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抗疫中堅——“三方”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三方”即清肺排毒方、化溼敗毒方、宣肺敗毒方,是中醫運用整體性、調和性思維篩選出的,臨床證實有效的方劑。

據統計,我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7萬餘人使用了中醫藥,佔91.5%。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90%以上。實踐證明:新冠肺炎治療中,中醫藥介入早、參與度高的地方,患者的病亡率相對較低。可以說,中醫藥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利器。現以三個新方為例,談談中醫抗疫的理念。

一、清肺排毒方

清肺排毒方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醫臨床治療首選方劑。該方將麻杏石甘湯、射干麻黃湯、小柴胡湯、五苓散四個方劑21味藥有機組合而成。臨床上,適用於發熱、疑似病例,以及輕型、普通型、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應用比較廣泛。

處方組成:麻黃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澤瀉9g、豬苓9g、白朮9g、茯苓15g、柴胡16g、黃芩6g、姜半夏9g、生薑9g、紫菀9g、冬花9g、射干9g、細辛6g、山藥12g、枳實6g、陳皮6g、藿香9g。

新冠肺炎病毒對人體的侵害不僅侷限於肺,發病初期通常還有腹瀉症狀,重症患者的心、肝、腎同時受到損害。清肺排毒方中的麻黃、炙甘草、杏仁、生石膏、桂枝、柴胡、黃芩、姜半夏、生薑、紫菀、冬花、射干、細辛、山藥、陳皮等16味藥是針對肺的;而枳實、藿香、澤瀉、豬苓、茯苓五味藥則作用在脾、胃、心、腎上。這表明用藥的重點是肺部,同時對心、腎等臟腑也起到保護作用。

四個經典處方各有特色:

●麻杏石甘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退燒效果好,由外感風熱或風寒鬱而化熱都可以用它,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肺炎。

●射干麻黃湯(射干、麻黃、生薑、細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棗、半夏、五味子、大棗):有化痰祛痰的作用,凡是呼吸道咳嗽用它的機會都比較多,尤其是寒痰的咳嗽,一開始就用效果更好。此次疫情為溼毒疫,五味子性酸有收斂之性,大棗有補益作用,表邪未清不宜使用,故新方去除。

●小柴胡湯(柴胡、半夏、甘草、黃芩、生薑、人參、大棗):善治感冒,風寒感冒、風熱感冒症狀分辨不清楚時,都可以用它,且藥性平和,孕婦感冒時也是首選。人參、大棗均為補益藥,故新方去除。

●五苓散(澤瀉、豬苓、白朮、茯苓、桂枝):治療水溼停留的常用方劑,在古代也常常用於治療疫病,尤其是伴有脾胃運化失司的患者更為適宜。

每天一付,早晚兩次(飯後四十分鐘),溫服,如有條件,加服大米湯半碗,舌幹津液虧虛者可多服至一碗。避免發汗過多造成津液不足。三付一個療程。若症狀好轉而未痊癒則服用第二個療程,若患者有特殊情況或其他基礎病,第二療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修改處方,症狀消失則停藥。根據病情,隨證加減!

到目前為止,1200多例患者中沒有發現肝腎損傷,沒有明顯的副作用。


二、化溼敗毒方——國外朋友親切地稱為“Q-14”

“Q-14”是國外朋友起的名字。Q取英文諧音CURE,治癒、解藥的意思,“14”表示這張方子是由14味藥組成,是中醫對中國疫情乃至世界疫情做出的巨大貢獻。

處方組成:生麻黃6g、杏仁9g、石膏15g、赤芍10g、葶藶子10g、甘草3g、法半夏9g、茯苓15g、草果10g、藿香10g、蒼朮15g、生黃芪10g、厚朴10g、大黃5g(後下)。適用於疫毒閉肺所致發熱面紅、咳嗽、痰黃粘少或痰中見血、喘憋氣促、疲乏倦怠、口乾苦粘、噁心不食、大便不暢、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通過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合作的生物信息學研究發現:麻黃、杏仁、半夏、茯苓、草果、藿香、蒼朮、黃芪、厚朴、大黃10味藥與病毒的Mpro及Spike蛋白有結合力,其餘石膏、赤芍、葶藶子、甘草4味藥主要體現在對免疫、炎症及相關信號通路的影響。

現代研究證實:化溼敗毒方兩個特點,第一是消滅病毒,第二是增強自身免疫力。

化溼敗毒方由多個經典名方化裁而來,充分傳承了中醫理論的精華。針對病毒主要感染的肺部,上焦選取麻杏甘石甘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宣白承氣湯(生石膏、生大黃、杏仁、瓜蔞皮)中的部分藥物,起到宣肺清洩、疏散的作用;中焦則選取達原飲(檳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藥、黃芩、甘草)、藿香正氣散(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半夏曲、白朮、陳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甘草)中能夠化溼和胃的藥物,起到斡旋中焦的作用;下焦考慮活血解毒,選取桃仁承氣湯(大黃、芒硝、桃仁、當歸、芍藥、丹皮)、葶藶大棗瀉肺湯(葶藶、大棗)的部分藥物,通達下焦;針對免疫系統的損害參考黃芪赤風湯(黃芪、赤芍、防風)、玉屏風散(防風、黃芪、白朮),達到補氣扶正、調理氣血,增強機體抵抗力的作用。

