外,护城河边还建了水车磨坊、豆腐坊、鱼塘和菜园,后来在新东门外的护城河上还建了—处养鱼场,护城河畔水电站的恢复也是老济南生活场景的再现。


济南这片湿地景观,位于城市中心,黄色小花让人惊喜

河畔的绿色生态

缩小版的三峡大坝,东线船闸。

整座船闸为“一字门”式船闸。进入闸室后,两侧突出的部分为防撞护舷,采用橡胶材质做成,主要起减轻碰撞,保护船只的作用。旁边还设有救生爬梯,系船勾等安全保证设施。船闸上的凹槽,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其作用在于打乱水波浪的频率,减缓水流对游船的冲击力。船闸以电能作为动力,设有双电源以保证过船用电安全。过闸全过程由计算机控制,同时还可以手动控制。

整个船闸设计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三峡大坝,甚至游船过闸的原理也是一样的。

当游船驶入前方闸室后,首先等待上闸首闸门关闭,随后,室内水位将由红色标示线降至黄色标示线位置,落差为2.58米,在这期间游客会明显感受到游船随水位调节下降。待水流平稳后,下闸首闸门缓缓开启,游船便可安全驶出船闸。

船闸东侧为辅助河道,作用是保证上游水流正常流淌,而其北端建有一处节制闸,同样是因为2.58米的水位高差原因,使其形成了一道壮丽的瀑布景观。

所谓节制闸,就是对水位进行调节控制。枯水期,节制闸拉起,以保证上游水位可供游船正常行驶,汛期时,节制闸放下,以保证环城河水道泄洪畅通无阻。


济南这片湿地景观,位于城市中心,黄色小花让人惊喜

从这条小道下去,就能看到人工瀑布

济南护城河,是免费开放区域,很受济南本地人钟爱,外地游客知道的却不多。这个五一假期,如果你来济南旅游,欢迎去护城河畔走一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