新方中麻黃宣肺,開毛竅,引熱邪散出;生石膏直接清熱,把肺部熱邪通過二便便出;赤芍清熱涼血,有利小便的作用。這幾個藥配合可以驅邪外出。麻黃宣肺,苦杏仁降氣,可使肺氣和順;葶藶子專門瀉肺水,半夏為化痰聖藥,葶藶子也可以化肺裡面的濃痰;甘草含有一種止咳因子,可以鎮咳。這幾個藥配合可以止咳。茯苓安神的同時可以把溼邪滲透出去;甘草可以和中緩急,起到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半夏降逆,藿香芳香化濁,蒼朮燥溼健脾,草果健胃和中。配合使用可以止嘔、止瀉。藿香草果祛溼開胃,芳香醒脾;黃芪補脾胃之氣,氣足則脾胃運化就好。聯合使用可以提振食慾,提升活力。大黃洩熱通便,厚朴行氣助力,杏仁降肺氣潤腸通便。配合可起到通便的作用。

通過對75例重症病人使用效果觀察發現,化溼敗毒方在核酸的轉陰和症狀的改善方面是有顯著差異的。在方艙醫院的452例隨機對照也佐定了這一論斷。此外,在將軍路衛生院做的124例也是有顯著差異的。中國中醫科學院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開展科學評測,用冠狀病毒去感染實驗小鼠,其肺部炎症得以改善,並且這個方子能夠對肺部病毒載量降低30%。

三、宣肺敗毒方——中醫古代驗方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結晶

宣肺敗毒方是國家新型冠狀肺炎診療方案中醫部分普通型溼毒鬱肺症推薦處方。

處方組成:生麻黃6g、苦杏仁15g、生石膏30g、生薏米30g、蒼朮10g、藿香15g、青蒿12g、虎杖20g、馬鞭草30g、蘆根30g、葶藶子15g、化橘紅15g、生甘草10g。

臨床症狀:發熱,咳嗽少痰,或有黃痰,憋悶氣促,腹脹,便秘不暢。舌質暗紅,舌體胖,苔黃膩或黃燥,脈浮數或弦滑。該方輕症和普通型有效率達90%以上。在武漢市中醫院、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等單位開展的120例研究對照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臨床治癒率能夠提高22%。在改善新冠症狀,包括退熱、治療咳嗽、以及憋喘、乏力都有不錯的效果。對於降低C反應蛋白,提高淋巴細胞的計數這兩點客觀指標方面效果非常明顯,可以提高淋巴細胞計數17%,降低C反應蛋白75%。武漢使用該方治療患者,無論輕型和普通型均明顯治癒,無一轉重。河南使用該方治療輕型、普通型患者40例,平均治癒時間為9.66天,無一轉重。

宣肺敗毒方參考了4張經典處方:麻杏石甘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麻杏薏甘湯(麻黃、杏仁、炙甘草、薏苡仁),千金葦莖湯(蘆根、冬瓜子、薏苡仁、桃仁)和葶藶大棗瀉肺湯(葶藶、大棗)。

整個處方以麻杏石甘湯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為君藥。蘆根清熱;生薏米祛溼;葶藶子瀉肺行水,下氣平喘,共為臣藥。加蒼朮,藿香以驅溼邪;虎杖清熱解毒針對溼毒疫,抑殺冠狀病毒作用明顯;馬鞭草活血通絡絡散結,助清肺活絡;化橘紅利氣消疾,化痰止咳;青蒿清熱涼血退蒸,善退陰虛潮熱,共為佐藥。諸藥並用,宣清並施,標本兼治,共奏宣肺化溼,清熱透邪,瀉肺解毒之效。

該方在中藥方作用機理方面也做了探討。中藥組分庫數據顯示:虎杖,其中的虎杖苷對冠狀病毒的抑殺作用最強。馬鞭草,對於冠狀病毒引起的肺部的損傷,特別是小氣道的損傷,微血栓,有很強烈的活性。從炎性反應、免疫調節等方面分析,發現調控286個關鍵靶標,例如麻黃含有的麻黃鹼,虎杖含有的大黃素有抑殺冠狀病毒的作用;甘草含有的甘草素有免疫調節作用,茅蒼朮含有的蒼朮素有抑制炎性因子風暴的作用。諸藥共效既可以抗病毒又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新冠肺炎患者損傷主要是肺深部的小氣道,在細支氣管裡邊。病毒被痰栓裹著,待在肺的深部,不往外排,所以在檢測的時候,檢測的是咽喉部的痰液,就檢測不到病毒,顯示出來患者“轉陰”。患者身體好轉後,肺的功能慢慢恢復,慢慢地把這些黏痰往外排往外咳出去,肺深處的痰出來,裹著病毒也出來,表現為“復陽”。該方中清肺化痰藥化橘紅能夠幫助把深部的黏稠痰給咳出來、排出來。因此使用該方治癒的患者沒有一例出現“復陽”。

大疫之時病患眾多,篩選有效特效通用中藥經方能使更多患者第一時間用上中藥,早預防早治療,從而大大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三張新方的出現體現出中醫抗疫的水平。在應對全球衛生挑戰、推進國際衛生合作、推動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方面必將日益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